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隐性课程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

2021-07-12 11:04万建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11
名作欣赏 2021年14期

⊙万建军 高 纯 陆 平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除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或选修课程外,还应开发中华传统文化隐性课程资源,以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和全方位利用人文素质育人阵地,使高职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一、融会经典诗词名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浩繁、包蕴丰厚,可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许多名篇佳作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人格和道德的感召力。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选取体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经典诗词名句,加强高职学生人文底蕴、人文境界的教育、培养和熏陶,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灵性,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遴选与专业内涵要求相关的经典诗词名句,助力专业文化建设。如针对会计专业特色,培养职业会计人“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理念,选用与“诚实守信”相关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等诗句及典故在教学楼廊道、教室加以布置。针对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职业外贸人“公平贸易”的原则,选用“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等诗句进行宣传教育。针对物流专业,选用“车如流水马如龙”“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诗句来表现现代物流行业蒸蒸日上、车水马龙正逢春日黄金期。同样,也可以面向所有专业,借用经典诗词名句,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守信”等主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融汇经典诗词名句,营造阅读成长环境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阵地,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图书馆除应加强馆内环境建设、美化环境氛围、丰富馆藏资源、拓宽文化视野、加快数字化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等硬件条件建设外,还应加强软文化建设,通过引用经典诗词名句进行馆内布置,营造阅读成长环境。如针对立志方面,选用“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诗句,强调立志的重要性。针对勤奋方面,选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诗句,强调勤学的重要性。针对善思方面,选用“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诗句,强调善思的重要性。针对持之以恒方面,选用“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诗句,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针对学思践悟方面,选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等诗句,强调学思践悟的辩证统一性。另外,食堂、寝室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可通过食堂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发挥育人作用。如食堂可布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宣传标语,寝室可选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经典诗词名句进行装饰。

三、开设传统文化讲座,感受人文知识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学、史学、哲学、书法、绘画、艺术、医学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普及人文知识、解读人文思想、传授人文方法、剖析人文精神,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立德树人作用。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派系儒学的奠基性和主导性文献,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内容。《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对高职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校邀请本科院校古代文学专业教授,举办“《论语》与君子品格”讲座,专家通过孔子生平的精彩讲述,引经据典,解读《论语》中所倡导的“省思、忠信、仁爱”“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貌思恭,言思忠”等君子品格,让学生深刻理解圣人先贤的智慧,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并提升品格,做内外兼修的“君子”。另外,邀请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举办“中国文化的审美意韵”讲座,专家以中国文化起源为序,从“文化引领”“中华复兴”“不忘初心”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气质、气派,并穿插历史典故和风俗民情,阐述了中华教化思想、中华美学追求以及生活理念。

通过举办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启发高职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蕴含的现代性力量,鼓舞学生争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四、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深入体悟人文情怀

我校坐落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南通是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先生的故乡。20 世纪初,张謇先生先后参与创建了三百七十多所学校,我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张謇先生于1908年创办的初等商业学校。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曾经这样评价:张謇不仅是南通的实业之父、教育之父、城市之父,也是南通精神之父,是他一手孕育了近代南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1月视察江苏南通,亲临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目前,南通博物苑已成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教学基地。为此,我校特邀请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所长举办“张謇的人生追求”讲座,专家以张謇先生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贡献为发端,梳理张謇先生的传奇人生经历,从“少年受挫,发奋求知”“科场失意,百折不回”“状元及第,弃官返乡”“践行理想,鞠躬尽瘁”四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张謇先生其人其事以及张謇先生家训“白饭道德,黄金时间”的内涵,从中折射出张謇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突显张謇先生“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人生追求。让我校学生深入了解这位南通名人,学习张謇先生崇高的生命观与使命感以及在困境中勇于作为、善于作为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南通的乡土情怀。

五、开发学生课程资源,树立践行文化自信

目前,高职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特别是江苏高校更是中西部省份学生深造的首选。就人文素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言,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和开发者,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及自身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一是挖掘地方的传统文化资源。我校学生来自于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每个省份都有丰富而灿烂的地域传统文化,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家乡为轴心,进而辐射到全省,围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收集整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实践活动成果。如陕西的兵马俑、山西的皮影、河南的殷墟、四川的变脸、甘肃的敦煌艺术、云南的云冈石窟,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二是挖掘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我校学生除汉民族外,还有藏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傣族、满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并介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领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挖掘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常开设有艺术类相关专业,或是非艺术类专业招有艺术特长生,教师可予以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艺术学习历程,将他们的学习内容与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学生。如我校曾有一位河南籍男生学习豫剧长达十年,幼年时还亲受豫剧泰斗常香玉大师指导;还有一位江苏籍女生自幼跟随一位国画大师学习国画近十年,在中国画工笔花鸟画领域已崭露头角。这些就是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人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发中华传统文化隐性课程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丰富学生的爱、善、美等情感,加强学生对道德生活的向往,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教会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心灵净化,在潜移默化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