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理念下导学单的设计和实施

2021-07-11 03:16殷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学单少教多学合作探究

殷芳

[摘 要]文章以《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2课时为例,立足于课前导学单的设计和课上导学单的实施两部分内容,阐述了導学单在生物课堂中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关键词]少教多学;导学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7-0091-03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句话: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这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少教多学”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目前,笔者的学校推行课程改革,在课堂上以导学单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导学单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达到了“少教多学”的目的。本文以《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2课时为例,浅谈如何设计和实施导学单,以发挥它的“帮教助学”作用。

一、课前导学单的设计

导学单是教师为一堂课精心准备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份教案,也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有效学习的一份学案。导学单就像为建造一幢房子设计的图纸,学生学得好不好,导学单的设计是关键。

导学单包括基础部分、要点部分和拓展部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紧紧围绕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展开,并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分层设计。

基础部分。涉及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如概念性知识、零散的知识点等,常以填空题或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能快速从书本上获取答案。本节课的导学单的基础部分设计如下:

1.移栽植物时,根部往往要带上许多泥土,并小心翼翼地避免伤根,移栽大树时,还要用草绳把根部和周围的泥土缠绕起来,主要目的是                  。

2.植物的根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二是                ,有的根还具有                等功能,如红薯、萝卜等。

3.从植物根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区域叫作                 。根尖的结构包括                  、              、                 和                四部分。

要点部分。包括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是导学单的核心部分。如何合理设计要点部分,帮助学生有效消化重难点知识关系到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主要部位及过程。本节课的导学单的要点部分设计如下:

一、探究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1.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1)观察并思考

①观察并说明什么是溶液,什么是溶液浓度,怎样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思考并说明以下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

A.浓盐水的溶液浓度 B.萝卜条细胞内的溶液浓度 C.清水的浓度(接近零)

(2)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3)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①上述实验中萝卜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水分进出的方向。

③决定萝卜条吸水或失水的条件是什么?

(4)得出结论

①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                              。

②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                              。

③水分从                浓度溶液流向                浓度溶液。

2.推理: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需要满足的条件

只有植物根的细胞内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植物的根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二、探究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观察植物的根,认识植物的根尖部位和根毛。

2.小组合作讨论:

①植物根尖成熟區有什么特点?

②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哪里?为什么?

三、推测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

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表皮以内的细胞→ →茎、叶等其他器官

拓展部分。拓展部分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可以是知识性的拓展,也可以是思维性的拓展,因此可以结合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之前消化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导学单的拓展部分设计如下:

一、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说一说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原因

1.用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

2.把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为什么会硬挺起来?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室里有一盆绿萝的叶子发黄,某同学想着该给绿萝添加点营养了。于是,她给绿萝施了很多肥料,她觉得这样绿萝就有充足的营养了。但是,几天后她发现绿萝出现了烧苗现象。

1.请问某同学给绿萝添加的肥料中主要含有什么成分?

2.请你分析绿萝为什么会出现烧苗现象,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这盆绿萝?

二、课上导学单的实施

1.自主学习基础部分,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地看书、质疑、思考、探索等获取知识[1],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从而把书本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而学生则在导学单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快速地获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础性知识等,比如移栽植物为什么根部要带上泥土,根的作用有哪些,以及根尖的结构包括什么,等等。这些知识不需要推理和解释,一目了然,其中有些知识是消化重难点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导学单的第一部分列出这些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消化它们,效果比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更好。

那么,如何检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效地获取了这部分知识呢?教师可以抽查的方式让个别学生回答,或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再让组员代表到讲台上领学展示这部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竞赛、积分奖励以及鼓励性评价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消化了简单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究要点部分,夯实重难点知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2]。合作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通过彼此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而导学单把书本知识问题化,并将重难点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对这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从哪里着手解决以及怎么解决一清二楚,有利于探究的顺利进行。

在知道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需要什么条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学生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导学单从溶液和浓度入手,结合教师准备的不同浓度的盐水(糖水),让学生知道溶液是什么、溶液浓度大小怎么判断,从而解决萝卜条细胞液、浓盐水以及清水三者之间浓度的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与突破做好了铺垫。接着,通过观察、测量、感受课前准备好的放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学生了解到这些萝卜条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萝卜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带着好奇与疑惑,在导学单的帮助下,开始了合作探究。这个时候,他们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最终把萝卜条发生变化的原因弄清楚,并推理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需要满足的条件。那么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哪?导学单先指引学生认识植物的根尖以及根尖的四个部分,通过实物(豆芽或小麦)观察认识根尖以及根毛区,接着引导学生继续合作探究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以及原因,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让学生弄清土壤中水分和无机盐到达植物根的途径。本节课的要点部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以某一小组领学、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在全班进行分享、交流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有效掌握。

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启发者。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恰当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启迪学生思维。而导学单则是“引导者”,所有的问题,在导学单的逐步引导下,在全班学生的合力探究下,终会像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地拨开来,显露核心。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质疑观点、思维拓展,不仅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还把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关联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完成了重难点知识的消化与突破。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科学探究的严密性、思考问题的缜密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自我展示的积极性等)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3.独立思考拓展部分,整合运用知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的立身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考者,才会有充实的内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在设计导学单的拓展部分时应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养护植物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已经掌握了关于细胞吸收和失水的原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用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把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为什么会硬挺起来?多施肥为什么对植物不好?学生不一定能马上说出其中的道理。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并整合运用,最终解决问题。知识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会在头脑中沉淀,只有通过整合运用才能牢固掌握,并链接到自身的知识树上。而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独立思考,可以不断激发学习思维,使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总之,导学单在课堂中穿针引线,不仅能帮助教师高效组织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利.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写算(教研版),2012(13):172.

[2]  李宁,姜涛.让“自主学习”为“有效合作探究”照亮前进的路[J].新课程(上旬),2014(8):107.

[3]  吴非.不跪着教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9.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导学单少教多学合作探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运用方法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