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的重大意义及实践思考

2021-07-08 05:05郭英赵王青
克拉玛依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郭英 赵王青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文章论述了文化润疆在新疆实施的重大意义,认为文化润疆有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新风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并探索提出了发挥宣传作用,凝聚人心力量;加大文化援疆力度,创新文化援疆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政治共识;完善文化润疆体制机制,构建制度保障等适合新疆实际、符合各族群众需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文化润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中图分类号:D633;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1.04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郭英,赵王青.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的重大意义及实践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21(1)26-31.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时隔6年再次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新疆工作新的形势任务,顶层设计新疆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健、长期建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文化润疆、富民兴疆。20字治疆方针为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文化润疆工程,对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现代文明新风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一种身份的构建和归属,反映了民族共同体对自己身份识别和情感依托的集体意识,[1]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开展,可以使新疆各族群众在认同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愈加强烈,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有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厚植人民力量。

(二)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新风尚的建设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特别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愈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习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进一步铲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土壤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文化浸润下,大力传播现代文明理念,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有助于各族群众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风俗等各方面不断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形成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文明生活的新风尚,在实践中使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强大生命力,促进新疆各民族现代文明新风尚的建设。

(三)有利于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针是一个系统整体,文化润疆是精神纽带,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同向发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有利于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各族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共同致力于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最终发展成果由各族群众共享,在发展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格局,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二、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和提出背景

(一)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

“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均有不同定义,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文化润疆。笔者认为,文化润疆是要用中华文化滋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达到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在认同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凝心聚力,激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爱疆之情,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和凝聚群众力量。

(二)文化润疆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针中文化润疆的提出,是立足世情、国情、区情而确立的,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提高精神文化的现实需要。

1.文化润疆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新表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体现。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把文化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3]并多次强调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占据文化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述,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丰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入21世纪,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各族群众精神文化世界不断丰富,站在“两一个百年”交汇点的今天,新疆各族群眾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丰富发展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为聚焦总目标凝心聚力,是适应21世纪以来加强文化建设的新表述。

2.文化润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国内活动还是外交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中引经据典,用中国古人智慧给人以启迪,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述,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多措并举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并对文化自信提出新要求。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用中华文化浸润心灵,不断加强文化认同,坚定新疆各族群众文化自信的信心。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新要求。

3.文化润疆是新疆人民丰富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六年来新疆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20年最后10个贫困县摘帽,标志着全疆308.9万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3 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新疆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应的对精神文化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在各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浸润各族群众心灵,现代文明风尚日渐浓厚,在此背景下,大力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正是适应新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三、文化润疆的逻辑内涵

新时代大力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符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是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需要。

(一)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在新疆,我們同“三股势力”斗争的根子和焦点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段时间,西方敌对势力、“三股势力”试图利用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开展“去中国化”,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做文章,企图分裂祖国。为与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争取人心,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开展历史宣传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等,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问题,引导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文化润疆的提出,正是针对新疆实际,不断凝聚人心,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进一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一起构筑了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今天,要做好新疆群众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必定要增强文化认同这个最深层次的认同,只有文化认同这个问题解决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得到巩固,各民族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共建精神家园,凝聚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力量,进而增强“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之基,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基础。

(三)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提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六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紧紧围绕总目标,一手抓稳定,一手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在改善民生等惠民工程中,不断加大对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去极端化教育、法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民俗文化活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各族干部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稳的是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新疆,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必定要争取人心,使各族干部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就更需要做好文化润疆工程,铲除“三股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局面,画出最大同心圆,寻求最大公约数,使“三股势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构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因此,开展文化润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实施文化润疆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坚实立柱,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需探索适合新疆实际、符合各族群众需求的实施路径。

(一)发挥宣传作用,凝聚人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8]。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宣传作用,需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多形式、多举措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发挥宣传举旗定向、教育引导、凝聚人心的作用。

1.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讲好新疆故事

发挥宣传作用,新闻媒体须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丰富题材内容,把准政治方向,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新疆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新闻媒体要理直气壮宣传好新疆故事,大力宣传各族群众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感人事迹,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讲好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氛围,讲好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奉献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凝聚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

