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

2021-07-08 14:04蔡晓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切口

蔡晓慧

(鞍山市第三医院妇产科,辽宁 鞍山 114031)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肌瘤在体内的体积也会不断增大,此时患者若未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就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1-2]。以往在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时,手术是常用的方法,但开腹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而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诸多优点,逐渐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根据手术操作方式可将子宫肌瘤剔除术分为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种手术方式均可剔除肌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5]。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同。本研究旨在对比开腹子宫剔肌瘤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30例为单发肌瘤、20例为多发肌瘤,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为(36.13±6.82)岁;观察组中31例为单发肌瘤,19例为多发肌瘤,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7.35±6.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脏器功能不全、严重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5天展开。手术时患者需采用全身麻醉处理,保持仰卧位。逐层切开腹部后,显露肌层组织,切开肌瘤,随后将肌瘤组织剔除,关闭腹腔后缝合处理。同时应注意对切除组织展开病理分析。术后常规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后,采用全身麻醉,建立CO2人工气腹,然后将窥镜从肚脐置入,选择右下腹5 cm和左下腹10 cm处为操作孔,以患者的肿瘤类型作为基本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如患者为浆膜下层肌瘤,则将肌瘤直接电凝切除或者运用1号可吸收线对蒂部进行套扎;如患者蒂部较宽,则运用电凝浆膜层剔除肌瘤,并且运用1号可吸收线对肌层进行缝合;如肌瘤在壁间,则可将垂体后叶素注入子宫与肌瘤交界部位,根据肿瘤状况,电凝并纵行切开浆膜层和肌瘤包膜;对于阔韧带部位的肌瘤,要明确输尿管走向,对肌瘤的突出部位进行电凝,然后将阔韧带后叶或前叶剪开,充分显露瘤体,在瘤体或周围组织间隙钻入肌瘤椎,促使肌瘤能够完全拨出,最后处理手术创面,在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性用药,以免引发术后出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操作后留取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雌二醇(estradiol,E2)和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切口疼痛以及盆腔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FSH、E2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的FSH与E2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FSH与E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E2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E2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4例、盆腔粘连4例、肠梗阻2例、切口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患者出现盆腔粘连1例、切口感染1例、疼痛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6,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受诸多因素如女性初潮提前、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影响,我国的子宫肌瘤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并且发展趋势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6]。子宫肌瘤患者若缺乏有效治疗,就可能引起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在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时,有两种方法比较常见,分别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因子宫肌瘤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孕不育,对其具有较大的危害性[8]。对于子宫肌瘤,常用的方法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动脉栓塞、肌瘤切除以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临床中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虽然药物治疗能够使患者症状减轻,但在停药后,肌瘤就可能出现复发,难以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9]。因此,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该疾病。

临床针对明确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首选子宫肌瘤剔除术。此种治疗方法可保留患者子宫的生理功能,减轻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可满足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10]。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可在直视的情况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剥离,且不容易受患者体位、肌瘤位置及肌瘤体积等影响。在术中,通过手指触诊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黏膜下肌瘤和小肌瘤,使病灶充分显露,能够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降低复发率[11]。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切口长等缺点,容易对患者的腹腔内脏造成一定损伤,还会造成患者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加重术后疼痛,减慢恢复速度[12]。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创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对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愈来愈多,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小的切口,可对肌瘤进行准确剥离,且不会对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在CO2气腹的情况下,能够对腹腔内的情况进行清晰观察,减轻损伤,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FSH水平、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相比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切口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