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混装可行性研究

2021-07-12 20:05李昭宇刘忠伟董骏骐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7期

李昭宇 刘忠伟 董骏骐

摘  要:介绍了多动力电池支路的混合动力机车拓扑结构,介绍动力电池混装的系统搭建方式,并对动力电池混装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说明,对混装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证实了动力电池混装的可行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混装;电压控制;功率分配

引言

当前,在国家“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神指导下,具有着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等优势的混合动力机车,将作为传统内燃机车的升级产品,在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调车机车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近十年间,动力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不断发展,技术应用已经日趋成熟,能够生产制造动力电池的生产商也日益增加。动力电池混装技术若能够实现,意味着一台机车能够装备多个厂家生产的电池,甚至是多种不同材料的电池,这将给用户增加更多的选择空间。本文将论证动力电池混装技术的可行性,并针对混装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  混合动力机车主电路拓扑

混合动力机车主电路的动力电池A与动力电池B为不同种类电池,例如A为钛酸锂电池,B为磷酸铁锂电池,每组动力电池支路设置一台独立动力电池充电机,由其完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两组支路共同接入机车母线,实现机车母线的电压及功率控制。本拓扑只需增加动力电池支路数量,便可适用于任意混合动力机车。

2  动力电池混装控制关键点及控制策略

当前主流的动力电池类型主要为钛酸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不同种类的动力电池之间,在电池电量、充放电功率、额定电压等方面差异较大。在相同功率等级下,两种电池的电量与额定电压差异很大。

即使是使用同种类的电池,由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电池组,由于内部电芯选型及排列方式不同,电压特性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如何实现动力电池混装后的母线电压控制,以及如何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均衡输出,控制多种动力电池SOC均衡,减少柴油机起机充电次数,是动力电池混装控制的关键点。这需要通过外围电路设计与机车控制系统共同配合实现。

2.1  母线电压控制

多支路动力电池并联的混合动力机车,其母线电压控制需由多组动力电池共同实现。在动力电池混装的条件下,多组动力电池之间的电压特性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不能将动力电池电压直接作用于母线之上,否则将会导致电压特性较高的电池持续放电,而电压特性较低的电池无法放电,甚至出现电压高的动力电池持续向电压低的动力电池充电的情况。因此,在电路设计上,为每一组动力电池配备一套独立的三电平控制充电机,电路如图所示:

通过控制IGBT,使其与外围电路组成boost升压电路,可以实现将动力电池电压泵升至所需电压后,再接入直流母线的目的。为保证母线电压的稳定,并保证多组动力电池均能够全部接入母线,需控制充电机将多组电池泵升至相同电压,此电压需高于电压最高的动力电池电压。此时,全部动力电池输出至母线的电压全部由充电机控制,即可实现多组电池共同控制母线电压的目的。

2.2  功率控制

动力电池混装条件下,每组动力电池的容量、功率、放电倍率、温度特性等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各支路能量分配合理,动力电池SOC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均衡,就需要对每组动力电池支路的能量分配与管理进行独立控制。

机车微机网络系统中,由中央控制单元负责整车的能量计算与分配。为简化计算说明流程,下面以三组完全不同的动力电池支路为例进行说明,本策略适用于任意多组动力电池支路。本策略目的为通过中央控制单元能量分配,使各组电池按剩余电量分配功率,达到SOC均衡,减少起动柴油机充电次数的目的。具体分配策略如下:

假设当前三组动力电池SOC均未达到可用下限,当前机车所需总功率为PRef,动力电池剩余总电量CS,四组动力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P1Max–P3 Max,荷電状态为SOC1–SOC3,动力电池总容量为C1–C3。

首先计算动力电池能否满足当前功率需求,若PRef>P1 Max +P2 Max+P3 Max,则需要起动柴油机,以补充机车能量供给;若PRef≤P1 Max +P2 Max+P3 Max,即动力电池能够提供机车所需全部能量,则可按下述公式进行控制:

以上能量分配策略,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不同种类动力电池按剩余容量均衡放电,避免各组间SOC差异过大导致的机车柴油机频繁起动充电。

3  结语

通过每组动力电池支路设置一台独立充电机的电路设计,能够实现对各组动力电池独立精准控制,使得动力电池混装配置成为可能。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的能量动态分配策略,以及充电机功率、电压等多闭环控制,实现了混装动力电池的组间SOC均衡,减少起机充电次数。该策略适用于任意动力电池混装方式,为未来混合动力机车配置方案增加了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顺国,王平华,孟玉发,等.HXN6型混合动力调车机车设计及运用[J].机车电传动.2017(6):37-40.

[2]原志强,武学良,聂敏.多动力源系统在调车机车上的应用.铁道机车车辆.2020(3):101-104.

[3]李茹华,彭长福,马晓媛,等.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系统组间均衡策略研究.创新与实践.2020(6):8-10.

作者简介:

李昭宇(1990 - ),男,辽宁大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机车微机网络系统及机车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工作单位: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开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