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标准研制
——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自动生产线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为例

2021-07-10 10:16陈广胜李顺英郭汉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调试职业技能证书

◎陈广胜 李顺英 刘 折 郭汉桥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清远 511510)

2019年初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形势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准备和提供了基本思路、框架及着力点,方案对于新形势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发展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和价值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其中1+X证书制度就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并且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方案明确提出要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和启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1]。

1+X证书制度是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结合的制度,“1”为学历证书,强调的是按照职业教育的规格要求完成相应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掌握了相应的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X”即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人从事具体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而颁发的一种凭证[2]。

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1”与“X”在发证主体、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3]。在没有系统规划1+X人才培养方案前,作为课程教师,要主动有机地把两者的培养融为一体,既提高了课程的应用性,也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4]。课证融合的实施,提升了教师对“X”证书的理解和把握。要进行课证融合,前提就是要制定好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和要求;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X”证书;三是“1”和“X”的关系以及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课证融合。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自动生产线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为例,谈谈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一、“1”是基础,也是主体

在进行课程标准制定时,首先要研究、理解学历培养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课程的地位,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自动生产线装配调试与维修”是一门专业综合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PLC技术、传感技术、气动技术、电机控制、变频技术和人机交互等,是自动化控制的综合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课程后,具备电机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等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机电设备维修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员等工作岗位,培养从事机电控制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知识面较广,兼顾专业的总体方向,也是学生今后在专业方面发展的基础。由于专业面向的是岗位群,因此对专业技能要求较广,同时也存在技能不够“专”、能力不够“精”的情况。

二、“X”是方向,也是补充

“X”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职业技能等级主要由行业的龙头企业牵头研制,企业从用人的角度对某一特定的岗位的技能进行等级划分,并制定出各等级要求和考核制度,是在“1”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

每个专业都有多个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不同学校会根据本校的条件和专业定位,选择部分的技能证书实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目前主要与“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和“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两种X证书的中级进行融合。两种职业技能证书面向岗位(群)如下:

“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中级:主要面向本体制造企业安装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调试工程师等岗位;系统集成企业安装工程师、调试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岗位;应用企业操作工程师、维护工程师、设备管理员等岗位。

“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面向岗位群: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数控装备制造、各类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等制造类企业的设计、操作编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以及营销与服务等岗位,从事运动控制算法开发、产品设计与开发、硬件设计与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二次开发、数控设备运动控制系统二次开发、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售前方案解决、售后支持、智能制造单元操作编程与维护、机电设备升级改造与维护等工作。其中中级的定位为: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工程部门,从事自动化装备的复杂调试、系统维护及应用。

X证书面向的岗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或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岗位,方向更加明确,岗位更加具体。因此,在进行课证融合的时候,应该在满足通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X证书对应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对应的职业素养。或者在X证书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通用知识和技能。X证书与课程融合使得在技能培养中更具有方向性,融入了职业素养,也拉近了课程与岗位的贴紧度。

三、“1+X”课证融合需要在全方位融合

课证融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X证书的要求,把X证书与某课程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融合到课程教学里,使课程教学既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体现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课程更具有职业方向性。课证融合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应该是全方位的交融。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结合相关X证书的要求和目标,提升和完善原有的课程标准,实现全方位的融合。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内容既要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也要满足相关X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在进行课程标准制定时不是简单的内容相加。要认真分析整理X证书的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找出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要求,并进行有机整合。以自动生产线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为例,把“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和“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两种X证书的中级及初级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进行整理,把传感器技术、气动液压技术、PLC技术、变频器技术、伺服电机、步进电机、触摸屏等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再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分类整理进行内容的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内容整合思路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按知识体系进行的,但X证书的等级一般是按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来进行划分的。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不单单是个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团队的合作能力,接受和研究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与人的沟通能力等等。

根据“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把自动生产线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结合实验设备设计成七个项目(项目一:自动供料单元设计;项目二:自动加工单元设计;项目三:自动装配单元设计;项目四:自动分拣单元设计;项目五:自动输送单元设计;项目六:人机交互设计;项目七:联网通讯及整机调试)。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设计的流程实施。通过七个项目把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由易到难,逐步提升。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可以根据设计的成果在设备上进行接线安装、调试验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项目的进行归纳为八步完成(见图2),第一步是小组对项目概况的认识,确保组员对项目的总功能、功能的实现过程有基本的了解;第二步是小组分工,明确每位成员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三步是个人学习,根据分工任务,通过教材、课程网站、图书馆、网页等途径进行学习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任务;第四步是资料整理,完成任务后,把个人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方便其他成员的学习,并做好跟其他成员汇报交流的准备;第五步是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使全体成员充分掌握整个项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第六步是系统学习、整体把握,各成员相互交流,结合大家整理的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全面理解项目的知识,掌握技能;第七步是项目实施验证,在大家理解的基础上,在实验设备上进行接线、编程、调试,找出问题和不足,纠正和加深理解,锻炼技能;第八步是汇报并提交成果资料,小组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效果和经验进行汇报分享,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图2 项目实施“八步”法

(三)考核的设计

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督促学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指导学生后续学习。如果采用项目教学,还要通过考核确保学生按时按质推进项目的实施。但考核也不能成为项目实施过程的负担。因此,合理科学的考核设计应该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还能指引学生后续的努力方向,否则会适得其反。

考核要考虑X证书的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理论加实操的方式,而实操考核主要按成果考核;本课程采用小组学习,考核要兼顾小组的运作和个人的学习成效。本课程成绩的组成由期末的理论考试再结合两个层面、四个方面的过程项目考核组成。一个是学生层面的考核,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总工程师(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和考核每位成员的工作和评分,起到过程监督与考核的作用;第二个层面是老师的考核,分为三个方面的考核:第一是汇报考核,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从PPT制作、汇报表达、汇报成果等方面进行考评;第二方面是小组的整体考核,老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进行交流、提问,全面考核小组的运行情况和成员的学习掌握情况;第三方面是资料的考核,根据小组学习资料的整理情况进行评定。三方面的考核分数取平均值就是一个小组在一个项目中的得分,再结合小组对每个人的评分,最终得出每个人的项目考核成绩。

(四)资源的建设

资源的建设主要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建设主要是课程网站的建设和教材(讲义)的编写。其中,网站的框架构建应该根据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来设计,具体内容包含了课证融合的内容。在本课程网站中,还放置了一些往届学生的操作视频,一些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视频等资料,激励学生的学习。课程网站资源主要以PPT、图片、讲解视频、操作视频等形式为主,而教材(讲义)则有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穿插其中,方便学生的学习。

四、小结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实施指挥棒,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情况,但标准的制定思路和内容应该是可以沟通与学习的。“1+X”制度下的课证融合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充分分析理解“1”和“X”的目标和要求为前提,在科学合理处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考核设计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实施既达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也达到了相关职业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

猜你喜欢
调试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