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看待数据分析

2021-07-12 08:43马金花青海省西宁市中庄小学
消费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观念

马金花 青海省西宁市中庄小学

引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根据不同的问题背景对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背景

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它代表的是对一组数据的感觉,由一组数据想到的、推测到的,更重要的是从儿童的思维出发能够有意识地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思考并解决与数据有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不妨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有了意识,才有思考。教师必须重视让学生收集、表达与展示数据,让学生在每节统计课的教学中体验到数据分析的必要性。为什么画一个表格记录数据后,又要认识条形统计图?为什么认识象形统计图后还要认识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这样便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价值,从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意识。如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先收集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并用表格整理出相同月份的同学个数,提出“要选一个合适的月份举办生日聚会,你觉得选择哪一个月份比较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三、学习统计方法

有了数据分析的意识,还需学习统计的方法。在统计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全过程。教师及时点拨,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灵活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首先,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设计有效学习活动。问题是思维的起源,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基本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问题探究欲,就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如设置悬念、实验操作等,还具有挑战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有效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并没有采用课本练习提供的素材,而是结合实际生活,用2020年度新冠国内疫情在各省分布的人数统计的动态录像,让学生观看一年中各省感染的人数增加情况统计图和减少情况统计图。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分析数据,感受数据变化,分析背后的原因,侧面感知祖国医疗力量的强大,不断激发困惑,与学生的过程性体验活动紧密结合,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倾听学生的不同发现,经过生与生深入的思考与交流,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并揭示数据隐含的结果。

四、感受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还应该让学生感受统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选择现实情况中的数据,理解统计概念和原理的实际意义,看重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学科领域、社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如新中国成立后,每过10年一次人口的普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目的、项目等对全国人口逐户逐地进行一次性调查登记,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完善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生活。在小学阶段,学习统计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中树立统计的观念,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五、结束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时,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托。教学时,以儿童的角度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出理性判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的决定,直观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猜你喜欢
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统计与概率”复习专题
“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
“统计与概率”测试卷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