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2021-07-09 02:06贺景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恩赐短句抒情

贺景华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了感情后,就想要将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的过程就是抒情。

抒情,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或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从抒情角度来看,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不借任何“附着物”,而是直截了当地宣泄情感;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毫无遮掩地袒露情感。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坦率真挚,朴实诚恳,容易打动人心。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便是直抒胸臆。现代文,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直接抒发了对故都秋天的深深眷恋,表达出自己低沉抑郁的感情。

直抒胸臆法一般適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节奏快且紧张,“我手写我心”,情感直露,真情四溢,便于把握。

使用直抒胸臆法写作,同学们应注意避免以下两点:

1.情感不到,却为抒情而抒情

同学们在写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所谓的“情感升华和深化主题”,在无情可抒的时候强行抒情,在不需要议论的时候大发议论,与写作之道背道而驰。

如朱自清先生《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者并没有使用什么豪言壮语,只用了简单的一个“唉”,思念之情自然就抒发出来了。

2.为了“拔高主题”,把原本应该含蓄的情感直接显露出来,结果破坏了意境

由于感情还没有流露出来或感情达不到某种程度,却为了主题深刻而人为地拔高主题或作口号式的呼喊,这样只会弄巧成拙。如下面这个片段——

晚上九点多,暑热还没有消退。教室里却传来一阵阵敲打桌子的声音。大热天,天又这么晚,谁还在教室里呢?我怀着好奇心走进去,灯光下,班长脸上流着汗,正叮叮当当地修理着那张破桌子。

啊!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热泪也涌出来了!多么好的班长,你那么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你为教育损坏公物的同学,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你的心灵是最美的!

你是我们班的活雷锋!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作文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交流的成败或好坏,“态度很重要”,技巧则是其次。如果作者态度不诚,感情不真,即便外表再华丽,人看了之后也有种被骗的感觉。如“班长修桌子”片段,先不说其他,单是小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拔高到不适当的程度,就有“为文而造情”的嫌疑,这样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注意以上两点后,我们又该如何直抒胸臆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复叠咏叹法

为了强化感情的抒发,可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如下面这个片段:

“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考上实验中学了!”我跑呀跑,跑到一片空旷的地方,对着地平线大声地喊,尽管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喊什么……

2.人称呼告法

情感发展到极致时,会不自觉地变换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魏巍 《我的老师》)

情感到了不可抑制时,自然就迸发出来了。看,连人称都变成了“你”,这样,就两相面对、直抒胸臆了。

3.短句造势法

短句节奏明快,语句强劲有力,便于抒发感情,或聚散为整,语气畅达,激越亢奋;或化整为散,哽咽深沉,沉郁顿挫。这样可使文章气势浑厚逼人,语意显豁,情感突出。

文题设计

春天,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和谐美好,这是生活的恩赐;《孤独之旅》中,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这是生活的恩赐;蒲松龄屡试不中,却令他有机会完成《聊斋志异》,这也是生活的恩赐。生活总是给予我们各种机会,不断地给予我们教益。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生活的恩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写这道题目,不要空泛地谈“生活”,而是应选取一两件小事来叙述,写出“小事”给自己的教益及对自己的影响,这个“教益”和“影响”就是“生活的恩赐”。结尾要以点及面,用议论、抒情的笔调总结自己在生活中得到过很多这样的“恩赐”,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谢及对生活的热爱。

猜你喜欢
恩赐短句抒情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你降落自银河,从此在我心上
春 日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会抒情的灰绿
Enci/恩赐 EC
简论抒情体
正午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