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卧位摆放法对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2021-07-08 14:04吴志环郑姿颖杨秋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侧卧位舒适度体位

吴志环 郑姿颖 杨秋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侧卧位是临床常用的手术体位,也是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卧位之一[1]。体位摆放合不合理直接影响主刀医师的操作,甚至影响手术的质量和进度[2]。侧卧位常用于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后腹腔手术,如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肾囊肿等疾病。由于上述疾病手术的特殊性,常在侧卧位的基础上再升高腰桥,进而满足手术的体位要求[3]。由于传统侧卧位摆放的局限性,满足不了手术医师的需求,所以合理的摆放手术体位是至关重要。因此,预防术中并发症、提升手术医师对体位的满意度是手术室护理的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侧卧位摆放法对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4例,年龄29~87岁,女19例,年龄23~71岁;左侧卧位18例,右侧卧位25例。观察组男28例,年龄33~77岁,女15例,年龄27~71岁;左侧卧位26例,右侧卧位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既往无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疾病及缺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用物准备为40 cm×25 cm×5 cm的腋垫1个、一体肾架1个、前后腰托+固定器各1个、沙袋2个、下肢约束带1条、软枕2个、头架1个、中巾2条。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取90°健侧卧位,双上肢用不可调节的肾架固定,常规腋下垫腋垫,摇起腰桥,确定对准后,胸前和后背各垫1个沙袋,分别用前后腰托固定于患者的前耻骨联合和后骶尾部,双腿之间放置软枕,下腿屈曲,上腿尽量伸直,下肢约束带固定膝部。

1.2.2 观察组 用物准备为40 cm×25 cm×5 cm的腋垫1个、可调节托手板1个、可调节托脚架+固定器各1个(侧卧位支手板)、压疮垫1个、下肢约束带1条、软枕2个、头架1个、中巾2条、2条宽约5 cm、长150 cm的宽胶布。巡回护士在患者麻醉前身体下方平铺1条中巾,上端平齐患者肩部,下端平大腿根部,中巾两边各下垂到手术床旁。头架安置于手术床,将托手板和侧卧位支手板安置于健侧。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身体下移,肚脐与腰桥上缘平齐。待麻醉满意后,眼睛涂金霉素眼膏,用输液贴贴好。4人搬运法取健侧卧位,臀部尽量靠近患者床沿,头部稍靠近健侧床沿,使患者上半身稍倾斜。麻醉师扶患者的头部,两医师同时向上抬起患者,从患者腹侧中巾下将腋垫垫在距离腋窝5 cm处,摇起腰桥,确定对准后,将左右两端下垂的中巾塞入手术床垫下,双腿之间放置软枕,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下肢约束带固定膝部,用2条宽胶布分别固定于髂前上棘和乳头连线处,胶布要贴紧,固定于患者身上的胶布需平整,无皱褶。健侧手臂平伸在手术床配套的托手板上,中巾包好固定好减少显露,上侧手臂自然弯曲放在托脚架上,放松托脚架关节,根据患者手臂情况,调节托脚架的高度和角度,并用压疮垫保护,包好固定好,将电极板平整贴于患者小腿肌肉丰富处,避免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以免电灼伤。在体位摆放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隐私和保温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固定位置皮肤受压情况,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是否改变、是否压痕、是否过敏等。询问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主要包括是否有异常感觉、肩部有没有感觉酸痛、抬高无力、是否感觉发麻、是否存在与术前不一样的感觉。手术结束后调查主刀医师对本次体位的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固定位置皮肤受压情况及术后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固定位置皮肤受压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固定位置皮肤受压情况、术后舒适度比较[n(%)]

2.2 两组医师对体位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师对体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师对体位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手术体位的摆放原则是在充分显露手术部位的基础上,使患者呼吸保持通畅,循环保持稳定,保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弯曲和生理轴线,维持各关节、肢体的生理功能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安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4]。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肿瘤患者,术前均会发生各种焦虑症状[5]。因此术前要访视患者,查阅病历资料了解病情,到患者床旁自我介绍,以通俗易懂的语气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体位、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等,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术前认真检查手术所需的腔镜系统、超声刀、高频电刀、双极系统、吸引装置和无影灯能否正常使用,体位垫是否归位齐全,以免在摆体位时影响操作,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采用改良侧卧位的方法可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任何手术的成功都需要一个显露清晰视野的手术视野,手术技巧的发展给手术体位摆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体位多采用侧卧位的方式[7]。常需升高腰桥,保持头低、足低位,故腰部稳定性较差,术中医师需根据手术需要调节腰桥高度或复位时,前后腰托会发生移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8]。传统侧卧位用前后腰托固定于患者的耻骨联合和骶尾部固定过紧,皮肤受力点发生压疮的概率增大;过松则固定不牢靠,影响医师的手术操作,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观察组用宽胶布与皮肤接触紧密,体位固定牢靠,减少腰托对会阴部及骶尾部皮肤的受压,降低压疮发生率。术中无松动或移位情况发生,宽胶布接触的皮肤无压痕、皮肤颜色改变等情况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采用改良侧卧位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双上肢舒适度,降低患者双上肢疼痛、肩部酸痛、麻木等发生率。对照组将双上肢固定于一体肾架上,手术侧上肢放在上面可能由于过度拉伸引起肌肉酸痛,甚至神经受损,摇床升高腰桥时,无法调节双上肢的高度和角度,患者处于被迫体位,长时间处于此体位易造成肢体血循环障碍、肌肉拉伤和臂丛神经受损等。改良侧卧位健侧上肢舒适平放于可调节的托手板上,患侧上肢自然舒适平放在托脚架的凹槽内,并用压疮垫保护,根据手术需要可随时调节高度和角度,使肢体处于功能位,使肌肉和韧带放松,减轻术后酸痛的症状,防止血液回流受阻和臂丛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传统侧卧位腰托固定骶尾部离腰部术野较近,前后腰托面积大,造成医师站立不舒适,腰托固定器的螺母造成医师助手站立也不舒适。传统侧卧位中患者的身体与手术床长轴平行,监视器放置于患者的面侧,给术者带来了颈部、肩部、背部等的不适,增加了手术医师的疲惫感和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改良侧卧位能将患者摆成90°斜侧卧位,使医师在自然体位下进行术,使医师的站立空间更宽敞,舒适度增加,医师满意度较高。改良侧卧位体位中,患者上半身稍倾斜,腔镜系统放在患者的头顶前方,能更好的避开患者头侧的麻醉设备,患者臀侧容纳术者站立空间越大,可使术者处于比较适宜的操作姿势,减少术中及术后的身体疲劳感,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手术医师充分肯定了改良侧卧位的方法。

综上所述,改良侧卧位可降低患者皮肤组织受压情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确保手术质量。

猜你喜欢
侧卧位舒适度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