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2021-07-08 14: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冠心病用药护理人员

郝 越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1]。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的过程异常缓慢,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药物治疗,并通过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降低病情的复发率。为了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更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饮食、运动、心理教育等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可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改善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72.56±4.2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为57~80岁,平均年龄为(71.86±4.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无其他器官病变。排除标准:①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的患者。②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或是助眠药物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做好护理记录,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从而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特别是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3]。

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认知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冠心病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措施,可采取现场教育或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形式,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和预防知识,从而让患者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冠心病的治疗效果。②锻炼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锻炼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秉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有氧运动,每日锻炼时间至少30 min,若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展开护理干预。③饮食护理干预,针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日常饮食习惯是相当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严格控制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的摄取量,少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在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控制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若患者的体质量超标,应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患者体质量,同时还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④心理疏导干预,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不同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情绪进行安抚,鼓励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并提醒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⑤用药指导干预,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用药过量或不标准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用药相关注意事项,包括用药的时间、剂量和方法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随便增加或减少药量,更不能自行停药,嘱家属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4-6]。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冠状动脉痉挛闭塞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评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活力3项指标,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低血压,1例心律失常,2例出血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5例出血血肿,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冠状动脉痉挛闭塞,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χ2=8.569,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33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00%(49/5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16例,较满意24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80.00%(40/50)(χ2=6.417,P<0.05)。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78.93±4.6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9.52±5.45)分,精神活力评分为(79.21±6.13)分;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71.21±4.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0.45±5.21)分,精神活力评分为(70.36±6.01)分(P<0.05)。

3 讨 论

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取决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尤其是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众多不良习惯的养成,从而致使中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7]。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介入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效果显著、可靠性高、患者接受度强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护理,导致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这一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既往临床多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但其治疗效果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开展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人性化的服务项目,极大的促进了冠心病患者的快速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9-11]。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较高。

猜你喜欢
冠心病用药护理人员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