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高职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1-07-10 10:16◎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材性状

◎尤 琪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是全国技能大赛,大赛设置了中药性状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四个大项,致力于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职业素质,夯实学生中医药传统技能的职业能力。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识别中药真伪、鉴定中药优劣”为主要目的,涵盖了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项目中中药性状鉴别项(350种中药材识别、80味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项(35味中药粉末显微)的内容,因此,笔者以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为契机,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中药学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一、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学生中药鉴定整体思维薄弱

传统授课中,从中药材性状鉴定方面出发,讲授中药材鉴定知识,这样学生仅能片面、单思维地掌握一种中药材鉴定的技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忽略了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涉及中药学专业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包括了350多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等知识量庞大的鉴定内容,例如中药采收与加工、中药炮制技术、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采收加工的方式、炮制的规格等诸多学科知识的辅助,不仅“授之以鱼”,也注重“授之于渔”,有利于树立“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鉴定中药材思维整体性。

(二)学生主动性较低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高新技术成为中医药界的“新宠”,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够真正愿意深入学习中药传统技能、继承性状鉴别的越来越少,特别是,传统性状鉴别技能已出现断层,明显“气血”不足。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烦琐、枯燥,中药材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优劣等级诸多因素,极大影响了学生自觉主动认中药材的热情和动力。

(三)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衔接薄弱

学生从认识中药材,到熟悉,再到快速辨认中药材,花费的时间往往较长。而在工作岗位上,要求中药学工作人员具备快速、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基本职业能力。学生鉴定中药材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数量庞大的中药材,性状鉴定特征相似性较大,学生对每味中药材特征的主次鉴定思路不清晰,忽略了“抓主特征、放小特征”的鉴定意识。

二、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中药性状鉴别项中,选手需要在13分钟内鉴定20味中药材、识别10味中药材真伪。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简单、快速鉴定中药的方法之一,是以“眼睛、鼻子、嘴巴、手”为媒介,观察药材形状、大小、色泽、气味等特征,达到鉴定中药材的目的。利用性状鉴定,完成时间短、任务量大的中药鉴别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采用从“助认学认”到“想认敢认”再到“能认会认”的方式,促使学生阶段性地掌握并熟练应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定,逐步缩短竞赛用时,增强学生的职业标准意识,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精神。

图1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三、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内容

(一)助认学认:培养中药鉴定思维性

中药鉴定思维是中医药惯性思维方式的其中之一,是中药学应用复合型人才从事中医药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基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打造多学科联合的现代中药鉴定思维教学模式[1-2]。

第一,借助中药学、中药炮制技术2门中药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理论体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鉴定思维性。例如,易混中药材白芍、赤芍,在中药鉴定技术上,主要以断面颜色进行区别,白芍断面类白色,赤芍断面粉红色,而在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上,白芍饮片一般加工成圆形薄片、厚度仅3mm,赤芍加工成圆形厚片,由此说明,易混药物加工炮制方式的不同,为准确鉴定白芍、赤芍提供了辅助依据。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中药材标本馆实训场所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打破地域的限制,展示中药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中药鉴定思维。在“线下”,将中药材标本馆作为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上课的实训场地,学生可以零距离地对照实际药材,从中药材的真伪鉴定、炮制、再到贮存等一系列流程,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多学科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线上”,可以借助超星、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平台等信息网络化平台,例如,中药材中多来源、多品种的现象非常普遍,中药材大黄,以根及根茎为药用部位,2015版《中国药典》[3]品种来源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三种,教师,不仅讲解三种大黄的根及根茎的性状特征,同时扩充大黄地上部分叶子的性状特征,帮助学生从初步认识阶段达到熟悉认识中药材阶段。

(二)想认敢认:训练中药鉴定准确性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药材品种多,易混淆,知识点零碎、枯燥,理论和实训相互分离,而高职学生对信息化事物接受速度快,对动手实践兴趣浓厚,借助“一平三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端为主、教师端辅助;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任意空间随时随地地询问,线上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拍照、视频等形式,相互讲解和评价。

在实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让学生利用手机,对中草药标本馆实物进行拍照,各学生小组观察、分析中药材正品实物,并标识简单、易懂且典型的中药材性状鉴别点,全体讨论标识过的中药材性状鉴别点,最终将学生的成果,梳理成教学蓝本,整合成教学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认识、敢认识中药材的欲望,也达到了师生共建、共享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目的。第二步,学生搜集身边的中药材资源,通过平台同步到电脑屏幕上,运用标识的中药材性状鉴别点,自己分析搜集到的中药材的真伪,树立了学生独立认识中药材的信心。例如,以双子叶植物商陆、何首乌为例,[4]商陆断面的标志性传统鉴别术语“罗盘纹”,何首乌断面的标志性传统鉴别术语“云锦花纹”,均是两味中药材的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根的异常构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中药材商陆断面异常构造的同心环状维管束“罗盘纹”、何首乌断面异常构造的异型维管束“云锦花纹”的形成演化过程,捋清结构的来龙去脉,将“罗盘纹”“云锦花纹”组织结构图附录在教学蓝本上,学生不仅形成了系统的中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而且也能迅速精准地记住中药材的标志特征,大大提升了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境界。

(三)能认会认:训练中药鉴定实用性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鲜明特点是实用性贯穿始终,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用性是指企业岗位需求与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匹配程度,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在企业主要在基层工作岗位,对专业的理论要求不深,但范围比较广。

中药的采收、加工、销售等等环节,涉及的中药材来源广、品种多,中药鉴定技术应该打破以往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的新教学模式[5]。课程教学初期,将课堂的地点直接选择在中药标本馆,边讲授边实训,可以清楚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与中药材的零距离接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知,不断加深学生对正品中药材的直观形象。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大赛中,中药性状鉴别项要求学生能够单独完成对中药的认识,再写出相应的中药功效。而中药调剂项,也是在认识中药的前提下,再按规定处方抓药,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和应变素质。因此,课程教学中期,应该以工作任务为教学中心,对中药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和优化,进一步突出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工作实用性。例如,打造医院中药房氛围,将“传统课堂”转到“模拟中药房”、将“学生”转成“药剂师”的教学形式,学生从审方—看方—抓方—复核等一系列标准化的药剂师职业体验,实现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规范学生的职业标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四、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以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为契机,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了既定教学目标,即学生成绩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相应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掌握更加快速。

图2 学习效果调查

(一)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利用中药草标本馆、学习通教学平台,借助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平台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让枯涩的知识变得形象而直观,易于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显著提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改革后,采用从“助认学认”到“想认敢认”再到“能认会认”的方式,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该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屡屡获奖,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继承创新”的职业风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有机连接。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从理论感受中药材到亲身体验中鉴定中药材,将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与中药学专业密切结合,增加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陶冶道德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结语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人第一时间上场,仁心仁术,大医精诚,凝聚了前行动力,彰显了特色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性状鉴别是中药材领域最重要的基本功,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大力开展,驱动和催化了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也是学生学习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试金石。通过比赛,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技能传承者。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药材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