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趋势下高职院校陶瓷特色人才培养探析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为例

2021-07-10 08:09蒋雍君何皎月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紫砂陶宜兴紫砂

蒋雍君 何皎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系 宜兴 214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首次提出的新表述。此后,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围绕了“高质量发展”展开工作部署。作为近年的热门词汇,“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高职院校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质量是核心词汇,着重强调了质量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在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地处宜兴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紫砂陶为特色专业,和地方企业对接,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地方陶文化特色,强调教学品质,以人才培养为发展原动力,培养高质量技艺人才,为宜兴紫砂陶的传承与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宜兴紫砂如何做好传承,在保证工艺精湛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放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这是陶瓷学院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时代紫砂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更对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显然已成为当前高职类院校的主旋律。一方面,职业类院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侧重对学生的高技艺培养,另一方面,创新设计仍然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点突破口。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如何推动人才高质量、有创新地发展,传承和发扬宜兴紫砂陶文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学院紫砂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宜兴的紫砂陶文化历史悠久,在经历五百年工艺和艺术的积累与沉淀,它的材质、工艺、造型及艺术形态等都给世人带来了我们了独特色彩,显现出了极大的造物之美。紫砂陶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凭借其独特的泥板成型技法和象生形态的模拟从众多传统工艺中脱颖而出,展现在世人眼前。它的精湛技艺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造物者对美和功能追求的成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传统手工艺技能’是被单列的重要保护内容之一,可能更贴切的翻译应是‘传统手工技艺’。”[1]邱春林:《手工技艺保护论集》[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第21页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由此可见,它在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程度。宜兴紫砂陶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作为宜兴本土的职业类院校,需要担当培养紫砂陶文化传承人才的使命。

宜兴紫砂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变化,直至今天,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极为重要。在长期的造物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手工艺是口耳相传、父子单传或者是在师徒间传授,这样的模式很容易导致技术的失传。宜兴紫砂陶在技艺传承上,主要是以师徒制为主,依靠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工作坊进行学习。它的弊端在于,徒弟的复制模仿性强,但是创新能力较弱。新式教育出现以后,这种“工艺封闭性”[2]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第166页就改变了,紫砂陶也引入了当地高职院校,作为特色课程开设。所以,在工艺的发展和传承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也需要高校人才来学习和发扬。作为本土的高职院校,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特色相结合,进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应利用当地充分的文化资源,培养紫砂高技艺型专业人才,使紫砂陶绝技绝活得以传承发展。

学院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品质的培养。品质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基,也是能否在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或者说培养人才进行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命题。

产品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无论是实用品、手工艺品、艺术品等都要在市场

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宜兴紫砂陶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设计,进入到生活中来进行实际使用。实用性是它的重要特点,也是紫砂发展到至今仍保有魅力的原因。“‘宜兴紫砂陶艺制作技艺’是应用于物质产品制作的,可转为物质文化,而不仅仅具有精神建设层面‘非物质’的价值,在物质生产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3]杨子帆:《紫砂的意蕴》[M],北京:中华书局,2014,第8页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关注精神层面而忽视物质层面,这是紫砂的造物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点。

紫砂陶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紫砂的造物特色,在力求工艺精湛的同时,大胆创新,保留时代印记,融入人性关怀,最终展现其文化附加值。宜兴紫砂陶不仅实用价值极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背后蕴含的文化附加值。紫砂陶艺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如果关注人文情怀,充分利用它所具有的文化附加值,紫砂陶产品的设计会更具价值,产品质量也会更好。设计和制作符合人们使用和欣赏的紫砂陶器,把设计的侧重点放在人身上,让使用者使用方便,欣赏过程又能带来美的体验,这是对紫砂陶技艺制作的高质量要求,也是其在市场中决胜的关键。

行业的兴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一点,要体现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上,而职业教育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技艺型人才,是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下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高职类院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宜兴紫砂陶文化的发展、保护及传承和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4]邱春林:《手工技艺保护论集》[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第175页紫砂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开发,文化想要发展的久远,必须要依赖于高质量的人才。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是紫砂陶文化的推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才的培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处陶瓷领域的高职院校,作为宜兴本土的高职类院校,负着人才开发和培养的使命,对于紫砂高技艺人才的培养特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义不容辞。

二、紫砂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1、创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紫砂传承人才

以地域传统特色的紫砂文化为依托,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合作,结合“紫砂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和行业职业标准,创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一),培育传统紫砂传承人才。

图1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学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校内外指导教师和所进入的大师工作室,学生与学徒身份转换。第一年完成岗位课程学习,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第二年进行岗位核心课程学习,在大师工作室中强化传统技能,并将前沿设计理念与传统紫砂文化相结合,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陶瓷装饰工中级技能考证。第三年到紫砂陶坊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设计制作的紫砂陶艺作品能够为企业所用,与市场接轨。

