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

2021-07-09 12:20王颖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泌乳母婴乳腺

王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产科,湖北 武汉,430030)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生儿科治疗水平的进步,早产儿在出生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接受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但由于产妇在产后没有新生儿的自然吸吮,极大可能引发其泌乳量不足或奶水排出不及时,导致涨奶或堵奶,进而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或乳腺炎的情况[1]。以往为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母乳量,多采用手法挤奶,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时稍有误差可能会损伤产妇的乳腺组织,加之在泌乳期时需频繁进行手法挤奶操作,不利于产妇的正常休息[2]。目前,电动吸奶器在市面上逐渐兴起,由于其具有操作便捷、吸力适度的优势,广受产妇的青睐[3]。本研究采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以探究其对产妇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的改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就诊的140名早产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早产、单活胎,且母婴分离;② 年龄20~35岁;③ 产妇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胎儿异常或死亡;② 存在严重交流障碍;③ 存在乳房手术史、乳房形态异常,或存在明显的母乳喂养禁忌证;④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⑤ 产程中出现大出血等突发情况。将纳入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名。对照组中,初产妇52名,经产妇18名;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为(25.61±3.48)岁;孕周34~37周,平均孕周为(35.37±0.46)周;体重52~71 kg,平均体重为(63.24±2.62)kg。观察组中,初产妇50名,经产妇20名;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为(26.28±3.04)岁;孕周35~37周,平均孕周为(35.58±0.51)周;体重53~71 kg,平均体重为(63.75±2.59)kg。经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2组产妇均给予基础护理。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产妇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讲解乳房护理的重点,如乳房的清洗、防皲裂护理等。组织产妇每周集中培训1~2次,培训内容包括产后康复、乳房护理及新生儿喂养知识等,鼓励产妇至少参加1次,参与时间不少于30 min。

1.2.2 手法挤奶 对照组产妇采用手法挤奶,护理周期为3 d。产后2 h进行首次操作,操作前调节室温至26℃左右,拉好遮挡帘,屏蔽异性人员。操作者洗净双手,使用清洁毛巾热敷乳房至少15 min,将左手托住产妇乳房并固定住,以乳头为中心,右手顺着乳腺分布方向由外向内进行疏通按摩。充分疏通后,操作者右手食指与大拇指呈“C”字形将乳晕包裹,向胸壁方向采取压、松动作,力度以产妇接受程度为宜。双侧全乳各进行15 min,挤压出的乳汁采用储奶袋冷藏,记录每次的奶量。操作者在手法挤奶的同时,注意产妇反应,询问其有无不适,并向产妇讲解动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在产妇提出疑问时,须及时给予回复。手法挤奶频率为2~3 h/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 min,夜间不间断,可适当延长每次间隔时间。

1.2.3 电动吸奶器泵奶 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护理周期为3 d。操作前,将电动吸奶器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操作时,产妇根据个人情况取半卧位或坐位,清洁乳房后,使用温热清洁过的毛巾热敷15 min。将吸奶器喇叭主体与一侧乳晕紧密贴合,连接电源,打开电动吸奶器开关,先从1挡开始,然后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吸力,以产妇不觉疼痛为宜。吸出的乳汁采用储奶袋进行冷藏储存,标记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的奶量,适时送至新生儿监护室。每侧乳房持续泵奶约5 min,交替进行,每次操作不少于30 min,电动泵奶频率为2~3 h/次,夜间不间断,可适当延长每次间隔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产妇在干预1 d、2 d和3 d后的泌乳量和乳房肿胀度。乳房肿胀度分为3度:触之如唇,无症状或轻度胀痛为Ⅰ度;触之如鼻尖,中度胀痛为Ⅱ度;触之如额头,重度胀痛为Ⅲ度[4]。② 干预1 d、2 d和3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2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进行评估。在10分制标尺上根据产妇的疼痛感受进行标记,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③ 干预前、干预3 d后,采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6]评估2组产妇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含技能和内心活动2个方面,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均为1~5分,总分为30~150分,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④ 出院前,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2组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健康宣教、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4项内容,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均为0~1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5~94分为相当满意,75~84分为一般满意,<7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相当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泌乳量比较

干预1 d后,2组的泌乳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 d、3 d后,2组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干预1 d后(P均<0.05),且观察组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泌乳量比较

2.2 2组乳房肿胀度比较

干预1 d后,2组的乳房肿胀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 d、3 d后,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度均明显轻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乳房肿胀度比较[例(%)]

2.3 2组乳房胀痛比较

干预1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 d、3 d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分)

2.4 2组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BSES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3 d后,2组的BSE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BSES评分比较分)

2.5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P<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新生儿的吸收和消化,营养价值高,可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7]。通过母乳喂养能帮助产妇的子宫收缩和排出恶露,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乳汁分泌机制是女性在妊娠时,由于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加上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刺激作用,会导致其乳腺发育。在孕妇生产结束后,已发育的乳腺经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生长素和肾上腺皮质素等刺激引起乳汁分泌[8]。泌乳和排乳的维持需通过外界对乳头的刺激,如婴儿吸吮、人工挤奶等方式。若乳汁排出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乳房内压升高,影响乳腺细胞的分泌功能。因此,针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如何保证乳腺畅通、提高泌乳量是目前产科护理的重点。

通过人工手法对乳腺进行疏通,再采用按摩的手法挤奶,是临床常见的催乳方式之一。但此操作对手法和熟练度的要求极高,初产妇自己操作时存在一定的障碍,若手法过重则可能会损伤乳腺组织[9]。加之每隔2~3 h需进行1次挤奶,每次操作时间长达15~20 min,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妇疲劳,无法保证其正常的休息和睡眠。电动吸奶器采用仿生原理对产妇乳头进行规律性刺激,通过按摩乳房和牵拉乳头来刺激产妇泌乳,可根据产妇的自身感受调节吸力,使其舒适度更高,且机械化的吸吮动作对乳腺组织的损伤更小[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 d、3 d后,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度及乳房疼痛感均轻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能够有效减轻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肿胀度和疼痛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电动吸奶器的吸吮力度均衡,与新生儿的吸吮方式和力度相似,可通过加快产妇血液循环,达到疏通乳腺、缓解乳房肿胀及减轻乳房胀痛的目的[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 d、3 d后,观察组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分析其原因,联合采用电动吸奶器后可刺激乳腺通过脑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加之由于乳房疼痛减轻,产妇的心情放松,从而促进乳汁分泌。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通过联合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动吸奶器的设计与新生儿的口腔衔接范围、吸吮方式和力度相似度较高,其模仿婴儿吮吸能使产妇更好且更快地融入母亲的角色,促使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更加舒适,从而使其自我效能感更强[12]。联合护理干预可使产妇的乳房疼痛感减轻、舒适度提高,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早产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后,可减轻乳房胀痛,增加泌乳量,以及提高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泌乳母婴乳腺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