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胸外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8 14:04崔桂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肺活量胸外科功能障碍

崔桂芹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胸外两腺外科,山东 聊城 252000)

胸外重症手术是胸外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属于有创疗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与整体情况均会受到影响[1]。临床认为,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胸外科重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胸外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胸外科重症患者,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1例。试验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在1~77岁,平均(39.08±5.14)岁;肺癌18例,胸外伤14例,血气胸13例,食管癌6例。常规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在1~78岁,平均(39.72±5.08)岁;肺癌17例,胸外伤13例,血气胸13例,食管癌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做好病房管理、疾病知识讲解、引流管干预等。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生命体征监测:在术后,立刻将患者送入观察室,辅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停留在呼吸系统中。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趋势,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做好相关记录,一旦出现异常立刻上报,并及时给予纠正。②咳痰、吸氧护理:术后需尽快让患者的呼吸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若患者需要吸氧支持,则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吸氧,保证吸氧顺利。同时,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指导患者多饮水,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充分湿润,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出痰液。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促使患者顺利咳痰。③呼吸系统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的相关知识、方法,并进行指导。如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主要经鼻部吸气,令腹部隆起2 s后,嘱患者缩唇呼气,每日2次,每次训练15 min,以减轻患者气道内压,缓解呼吸阻力。指导患者吹气球,在深吸气后将腹中气体吹进气球,促使患者胸腔中的残余气体顺利排出,避免患者出现气胸症状。④疼痛干预:术前,护理人员需积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术后出现疼痛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药物镇痛疗法,缓解疼痛[3]。⑤并发症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时,告知患者术后易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防治方案,使患者冷静面对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初期,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痰液情况,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速度、输入量,一旦患者出现肺水肿征兆,立刻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影响患者康复[4]。

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3、7日,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采用十一级分级制[5]评估呼吸功能障碍程度。②肺功能:包括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③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第3、7日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小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表1 两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2.2 两组术后第3、7日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后第3、7日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第3、7日的肺功能指标比较(L,)

表2 两组术后第3、7日的肺功能指标比较(L,)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肺不张1例;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其中呼吸道感染5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3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10,P<0.05)。

3 讨 论

胸外科重症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案,但因为胸腔内有较多重要的脏器,而胸外科重症手术往往需制造较大的切口,严重损害患者的胸腔组织,也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出现一定障碍[6-7]。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术后往往因为创口疼痛,不愿意进行深呼吸,导致肺深部残余气体难以排出,致使肺泡长时间不扩张,继而出现肺泡粘连、肺叶老化等异常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后康复。既往临床受医学知识、护理条件、医院实际情况等的限制,多给予常规护理,按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发现并发症后给予相应的治疗等,往往忽略了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导致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欠佳[8-9]。有研究指出,胸外科重症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10]。

综合护理干预囊括了生命体征监测,咳痰、吸氧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疼痛干预,并发症护理等内容。通过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可实时动态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可加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正确呼吸,排出肺部残余气体,避免气胸的发生;可缓解患者的创口疼痛,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此外,提前给予并发症干预,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促使患者术后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第3日、术后第7日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术后第3日、术后第7日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均大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可知,予以胸外重症患者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肺活量胸外科功能障碍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肺活量的故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