2、重构课程体系,凸显传统陶瓷文化重要性

深入地方陶瓷企业调研,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传统紫砂典型的造型形态融入课程,分析传统紫砂光器(圆与方)、花器、筋纹器4类基本形态、实践过程步骤与职业能力要求,归纳出相应的传统紫砂工艺的职业岗位,分析紫砂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岗位平台—岗位核心—岗位拓展”课程体系的搭建(如图二)。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紫砂项目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企业大师工作室职业情景引入校内实训室,在紫砂不同形态的项目递进中,学生获取紫砂全手工制作方法,掌握工艺技能。在紫砂传统技艺的每一个细节、要点、分寸中,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2 紫砂传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探索课程资源组合模式,保证项目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开发《传统紫砂·圆器》、《传统紫砂·方器》、《传统紫砂·花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紫砂陶刻》、《紫砂泥绘》、《茶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开发《传统紫砂工艺》、《陶瓷装饰》、《陶瓷造型》和《陶瓷雕塑》等特色教材;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教学百工录“紫砂陶制作技艺”资源库子库以及陶瓷生产实践案例库。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了“移动式学习+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线上学习基础技法到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线下教学更有针对性。

3、深化校企对接,形成实岗育人环境

与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深入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制定紫砂陶艺实训项目,以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更好的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从基础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训——企业实训的项目化递进式的实训体系。在紫砂艺术大师工作室引领下,扩建紫砂实训室以及紫砂大师工作室,完备规范实训条件,保证学生培养的实训实岗环境。此外,校企共同协商,制定完善《企业学徒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企业学徒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办法》,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工作,使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依托宜兴紫砂工艺厂真实职业工作情境,实岗育人的实训条件,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水平。

4、引入兼职教师,专兼教师双向共同授课

陶瓷学院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上,从人才资源的开发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并且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产业教授获课程的兼职教师,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陶瓷学院在校内建立紫砂大师工作室,校外开展“教师流动站+项目引领”,引入兼职教师,专业核心课程由双向专职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专任教师进入课程,讲解丰富的理论知识,梳理课程脉络,拓展学生视野与创新意识;兼职教师进行实践环节,主要提高学生的工艺制作技法,加深对紫砂工艺的了解。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论与实践、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应用和设计能力同时得到加强。此外,双向专兼教师之间,通过探讨课程设置、合作项目新品开发、课题研究,教学综合实力得以提升反馈于教学,培养紫砂高技艺型传承人才。

5、优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质

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在课程考核和学习评价中,建立以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以陶瓷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由校企共建考核标准,评价学生完成相关项目任务过程中的执行情况、作品展示效果、岗位实践、自主学习、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精益求精、团队协作的精神。

以陶艺专业人才培养中《传统紫砂工艺·圆器》课程为例(如表一),课程评价方式综合两个方面的标准:学生对紫砂工艺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学生作品的美学设计水平。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自评、作品展评等。作品展评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进行设计,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表1 《传统紫砂工艺·圆器》课程评价示例

三、人才培养成效与反思

目前,陶瓷学院在高技艺紫砂人才培养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向市场输送了高质量的紫砂人才,推动了宜兴紫砂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院通过紫砂人才的改革创新,让人才培养和市场接轨,提升了紫砂人才的质量。尽管如此,仍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稳定地推进高质量紫砂人才的培养,仍然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陶瓷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发人才资源,培养紫砂高技艺专业人才,制定了适合本地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开设《传统紫砂工艺·圆器》等特色课程,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扎实的保障。课程中采取项目式模块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大学生创梦广场、创新创业项目等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审美培养。学院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和研讨会,例如:邀请四川美术学院焦兴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等教授到学校,进行《重构紫砂——紫砂艺术发展的可能性》、《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工艺美术创新》等专业研讨会;邀请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谢瑞华等教授开展《传统紫砂器收藏赏析》、“中美陶艺交流双通道”讲座……以研讨会及讲座分享的形式,潜移默化拓展学生的眼界,注入人文情怀。

高质量紫砂人才的培养,在人才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后期人才的相关动向。学院要定期回访或者了解紫砂人才的发展状况,同时,及时和相关企业做好实时沟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尽大可能与市场做好对接。学院通过品牌特色专业的建立,推动了紫砂高技艺人才的培养,而课程体系的重构也促进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双向兼职教师的共同授课,让人才培养的技能更加专业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为就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展区中,我院的徐凡同学作品《假日·忧记》、邵文裕平同学作品《万物有时》均被评为入围作品。这是我院学生作品首次入围全国美展,是学院人才培养中获得的可喜佳绩。

人才培养是发展的原动力,亦关乎到紫砂陶高质量的发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发展需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把着力点放在人才培养上,这是支撑紫砂陶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最好的出路。

四、结语

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宜兴紫砂陶作为传统造物的瑰宝,未来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是地处陶瓷领域的高职院校,其教学使命是培养高质量紫砂专业人才。因此,应把人才作为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牢牢把握产品和质量的关系,为企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传承和发展宜兴紫砂陶文化。

猜你喜欢
紫砂陶宜兴紫砂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无相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