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科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2021-07-12 08:00李金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鸿门宴项羽刘邦

李金红

(吉林省实验中学,吉林长春130022)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树枝图、概念图、灵感图等”,顾名思义是将记忆所及、心中所想、思维发散所至利用层级鲜明的图形表达出来的模式。现阶段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在英国和新加坡等国,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必修课程,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也被吸纳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在国内通过对知网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关于思维导图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在2000年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显现,研究内容主要在教学设计和该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

中国的教育改革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了极大的改变,从原本比较看重分数高低的“注入式教学法”,从机械地对学生或学员灌输知识,不注重对他们理解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逐渐向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吸纳知识的模式转变。新的教育模式提倡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教师以“导演”的角色掌控全局,引导学生自主把握课堂主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深、更牢,也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思维脉络,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式教学工具迅速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笔者认为,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达一个较高的阶段,有能力并行之有效地进行思路——文字——图形之间的往复转换,能迅速地把有效信息在头脑中反射抽象成图形,利用图形的形象作用,将知识点记清楚。再加上高中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加深记忆、厘清课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省去大量的笔记时间,还能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素养,破除思维定式和记忆盲点,训练自己遇到新问题时能够又快又牢地把握好记忆脉络,速记牢记新知识点。因此,思维导图在高中教学中被各个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下面笔者将从思维导图在高中学科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例)中显现的优势和具体应用方面作简要的论述。

一、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一)思维导图让学生平衡地利用左右脑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揭开了大脑两半球的秘密和功能分工,提出了“两个脑”理论。即:通过博士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的左右脑是分工合作的,当左右脑合成一个整体来工作时,将接受到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10亿位元/秒),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和右半球都能感受到且能控制对方的身体。正如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左脑主要控制语言文字、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逻辑思维,而右脑主要是控制图形、图像、创造性等形象思维。左右脑一起运作才是达到深刻记忆的方式,而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左右脑并用的过程。首先确立关键词,找到主线,然后按主线的方向将思维发散,这个所谓的发散也是有方向性的不是肆意的、盲目的。这样的思维导图才会有主干,有分支,将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意义的路径)连接起来,用树形的脉络结构去阐述节点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因此,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理解力有提升,同时也开发了学生在大脑的生长关键期的左右脑,促进两个脑的共同发育。

(二)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教学

思维导图是以图像的形式将知识和信息展现给受众,其中有一种记忆法叫作“图像记忆法”,从名字看不难理解,是利用图像辅助记忆,这种方法已被证实是目前最合乎人类大脑运作模式的记忆方法。相关实验数据显示,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提高了3~10倍。一幅信息量较大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包含已经历时久远的时间主线、若干层级的人物关系和纷繁复杂的情感表达,若将一幅思维导图换成文字去表达类似内容既需要大量时间,且记忆的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减少大量信息输入的时间。同时,以图像的形式导出数据也非常便捷,可以随时随地将记忆中的图像输出,在脑海里显现,便于回顾与复习。教学中温故而知新,不仅会省去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能记忆牢固知识点,这对于课业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来讲无疑是极其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讲也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式教育教学方法。

(三)归纳性强,脉络清晰

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试卷中的分值也接近三分之一,文言文很多都是以讲述故事为主,故事多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对于内含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人物关系、分析事物的普遍联系,最终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通过阅读分析《鸿门宴》一文,可得知时间主线在秦汉之间,楚汉之争。秦王暴政,其驾崩后宦官赵高挟二子胡亥继位,其二子蠢钝愚昧,不得人心。鸿门宴的主客分别为:西楚霸王项羽为主,刘邦为客。涉及人物共8 个人,但暗藏的势力为两股,一侧是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后人,国家灭亡之后被叔父项伯抚养成人,一心复兴楚国成就霸业。此人力大无穷,以武力闻名的武夫形象、刚愎自用、不善于听进言、容易轻敌、做事优柔寡断,乃当时一方霸主。范增:项羽的亚父及军师,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但项羽优柔寡断没有听他的话,他又让项庄舞剑意图借机行刺刘邦,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鸿门宴刺杀沛公的计划没有成功,也最终导致了西楚霸王的复国失败。项伯:项羽的叔父,抚养项羽,教其读书、习剑与兵法。项伯虽然是项羽这方势力的人,但由于自己早年曾杀了人,所以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因此,张良对他也算是有救命之恩,为报恩在鸿门宴中保护过刘邦,最终导致刺杀沛公的计划失败。项庄:项庄作为项羽麾下的一员武将一直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是项羽的堂弟,在鸿门宴中假意舞剑表演助兴,实则剑剑直指刘邦,对项羽没有私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刺杀行动最后没有成功。另一侧势力是汉高祖刘邦,刘邦自称沛公,他的人物特征为:善于用人、工于心计、善于拉拢人心、处事果断、知人善任,从一个不知名的亭长最后得到整个天下,在鸿门宴中,他曾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但最后还是逃出生天。曹无伤: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随汉高祖起事,官至左司马。他是导致鸿门宴事件发生的人物之一,是个内奸,背叛刘邦,亦因此在鸿门宴之后被刘邦果断处死。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鸿门宴中曾对项庄有过救命之恩,因此令自己的主公逃过一劫,也是鸿门宴中比较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在鸿门宴时自断手指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

