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①

2021-07-09 02:02张郁璠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伏笔高潮外婆家

张郁璠

因为有了你,这一路才温暖相随。②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爸妈有事加班,中午只能去外婆家蹭点饭。外面艳阳高照,我锁好门,双手插在口袋里,大摇大摆地朝着公交站走去。③。

可惜好景不长,一阵阴森森的风迎面吹来,冻得我瑟瑟发抖。容不得多想,雨水倾盆而下,我只得奋力奔跑。快了,看见公交车了,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做了最后的冲刺,一个箭步跨入车中。④。应该是之前跑得太急,没走几步,脚下便一个踉跄,眼看就要与地面来个亲密接触了,一只有力的大手一把抓住我的手臂,回头看,是一位热心的叔叔。“小心点,沒事吧?”他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语气里满是担心。“没事没事,谢谢叔叔!”出于感激,我对他连声道谢。叔叔笑了笑,轻轻地摇了摇头。⑤

我本想找个空位坐下,但看看身上湿漉漉的衣服,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也不想往里走,就站在那位叔叔身旁。⑥

我仔细打量起叔叔,他身穿一件黑色工装,衣服上有些油斑,手上也沾了些黑色油料。就在这时,几张纸巾出现在我面前,我不解地看向了叔叔,他笑着对我说:“快擦擦吧,你这样会感冒的。”温暖的话语再次让我感觉心头暖暖的,眼眶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湿湿的,之前的那份焦躁也不见了。⑦。

突然,车子猝不及防地来了个左转弯,我不受控制地向右倒去,真是祸不单行。在我又要与地面相拥时,耳边传来一声严厉的提醒:“扶好把手,注意力集中点!”叔叔皱起了眉头,但眼里的担心却藏不住。我因自己的大意羞愧地低下了头,心中的温暖更甚。⑧。

汽车到站了,雨也停了,踏上湿漉漉的地,回首望向坐在车上的叔叔,他也转过头看向我,四目相视,微微一笑。

我在心里默念:因为有你,这一路才有惊无险,这一路才温暖相随。⑨。

①这个题目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路”又是怎样的一段神秘旅程?小作者想表达对“你”怎样的情感……,种种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习作开篇点题,明确了本文的写作旨归。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为下文埋下伏笔。因为父母要加班,所以“我”才会乘车去外婆家蹭饭,才会有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④之前“大摇大摆”的悠闲与这里的“瑟瑟发抖”、“箭步”跨车的狼狈莽撞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下文“你”的出现蓄足了势。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行文严谨,值得大家借鉴。

⑤一只有力的大手,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目光,一次轻轻的摇头,小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把一位陌生叔叔的形象勾画得形神兼备,他的窘态也对叔叔的热心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⑥看似闲笔,其实起到了舒缓文气的作用。它是第一个高潮的余波,又为第二次高潮埋下伏笔。

⑦这段对主人公的描写更加细腻,“粘了些黑色油料”的手与递过来的“白色纸巾”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给读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引人深思。

⑧随着第二个高潮的到来,“你”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话语虽严厉,却充满了关心与担忧,让人动容。

⑨结尾收束自然,借“我”的心理活动点明习作主旨,与开头呼应。

总 评

这是一篇写生活体验的作文。小作者叙写了一次乘车经历,那份来自陌生人的关切让他铭记在心。多角度的人物描写,既有白描勾勒,又有细节聚焦,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引人深思,让人共鸣。

习作在手法运用、选材构思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分析如下——

1.伏笔照应,构思缜密。

习作除了首尾呼应外,还特别注意了伏笔和铺垫。开篇写“我”的漫不经心,为“我”后来的狼狈不堪埋下伏笔,也为故事的展开及陌生叔叔的出场做了铺垫。

2.对比衬托,形神俱现。

习作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书写了自己真实的经历。“我”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那位陌生叔叔的善良温情。当然,对他两次的正面描写也各具特色,集中体现其高尚的德行。

3.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小作者以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所选素材也是日常所见。作品立意也很常见,但有了小作者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严谨的构思、真诚的表达,令人心动。

同学们不妨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相信,定能引起读者共鸣。

(管永霞)

猜你喜欢
伏笔高潮外婆家
我在外婆家
回外婆家过年
去外婆家
百折再看高潮来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外婆家趣事多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谈《斑羚飞渡》中的伏笔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