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

2021-07-08 10:5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绿竹萤火虫译文

喜 雨

◎〔南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释

①畴:田地。

②甑:煮酒之器。

译文

要知道这场春雨让万物多么欣喜,请听那河水流动震天动地的声音。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

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赵执信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①,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②。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注释

①草成质:《礼记月令》有“腐草为萤”。质:体。

②处囊:晋人车胤家贫,夏夜用练囊盛萤火以照明读书(参看《晋书·车胤传》)。战国时,赵国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请随使楚,被拒。他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明如使楚必有所表现,终得从行立功(参看《史记·平原君传》)。这句诗兼用此二事。

译文

伴着蒙蒙细雨,穿过门户厅堂,一阵微风拂来,翩然飞过高墙。你的躯体,虽是从腐草中生长,却有壮志,不靠那皎洁明亮的月光。理解你那些不得意的志士,就姑且萤照在练囊。你瞧,它在空阔的夜色里,又何异于一颗大星的光芒。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了萤火虫在风雨中穿户过墙的情形。

B.颔联中“草成质”运用古人腐草为萤的说法,表明萤火虫的身世。

C.颈联用了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表明它愿意为读书人而处囊照明。

D.这是一首描写萤火虫的诗,多角度表现萤火虫的形象,语言不事雕琢。

2.阅读全诗,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赏析萤火虫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④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756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②含箨(tuò):包有笋壳。

③书帙(zhì):书套。

④娟娟:姿态美。

译文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阅读训练

1.下列描写竹子的句子中,与“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情境不相符的一句是(  )

A.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B.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C.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D.昨传新笋发,扶杖绕林看。

2.請赏析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一句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竹梅,历来为人所喜爱,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认为这首诗反复描写竹子的可爱,有何用意?答:

猜你喜欢
绿竹萤火虫译文
王绿竹、王丹摄影作品
诗趣(题图)
咏竹
萤火虫
弟子规
国风·卫风·淇奥
弟子规
萤火虫
弟子规
抱抱就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