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思考

2021-07-11 02:21吴朝秋
中国市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财政收入泉州开发区

吴朝秋

[摘 要]泉州开发区作为市本级经济新增长点,曾为市本级财政做出较大贡献。但近几年在受到体制和空间的双重约束下,开发区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是摆在开发区面前的迫切问题。文章在分析开发区目前财政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扶持重点税源企业、提高土地产能两个方面入手,探索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开发区:泉州;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6.067

1 泉州开发区财政收入现状

1.1 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长率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财政收入总量逐年上升,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收入增幅年度间不均衡,最高为2017年5.5%,最低为2020年19.2%,具体数据见表1。

总体来看,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量逐年上升,但近几年增幅却稳中有降,说明开发区财政增长后劲乏力。

1.2 财政收入占比及变化趋势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财政收入占市本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3%、13.8%、13.6%、16.2%、17.5%和14.7%,具体数据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量占市本级收入总量(包括开发区)最高达到2019年的14.9%。

1.3 10强企业纳税变动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纳税10强企业税收贡献总额逐年上升,但占总收入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具体数据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纳税10强企业贡献税收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32.7%~50.4%,龙头企业对税收增速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1.4 税种收入结构分析

开发区财政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税种,绝大部分来自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015—2020年主要税种收入情况及所占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2015—2020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税合计占开发区财政收入七成左右,其中增值税占总收入41.5%以上。可见,总收入过分依赖于主体税种,尤其是增值税,显示税种结构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2 财政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增长后劲乏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发区财政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开发区财政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主要原因有:一是龙头企业增速下滑。纳税前10名的龙头企业2020年纳税合计4.47亿元,同比下降34.2%,拉低财政总收入增幅14.2个百分点,不仅对总收入增幅没有贡献,反而拉低收入的增幅。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开发区以工业企业为主,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税源增长点少。三是体量受限。开发区项目用地基本填满,大项目难以入驻,基本没有新增税源,增长主要靠存量税源带动,增长潜力有限。

2.2 收入规模较小

一是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偏低。开发区202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23亿元,仅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的1.8%,占市本級财政收入的14.7%,占比偏小。二是自有财力少。开发区以工业企业为主,增值税占总收入比重超过40%,大部分收入上缴中央国库,开发区分成财力很少。如开发区2020年可支配财力约为2.65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0%,分成比例较低。三是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比较而言,总量较小。2020年,泉州开发区财政收入在47个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B,仅为广州开发区的B%,天津开发区的B%。

2.3 税源结构性风险较大

从税源企业方面看,开发区财政收入超半数来自10强企业的贡献,若有税源大户分流税源或减收,将严重影响收入增长。从税种结构看,增值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40%以上,税种结构很不合理,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地方级收入比重,进一步完善税种结构。

3 做大财政收入的思路对策

3.1 巩固重点税源,夯实财政收入基础

3.1.1 重点税源分析

(1)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分析。2020年,开发区纳税超500万元的重点税源企业32家(由同一控制人控制的2家或2家以上企业视为1家),共缴纳税款7.03亿元,占2020年开发区财政收入的53.2%。这些企业以占8%的户数比重,占8%的土地面积,每年为开发区贡献了近8成的税收收入。这些企业是开发区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依靠。若将统计门槛降至100万元,则有重点税源企业154家,共缴纳税款9.43亿元,约占财政总收入的71.3%。可见开发区企业税源高度集中,巩固重点税源,是开发区财政不断壮大的基础。

(2)重点税源企业稳定性分析。开发区的纳税大户中,有不少企业在外地购买地块或设立子公司,这些企业极易把税收转移到其他地区缴纳,造成税源外流。如特步、九牧王在厦门建有办公大楼并设立子公司,三宏化纤、群峰机械在南安设立生产分公司。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未在开发区购买土地,这些企业外迁可能性较大。

(3)纳税20强企业的产业和行业构成分析。2020年,开发区纳税20强企业中,体育用品行业有3家、纺织化纤行业3家、电子信息行业4家,机械制造行业3家、生物医药及工艺礼品行业2家、零售服务业5家。具体数据见表5。

3.1.2 巩固重点税源的主要措施

(1)加强沟通,增强企业对开发区的归属感区内多数企业是在开发区成长起来的,对开发区有着深厚的感情。要密切跟踪有外迁动向的税源企业,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工作小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以真心留人,以真情稳企,争取那些在外地购买土地、设立分公司的企业尽可能把税收留在开发区。

(2)对接需求,努力稳住无土地企业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在开发区无自有土地,未建设厂房,不是扎根于开发区的“大树”,就像插在开发区地面上的竹竿,只要其他地区有好的环境或政策,随时可能拔地而起。要积极跟踪服务无自有土地但行业高端且产出效益好的企业,了解其需求,特别是土地需求,尽量给予供地,使其扎根开发区。这些企业主要有:泉州恒凯箱包有限公司(纳税758万元)、泉州市锐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纳税687万元)、福建鑫铂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纳税609万元)、泉州耀星手袋有限公司(纳税550万元)、香港商斐乐有限公司泉州代表处(纳税549万元)、福建绿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纳税503万元)、泉州兆兴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纳税309万元)、香港蒙特贝卢纳有限公司泉州代表处(纳税303万元)。

