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七体

2021-07-09 02:06王宝琪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篆宋体楷书

“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七种字体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变化之中。

甲骨文是有据可查的汉字最早形态,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就出现了,它是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既是像图画一样的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西周后期,甲骨文演变为大篆。大篆有线条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改为小篆。这一改变简化形体,进一步完善了文字的线条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整齐、和谐、美观的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对线条的要求很高,书写很不方便,于是又产生了隶书。隶书为扁方形,形体向两边撑开。到汉代,隶书更加成熟了,使得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出草书,先为章草,后为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合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创,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这种字体横细竖粗、醒目易读,后世称之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到了明代,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当时民间流行横画很细而竖画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又在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肤廓体。这种字体横平竖直,别具一格,易于雕刻,看起来赏心悦目,因此被广泛地使用,成为直到今天仍非常流行的印刷字体,也叫宋体或铅字体。

【王宝琪/供稿】

猜你喜欢
大篆宋体楷书
书法(大篆)
篆书、隶书赏析
楷书的笔势
楷书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
试论小篆产生的基础
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