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2021-07-08 14:04胡倩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压疮神经外科循证

胡倩倩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神经外科的患者病症一般较为严重,很多患者可能在术后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之下,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大部分患者易在术后1周内出现皮肤、软组织损伤,特别是术中因为体位限制和手术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导致患者的局部皮肤因长时间受压迫而出现压疮[1]。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便降低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8,P=0.8803)。观察组患者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为(51.25±13.0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为(52.45±12.64)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99,P=0.536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为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证明。②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均不超过8分[3]。③所有患者卧床时间均超过7 d。④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慢性全身性病症患者。②有严重的呼吸系统损伤的患者。③半个月内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④胸部、腹腔中存在大量出血倾向的患者。⑤伴有除脑外伤或因其他因素而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⑥对本研究所应用的干预方法不耐受的患者。⑦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而无法完成调查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4],定期对患者进行人工吸痰,并为患者翻身扣背,做好肠外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由高年资的神经外科护士担任负责人,同时依托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查阅相关关键词对患者提供相关的证据支持,关键词为神经外科、压疮,探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对相关的方案进行评价,评估真实性和可靠性[5],为患者选择耐受较好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②压疮因素分析:经调查可发现在神经外科中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的因素包括6个方面。首先是患者自身原因,主要因为患者体型较为肥胖,或者体质偏瘦,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体质量直接压迫在患者皮肤的薄弱区,产生直接性压力,导致血管受到压迫,出现血液流通障碍[6]。其次是患者年龄,相对于年轻的患者而言,年龄越大的患者就越容易出现压疮,主要是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觉功能下降,血液流通性变缓,在受压后无法及时感觉皮肤组织异常,更易形成压疮。第三是患者没有接受手术的经历,导致在术中出现了应激反应,形成压疮。第四是因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麻醉药物等因素导致患者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变缓,出现反应迟缓,进而导致相关组织出现压疮[7]。第五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增加了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且不同手术对患者机体体位要求存在差异,使患者的皮肤受压部位存在差异,临床上以仰卧位和俯卧位出现压疮的概率最大。第六是因为手术室中特殊使用器械而导致,如可能会对患者应用相关的固定工具和止血带,易导致患者皮肤出现损伤。③循证护理落实:针对上述情况,在护理过程中除了积极探索相关文献的支持外,还需根据科室以往存在的压疮病例结合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小组的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设置护理目标,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护理计划包括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术中体位干预等。同时要寻找相关预防压疮的文献支持,通过小组开会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影响术后出现压疮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手术室护士需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将手术相关安排告知患者,对接受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严格的评估,预见性的判断术中可能导致患者形成压疮的因素,同时加以有效的规避。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体位指导,严格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并做好对患者的整体性评价。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红肿情况,对于存在压疮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需重点进行指导。还要为患者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嘱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压疮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危害。必要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做好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完成术前检查工作,排除导致压疮形成的因素。在手术过程中应针对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温度加以调整,对于患者身体裸露部分进行遮盖和保暖,尽量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对于需长时间保持被动体位的患者,会因手术延长而导致患者受压部位的局部血流不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护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有效评估手术时间,判断患者最大的耐受时间,并事先为患者准备软垫,抬起受压迫部位骨头隆起的地方,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压疮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急性压疮,需做好早期处理工作,并进行记录。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帮助患者树立压疮的预防意识,定期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压床知识的学习,强化对压疮危害性的掌握,全面对压疮的危险因素加以了解。术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措施。神经外科患者一般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需全方面对患者的身体受压迫部位的皮肤状况进行观察,同时所使用的特殊工具也要予以重视,及时观察患者受压迫部位的皮肤颜色和血流状况,并尽量确保患者舒适。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压疮发生率,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评分超过90分为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2.50%(11/88),对照组为35.23%(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89,P=0.0004)。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压疮主要是一种多发生在机体组织中的皮肤性溃疡病症。导致压疮发生的因素众多,如患者的机体长时间存在压迫,使得患者的组织存在缺血表现,且处于缺氧状态,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进而形成压疮[8]。对于临床神经外科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现压疮,这是因为此类患者基本上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做好对压疮的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循证护理小组的相关干预指导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积极的进行相关压疮的宣教,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压疮的预防意识[9]。在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可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循证计划,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等进行针对性干预。有研究[10]认为,在围手术期落实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大部分患者能够感觉到满意,因此也从侧面证实了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压疮神经外科循证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循证护理》稿约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