2.加大干部培训教育,筑牢思想之基

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开展,给干部自身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为更好地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社会主义学院要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历史、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干部干事本领,夯实文化润疆的思想之基。

3.加大文艺创作力度,丰富文化产品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长期交流交融,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不仅要讲好中华文化,也要讲好新疆各民族文化,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出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创作,如《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冬不拉弹唱、《玛纳斯》史诗传唱等。同时,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通过剪纸、书法、绘画、戏曲等群众参与度高的形式,阐明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丰富各族群众文化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大文化援疆力度,创新文化援疆形式

自2010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开始,文化援疆就提上了日程。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扶贫先扶智,经过10年对口援助,新疆各地州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迈上了新轨道,特别是“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新疆文化译制中心项目”等工程的落地生根,通过舞蹈、杂技、独唱、独奏、演出车、道具车等形式向各族群众宣传党中央的关怀和党的惠民政策,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先进性。

文化润疆的提出,对各援疆省市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文化援疆方面有了更高要求。2020年,全疆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各援疆省市在抓物质援疆的同时,也抓文化援疆。笔者认为,文化援疆一是要加强制度文化的支援,特别是对外贸易、市场经济、对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的援助。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要道,要发挥核心区作用,就应让新疆特色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掌握对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等先进的制度文化,助力新疆更好发挥核心区作用,带动新疆经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思想文化的支援。文化润疆涉及的思想文化支援是在沟通互动、意识对话中产生信任,彼此达成更多的共识,赢得更多的相互尊重,由此形成坚不可摧的持久性关系,实现互惠共赢。[9]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互相学习、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学习援疆省市的特有文化,不断促进两地文化共同发展。如吴越文化与刀郎文化的交融,在文化交流学习中,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共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三是开展好“定制式”文化援疆。各援疆省市根据所援疆地州市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定制式”文化援疆,如山西省为五家渠市量身打造的《生命如歌》剧目,既发挥援疆省市优势,又围绕本地特色,打造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是新时代文化援疆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加大文化援疆力度,创新文化援疆形式,发挥对口支援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是实施文化润疆的又一路径选择。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政治共识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治国理政思想大多都能从中华文化找到根源。新疆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铸造出共有的精神家园。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民族与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更要稳住步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之、以文教之,将中华文化教育融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干部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优秀文化根植心灵深处,使各族干部群众打心底认同中华文化,进一步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在继承和弘扬中增进对中华文化认同,进而凝聚政治共识,是开展好文化润疆工程的又一实施路径。

(四)完善文化润疆体制机制,构建制度保障

加快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各级党委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行之有效,精准落地。文化润疆的深入开展,需各方力量负起主体责任同向发力,其结果如何,关键看落实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力,而落实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监督、考核的保障措施。

文化润疆关键在“润”字,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是一项长期工程,对肩负主体责任的部门、机构、个人进一步提出要求,执行要有力、落实要到位,杜绝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各类“文来文往”“会来会去”代替政策落实,就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同时,监督、考核的保障措施要健全、有力。在文化润疆各项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落实的各个环节,各级党委均要有强烈的主体责任意识,把好政治关、能力关、质量关,更需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形成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文化润疆工程项目精准落地,发挥效能。

结  语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既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文化润疆的深入开展,为巩固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奠定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行之有效、动之有力,切实发挥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新疆凝聚共识、协同发力。

参考文献

[1]文化认同是最基本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评论之五[EB/OL].http://www.xingandj.gov.cn/2020/0921/30485.shtml,2020-09-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18.

[3]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zw/2006/2006-11-10/6797.html,2006-11-10.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2016-07-01.

[5]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11-15/9338869.shtml,2020-11-15.

[6]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821/c64094-22636876.html,2013-08-21.

[7]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fxzt/mzgzhgyzw/2014nzymzgzhytw/201501/t20150113_1476567.shtml,2014-09-30.

[8]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wenming.cn/ldhd/xjp/zyjh/201808/t20180822_4803950.shtml,2018-08-22.

[9]丁丁.嵌入性理论视域下新时期文化援疆创新——基于浙江绍兴的“文化润疆”探索[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4):79-84.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精准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从郭嵩焘的资本主义观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