浅谈学习党史文化

2021-07-08 06:32窦前斌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党史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窦前斌|文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的文化积淀,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并发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

1921年7月,从浙江嘉兴南湖烟雨中的一艘小船起航,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回想百年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航行历程是一本沉甸甸的史书,这部史书就是党史,期间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党史文化,她是党的历史与党的文化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党史文化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表现为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彰显出科学性、先进性、民族性的主体精神。

党史文化的内涵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历史所蕴含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的文化积淀,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并发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理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上。

首先,理论文化。理论文化是党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所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党史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史文化理论创新的丰富成果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是理论形态的党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次,物质文化。物质层面的党史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物质形态为载体的党史文化。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实体,具体包括:革命战争遗址,革命历史文物,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纪念馆、陈列馆等具体实物和场所。物质文化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是传承党史文化的重要平台。

最后,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党史文化的精髓,主要是指党史文化自身所蕴含的主体精神和思想价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所承载的品格和精神,包括革命优良传统、民族思想精神、思想价值体系、精神气质与指向等,是党史文化深层内化的文化表现形态。理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形态塑造了党史文化的思想内涵,蕴含着这一特殊类型文化的精神价值。

党史文化的价值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中国化所产生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理念的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文化发展,始终引领中国文化朝着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党史文化,始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史文化的先进性也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历史证明,党史文化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文化,能够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前进和发展。

党史文化形成于中华文化之中,继承与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向度、思维模式、道德品质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文化具有巨大的历史包容性,秉承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韵,这是党史文化的基石。党史文化反映了中国的国情民情,彰显着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特色。党史文化已成为国家、民族及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象征的一部分。

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弘扬党史文化应树立新理念,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深刻把握党史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党史文化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用创新带动发展,不断推动党史文化创造,塑造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创新性的党史文化,用丰富的党史文化理论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当前,党史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念,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党史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功能,用理论的理想、文化的精神把亿万人民紧紧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其次,党史文化创新应具有独创性。党史文化创新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党史文化独创性创造。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党史文化的思想内涵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弘扬党史文化,推动党史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构建需要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繁荣发展,使党史文化的精神资源在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近代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尴尬境地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完整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人们认识宇宙规律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行动的指南。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不断完善自己,体现自身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压迫,自己当家做主人,进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到今天我们党将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清晰地显现在人民面前。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就是要重温、牢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顺境或逆境,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祉,这是我们党员必须要继承和发扬的,是永远都不能撼动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党史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