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7-12 08:00敖玉辉王志兵王宇超孙国英赵振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化学专业大学生

敖玉辉,王志兵,王宇超,孙国英,赵振波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建基地、强实践、办大赛,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建设项目,以促进高层次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2],到2020 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条件保障等入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总结了近年来我校化学专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成效,以期对高等学校化学相关专业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建设思路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以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保障为支撑,充分利用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和食品等交叉学科资源,倡导“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服务产业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碳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有机和无机功能材料研发、检测、创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见图1),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图1 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3]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以强化思想引领、革新教育理念、体现专业特色优势为原则,兼顾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规范性,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以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遵循“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服务产业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特色活动和实践教学3个平台,按照“一年级激发创业意识、二年级培育创新思维、三年级提升创新技能、四年级孵化创业项目”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理实结合的“四阶段—三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并通过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1.理论教学奠基础

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企业管理》、《创业精神与实践》和《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通识基础必修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激发创新创业意识,传承创新创业精神,规划创新创业人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对国家、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面向化学专业大一学生开设化学学科概论课程,介绍本专业的基本概况、培养特色、培养思路、师资力量、学习方法等。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以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的化学学科前沿课程,旨在介绍化学学科研究发展的前沿理论、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以期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特色活动激兴趣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搭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名师论坛”、“金点子创新讲坛”、“夏令营”等创新创业主题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和创意碰撞;以先进典型为载体,定期举办“校友论坛”、“竞赛达人”、“创新创业之星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企业家、校友、名师和优秀学生,以论坛、讲座、沙龙、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传授创新创业经验,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定期举办“化学知识竞赛”、“分析化学实验竞赛”、“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研素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3.实践教学提能力

本专业主要围绕碳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有机和无机功能材料,通过“理实结合、校企结合、科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长春工业大学“创客”空间、本专业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工作室,以课程和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产品和学术成果为导向,设置“五个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化学专业创新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开设一门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训练、能在企业完成实践的“化学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开设一门基于文献查阅、仪器操作、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科研必备技能的“科研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申请一项基于化学化工领域相关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参与一项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重大赛事,通过竞赛交流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制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激情,进而推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本专业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力整合各种双创教育资源,系统挖掘各种双创教育元素,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导师”、“协同联动”、“学分管理”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机制。

1.全程导师制

自2013 年以来,基于“精细化培养、小班化教学”的工作思路,本专业开始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包括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所谓学业导师,是每年9 月份开学前选拔有经验、有激情、有热情、有作为、有品德、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博士作为班导师,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其中,一年级以基础教育为主,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现状、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就业去向和毕业要求等,使其对学校、学院和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针对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二年级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师主要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好专业基础课,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三年级以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为主,鼓励学生积极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四年级以就业和创业指导为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所谓科研导师,是指除学院正常配备的学业导师外,化学专业从学生大二年级开始,通过“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科研导师,科研导师由教学名师、拔尖创新人才、突出贡献专家、长白山特聘教授、知名教授和杰出青年等组成,学生加入导师课题组,参加研究生组会,并做交流汇报。同时,将课内实验、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贯通,即将部分竞赛项目列为专业实验课选修内容,将导师科研课题作为大创项目内容,将大创科研成果用于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将大创项目后续实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实施创新实践活动一体化,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开展精英式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协同联动制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探索实施了“科教协同育人、三长协同育人、内外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首先,大力推进科研育人发展创新平台建设,借助本专业的科研优势,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推进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全过程。其次,大力推进专业一体化育人模式,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以及院长、师长和学长等三种育人元素作用,建立“院长启迪智慧激兴趣、师长传授知识提能力、学长树立典型传经验”的工作思路,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大力推进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实施产教协同深融计划,构建了“校企、校地、校所、校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和产学研协作体,建立了一批校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社会、基地与学校协同育人体系。

3.学分管理制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检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本专业以创新创业能力达成为导向,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和实践活动,建立了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包括理论必修课4 学分和实践活动6 学分。对于理论必修课程实行“2+1+1”选课原则,即学生需要修读培养方案中设置的2学分创新创业基础课、1学分创新类课程以及1 学分创业类课程。对于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和导师科研课题等所获得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按照《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赋予相应学分,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活动的常态化,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成果具体形式包括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学科竞赛、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践等。同时,本专业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三)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保障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水平,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本专业以培养体系为核心,积极推进“经费、师资、平台、政策”四到位,努力实现优质团队向双创教育汇聚、有效资源向双创教育汇聚、政策导向向双创教育倾斜,构建标准健全、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具有长春工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以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持续性、高质量的发展。

1.师资保障

本专业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本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新秀、知名教授、领军人才和青年博士以及我校优秀校友、企业家、工程师、创新创业导师、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和特色活动的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同时,本专业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交流和研修制度,通过教学讲座、研讨沙龙、示范观摩和讲课比赛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2.经费保障

学院从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出发,除拨付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所需支出的教学经费外,还设立专项账户,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投入10 万元,用于举办/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开展学术交流、表彰奖励优秀学生、购买科创活动试剂耗材、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等来校讲学、培训、报告和授课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投入10 万元,资助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发明专利和资助学生创业项目等,推动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整体提升。此外,学校积极整合校友捐助、公益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向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

3.平台保障

学院现有基础化学实验室3500 m2,专业实验室2200 m2,科研实验室18600 m2,科研设备总价值5800 余万元。同时,学院拥有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碳纤维应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和科研创新平台,并不断加强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每年按需更新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将以上教学科研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充分利用我校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促进教学科研相融相长,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制度保障

一方面,学院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学院制定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细则》《本科生优秀班导师评选办法》《关于本科拔尖学生培养的若干规定》《学分制选课暂行办法》《“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核实施办法》等10 余个文件,深化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投入本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学院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激励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创新创业中。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搭建宣传展示平台。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校校报和学院廊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与展示我院科技创新成果、创业实践产品和学科竞赛成果,激发创新活力,形成竞学氛围,促进学风建设,为学生在化学领域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实施成效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构建了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明显提升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3 年,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别达33.8%和94.4%以上,获立项资助79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 7 项,省级 17 项,185 人次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创项目,参与度达97.2%。以本科学生为前3 作者发表论文45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 论文6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 篇,本科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吉林化纤杯”碳纤维复合材料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荣获省级以上奖励46 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5 项、三等奖 6 项,省级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8 项。此外,本专业还培养出一大批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创客”,碳纤维复合材料裂纹追踪修复专家、具有损伤指示和自修复功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一种方便通用的基于两亲性探点的硝基芳香族爆炸物传感平台、具有多重响应能力的高强度形状记忆水凝胶、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链式索具、酪蛋白水凝胶烧伤敷料、百丝特液体创可贴、小小林液体退热贴等项目和产品均都来自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发明创造。

四、结语

本文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条件保障等三方面入手,倡导“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服务产业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碳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有机和无机功能材料研发、检测、创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化学专业“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后,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进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以期对其他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化学专业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