(3)壮大产业,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目前开发区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层次较低,缺少强势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相对较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搭便车”,对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共享,增强营销效用和减少营销传播成本,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要带动行会企业树立区域品牌意识,分析各产业集群的优劣势,理清培养方向,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建立基础。要加强产业投资引导,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将同行业的产品向知名品牌集中,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壮大实力,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做到全国前几位,有的可成立跨国公司,走向世界。要制定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建立企业信息、科技的互动机制和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2 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3.2.1 开发区工业用地现状

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为772.88公顷,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692.55公顷,土地建成率为89.61%。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为319.31公顷(4789.65亩),工业用地率为46.11%。

3.2.2 开发区工业用地效能分析

以开发区目前建成的工业仓储用地4789.65亩计算,开发区平均亩产值为30.3万元/亩。不同亩产区间的企业分布情况见表6。

从开发区现有土地利用情况看,亩产税收很不平衡,最高达232万元,最低接近0万元。亩产税收达平均数3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30家,占地约970亩;30万元以下的企业175家,占地约3821亩。可见,开发区大部分工业用地使用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土地效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2.3 需要提高土地效能的企业类型

最新統计,开发区内亩产税收低于30万元的企业175家,拥有土地合计约3821亩。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因销售管理水平不高、产业低端或直接将厂房出租(仅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因素影响,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二是小部分企业虽然纳税总额较大,但亩产不高。如宏玮协志(总额553万元,亩产9万元)、太平洋药品与罗裳山制药(总额391万元,亩产4万元)、新协志(总额376万元,亩产9.5万元)、中侨富士电梯(总额346万元,亩产7万元)、新华印务(总额321万元,亩产6.4万元)。三是企业数量多,多数占地面积小且零星分散。四是企业存在转型升级或土地置换的需求。应着重引导上述企业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或由政府回购统一规划发展新兴产业。

3.2.4 提高土地效能的具体措施

(1)引入民营资本实现低效工业用地的升级改造。目前,区内有多家重点税源企业在开发区内无生产用地,如起步儿童用品、黑金刚自动化等,应重点搜集这些企业的用地需求信息,由政府搭建桥梁,推动重点税源企业或区外产业高端、项目优质的企业与区内低效益企业洽谈,促进土地交易,政府承诺给予交易双方相关政策扶持。

(2)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激活低效工业用地针对地理位置好、潜在地块商业价值巨大的低产出企业,由政府负责将地块变更为商业用地,并组织权威专家、中介机构对地块功能进行整体规划,政府监督指导企业按照规划方案,建设办公、培训、咨询、商贸及娱乐等功能服务区,将工业厂房改造置换为效益更高的商业用途。土地功能变更发生的相关支出,由企业承担,产生的收益也由企业享有,以提高企业参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3)划定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区域确定区位条件好的部分区域,政府出资回购区域内全部地块,实施二次拆迁,组织权威专家、中介机构将地块划分成办公、培训、咨询、商贸、会展及娱乐等若干个服务功能子区,严格按照功能规划方案,由政府自主开发服务业聚集区。目前可重点收储以下三个区域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诺林商城。诺林商城占地约70亩(包括部分锦绣江南小区),产出效益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极不匹配,建议回购该地块,对其实施二次拆迁,建设开发区地标性建筑,发展集酒店、商场、写字楼于一体的楼宇经济。二是德泰路以东、崇惠街以南、崇宏街以北的区域。该区域占地约220亩,亩产税收仅4.5万元,紧靠繁华的德泰大街,地理位置好,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建议重点对该企业群(安记食品除外)实施退二进三,建设第三产业聚集区。三是嘉龙尚峰—龙华化工区域。该区域紧邻迎宾大道,与高端住宅区奥林匹克花园隔街相望,是对外展示开发区形象的重要窗口,交通便利,应集中力量回购该区域地块,作为承接区内工业企业运输、仓储业务的储备地,大力发展集采购、运输、仓储、零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业。

(4)科学利用存量土地应用好用精开发区现有少数存量土地,首先用于发展检测、设计、仓储、物流及高新技术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其次用于满足在区内无经营用地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增加这些企业对开发区的附着力,稳住税源。

泉州开发区从荒坡中崛起,以9.5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创造出占市本级四分之一的财政总量,成为聚集3家主板上市公司、18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亩产税收30万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目前,项目用地基本填满,体量瓶颈日益凸显,转型升级、挖潜提效成为当务之急。开发区应冷静思考,认真借鉴新竹科技园区、内湖科技园区及国内其他先进国家级开发区的集约化发展经验,在稳住培育重点税源的基础上,采取回购土地重新规划、对接项目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约利用等措施,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林青.创新政府管理 推动海西民营经济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10(12).

[2]林青.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7).

[3]肖阳,谢远勇.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培育模式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猜你喜欢
财政收入泉州开发区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开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