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了解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清晰展现事件前因后果和脉络,还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人物关系,方便教学,有助于记忆。《鸿门宴》一文的思维导图如下。

图1《鸿门宴》思维导图

(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是每一名中国学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由于汉语是母语,且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学科等原因,该学科内容会相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一些。将思维导图教学法首先在语文学科中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游刃有余地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和理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让自己的视角更加开阔,寻找发散思维的路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素养。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由开始的理解导图、学习导图到逐渐可以绘制导图并熟练掌握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及习惯。这样学生在熟练掌握方法后,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学习法自主应用于其他学科,如应用于英语学科去记住由于相同前缀、后缀而导致极其相似的词汇,词语之间语义相近也可利用思维导图法加以区分;理科的应用题也可以绘制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用以分析已知与未知条件,厘清思路才能快速求解;历史、政治等文科学科通过思维导图更能够清楚展现时间的更迭、朝代的交替、制度的推陈出新。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不仅是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逐渐养成一个好的思维习惯,并在熟练掌握之后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甚至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五)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笔者在之前关于高中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研究中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共向某高中的100 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98份。经统计,问卷的结果显示相较于理科或者历史、地理等学科,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的兴趣并维持兴趣的人数最少。因此,探索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来语文教师们一直努力追寻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则充分符合标准,能够用图像代替枯燥的文字,形成一张发散思维的网,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通过思维导图记清楚语文学科中难记难背的各项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于写作

写作的分数在整张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对除了写作以外的其他知识点掌握情况都差不多,反而在写作这个部分由于抓不住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导致文章没有灵魂。如何破解这一问题?第一步:先要审好写作的题目,将题目中的要求按层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明,方便在写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第二步:审好题之后,确定写作的主线并绘制简单的脉络主干,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逻辑框架,主线的层次一定要清晰,这一步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是整篇文章的躯干亦是灵魂。第三步:充分发散思维,给树干添枝加叶,让文章之树丰富多彩,这一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也能够体现其写作技巧,就好比一副挺拔的躯干上枝繁叶茂、满眼生机的感觉。这样无疑创作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教师在平日的写作练习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布置作业,思维导图里不表达出明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对导图的理解自定义作文题目,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探索多条不同的路径,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出色地完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有闪亮的眼睛(题目)、挺拔的身躯(文章的脉络主线)和血管里肆意奔腾的血液(语言与文字)。也可以多联系当今时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

阅读乃学习语文之本,对文章一切的理解、分析都源于阅读。因此,将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从阅读中搜索需要的信息才是重中之重。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起到对文章结构的梳理作用,分析文章要呈现给大家的中心思想及主题,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文章中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并在思维导图中标明:什么是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什么是直接原因、哪个是内因、哪个是外因……从中看清作者的写作意图。研究表明画面要比文字理解得快、记得牢。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模拟文章中事件发生的场景,在脑海中模拟画面,让文章因此变得生动,这也能够提升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因某些原因或时间有限需要快速地阅读,思维导图可以快速读取关键词,在有限的时间里搜索到最多的信息。

(三)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默书

有一个记忆法叫做“记忆宫殿法”,是人脑将记忆中的一些信息放在思维中不同的区域中,将信息经过大脑筛选,分类放置。传说,“记忆宫殿法”是欧洲中世纪的“秘术”,因为当时印刷术没有普及,很多书都需要用人脑记,于是产生了这种方法。“记忆宫殿”类似人脑中无形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模拟的场景对需要背诵的古文、古诗词加深印象,不仅记忆深刻还加大了信息的容量。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如图2 所示)。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记住该篇文章是谁写给谁的,是在中国哪个传统节日里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我们甚至可以在思维导图里得到文字的信息,例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通过构建这样一幅思维导图,便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文字信息。

图2 苏轼《水调歌头》思维导图

结语

教育改革的浪潮从未平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新兴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从未减弱,目的不只是让自己的学生在高考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在高中这个思维品质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坚守自己作为照亮学生之路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思、主动去做,提升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用。

猜你喜欢
鸿门宴项羽刘邦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项羽虞姬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鸿门宴”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