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素材选择的几点建议

2021-07-11 02:44许春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选择初中化学

许春燕

[摘   要]情境素材是情境教学实施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实践,从生活素材、实验素材、社会素材、科技素材以及史实素材等五个方面谈情境素材的选择,强调素材的新奇性、探究性、典型性、应用性以及驱动性,以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化,使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落实。

[关键词]情境素材;选择;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7-0073-02

情境素材是实施情境教学的有效载体。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对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很多教师存在对情境素材的认知不到位,在选取情境素材上存在相关性不大、新颖性不够等问题,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准确完成教学任务,也无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其实,情境素材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需要精挑细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化,使学生能够及时触类旁通,有效落实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一、生活素材的选择应具有新奇性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选择生活素材时,不仅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所选素材还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新奇性,使学生对常见的生活现象有不一样的想法,从而在大脑中产生疑问,并延伸到其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化学世界。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知识时,由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不是很直观,可选取相关的生活素材来体现。

[生活素材]可口可乐汽水。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可口可乐汽水,摇晃后打开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1:气泡是什么物质呢?它为什么会逸出呢?其中有什么化学原理?

很多学生平时就喜欢看汽水中气泡的逸出,课堂观察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教师提到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解释这一现象,更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学生主动用手触摸瓶身,看看是不是瓶身受到了挤压,不断地对自己心中的猜想进行验证推理。在激烈的讨论、交流和汇总之后,学生一致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随着变小。学生的积极思考,使这一生活素材又发酵出一个新的问题。

问题2:怎么证明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上升到了化学探究的层面,他们尝试用注射器抽取或用导管将气体导出等多种方法获取二氧化碳,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见,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开辟化学观察视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素材的选择应具有探究性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主要应用于对重难点化学原理的推理或验证。但是,实验素材的选择又不能为了推理而推理,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具有可探究性的同时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酸的化学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放式地引导其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让不同的方案在课堂中绽放,使学生能够在“百花齐放”中全面、综合地掌握酸的性质。

[实验素材]

[方案1 方案2 实验仪器 试管(若干)、滴管、点滴板 实验试剂 HCl H2SO4 实验试剂 HCl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鎂条/锌粒/无锈铁钉 镁条 无锈铁钉/生锈铁钉 锌粒 大理石/碳酸钠粉末 无锈铁钉 氧化铜/生锈铁钉 生锈铁钉 …… …… ]

学生根据自己制订的方案进行实验,格外用心,认真观察现象、对比现象,将不同的实验现象汇总在一起寻找共性和差异。教师组织小组实验、小组对比、全班汇总等活动,使学生在反复的实验中,不仅顺利掌握了酸的通性,还领略了化学的学科特色,锻炼了实验能力,切实实现了实验的教育功能。

三、社会素材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

社会素材运用于情境教学中,具有关注度高、吸引力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思考。在选取社会素材时,教师要能够从中筛选出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社会素材,且该素材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出发点,从化学学科的视角来审视素材背后的化学知识或化学原理。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素材来让学生讨论,先从宏观角度推进,再逐步延伸到微观本质。

[社会素材]家庭消毒中,为什么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

在素材的指引下,学生积极查阅洁厕灵、84消毒液、草木灰、铵态氮肥的成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Cl2↑。为了探究其中的原理,学生从情境中涉及的宏观“物质”延伸到微观“离子”,逐渐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形成“宏—微—符”三重表征的思想。

学生在分析社会素材的过程中,兴趣得到了提高,视野得到了扩展,社会意识得到了增强。教师在应用社会素材的过程中,不要仅停留在化学知识的挖掘和传递上,还是要从方法、技巧和思想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以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科技素材的选择应具有应用性

科技素材的选择,让学生感到化学的庄严与神圣,从根本上将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促使学生用十二分的热情来理解和探索蕴含其中的化学原理,在感叹科技力量的同时感受化学知识为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真正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前面已经通过实验对“铁生锈的原理”进行了探究,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每年全球的金属腐蚀量是非常惊人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认知冲突来引入科技素材,展示港珠澳大桥,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科技素材]这是2018年10月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整座桥使用了42万吨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专家预估大桥的使用寿命为120年。

素材一出,就有学生提出了问题: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港珠澳大桥是怎么避免钢铁腐蚀的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认真研究珠港澳大桥的结构、材质,发现了一种新型抗腐蚀涂层材料,巧妙地利用了“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知识。

科技素材的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化学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性,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想,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指明了方向。

五、史实素材的选择应具有驱动性

化学史实记录了化学物质发展的背景与主线,真实再现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与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原理具有一定的帮助。在选择史实素材时,注意所选素材要具有一定的驱动性,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前人的研究对当前发展的作用与帮助,还要让学生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时,若教师直接将质量守恒定律抛出,难免会让学生对定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此时,可以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由来”,将定律产生的历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史实素材]图1为拉瓦锡和波义耳两位科学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拉瓦锡认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增加,而波义耳则认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今天,我们就来为他们两个评判一下。

图中展示了两个相似实验,但结论却大不相同。对此,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发现拉瓦锡的实验中使用了汞槽和玻璃钟罩,而波义耳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细致的学生提出了两个实验存在“密闭装置”和“敞口装置”的区别。那么,是否敞口是不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呢?學生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1:测定密闭容器中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2:测量密闭容器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实验3:测量敞口容器中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实验4:测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总质量。

学生发现,实验1与实验2证明了拉瓦锡实验的正确性,实验3和实验4却出现了矛盾,实验3的质量减少了,实验4的质量却增加了。结合现象,学生解释了前后总质量不相等的原因: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若使用敞口装置,气体能够自由进出,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学生将实验3和实验4改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成功验证了拉瓦锡实验的正确性。在化学史实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情境素材是化学教与学的有效载体,教师应科学地选取情境素材,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化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去体验、发现和探索,切实感悟化学知识内在的方法与思想,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不断得到塑造、创新和升华,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选择初中化学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