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

2021-07-12 08:04陈文静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蝴蝶环节舞蹈

陈文静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理论与动作发展理论概述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理论。在相关的幼儿游戏化教学理论中指出,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模式,是教师将游戏的有利因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以知识为本体,设计具有游戏色彩的教学活动,为之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挖掘潜能,让游戏精神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正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幼儿的教学形式中游戏与教学的最优结合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笔者认为幼儿游戏化教学理念是将游戏精神理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中有游戏的因素:自由性,愉悦性,创造性,体验性等等,与此同时,实现游戏中有教学的因素:目的性,计划性,创新性,控制性等等,从而提高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幼儿创造性学习,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二)动作发展理论。动作发展理论起源于匈牙利教育家、现代舞理论家鲁道夫拉班提出了“人体律动学”理论。动作发展理论的完全提出是美国的M.frosting博士对皮亚杰等教育家的现代理论展开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升华成为动作教育理论。动作发展理论是关于介绍个体一生中动作变化的不同形式,以及影响其不同变化的各种环境条件,动作发展是人类行动变化的结果,也是这些行动变化演变过程的总和,并将其分为反射(人类必备动作技能)、预先适应(0-3岁)、基本动作技能(3-6岁)、专项动作技能、技能熟练和代偿(后三个时期在6岁以后依次进入)六个时期。3-6岁的幼儿是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期、高峰期和敏感期,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粗大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一些身体移动性动作技能,如跑、跳、爬;控制性动作技能,如扭转、弯身等;操作性动作技能,如触碰、抛接、击掷、踢腿等。精细动作主要是由身体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控制的动作在感知觉的配合下进行等,如伸够、抓握等动作。

二、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

笔者本科是舞蹈学专业,基于个人已有的经验和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查阅大量的幼儿游戏化教学文献和动作发展理论,幼儿舞蹈游戏教学的研究必须着眼于动作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舞蹈参与的兴趣,提高幼儿舞蹈活动水平,促进幼儿对舞蹈活动认知结构能力的发展。本次研究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解读基础上设计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教学活动方案,其游戏化教学设计是关于“模仿动物”的题材,创设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游戏情境,以宁德市寿宁县实验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和实践地点。

(一)3-4岁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

小班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以《小星星洗澡》为例

1.导入环节:提前准备好闪闪发亮的星星头饰,引出夜空中的星星,并播放音乐。

2.展开环节:幼儿先模仿星星,教师再教授扩指、简单的空间方位。幼儿会结合自己的洗澡的经验进行模仿,教师再进行教授扩指切手

3.游戏环节:教师创设情节性舞蹈“洗澡”游戏情境,让幼儿们扮演小星星从睡梦中醒来,去森林的小河里洗澡,洗后又甜甜的进入梦乡,全程都以跪坐的姿势进行,以单纯的上肢动作为主,前奏和结尾的睡梦姿态可由幼儿自行创造。根据歌词进行情节性舞蹈“洗澡”游戏,让孩子们运用扩指模仿星星在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样子;运用切手模仿洗澡的样子,自由发挥;对小星星洗澡的行为进行夸赞,如拍手,竖大拇指等动作,让幼儿们在音乐中模仿小星星洗澡进行完整的舞蹈表演。

4.教学分析:小班3-4岁的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浅、比较模糊,无法对教师的语言描述进行想象。《小星星洗澡》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通过闪烁的星星头饰和儿歌进行导入,星星头饰具体可见,儿歌旋律优美、富有情节性,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有利于幼儿学习与模仿。小班幼儿的舞蹈动作发展大多以粗大动作发展、大肌肉动作为主,腿部力量较弱,精细动作发展能力较薄弱,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力较差,幼儿的骨骼组织含水成分多,钙和盐磷成分小,骨骼尚未发育成熟,身体移动性动作技能发展,大多以上肢或者下肢的单一纯动作为主,如扩指、叉腰、踏步、围圈跑、双脚蹦跳步等。小班跟

随音乐起舞的反应能力较欠缺,舞蹈动作反应稍有延迟,小班的幼儿如若无舞蹈动作的积累,无法完成游戏中的相应动作,在展开环节由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扩指、切手,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幼儿在“洗澡”游戏环节能够自如的运用舞蹈动作。游戏环节从音乐表达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歌词内容在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并且用富有情节的游戏来完成游戏化舞蹈教学,舞蹈内容以单纯的上肢动作为主,再根据创设的情境中让幼儿自由发挥完成“洗澡”游戏,将舞蹈内容和游戏环节有机统一,促进了小班幼儿的舞蹈表现发展,达到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二)4-5岁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

中班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以《三只蝴蝶》为例

1.导入环节:用绘本故事书边讲《三只蝴蝶》边示范动作,拿出提前准备的大蝴蝶和需要分发小朋友的三种小蝴蝶手饰

2.展开环节:幼儿会挥动手臂来模仿蝴蝶的翅膀,随后教师教授波浪手,要求幼儿们用半脚尖碎步模仿蝴蝶自由飞舞进行移动,散四方并不相撞,再设计小蝴蝶们打招呼的头、肩、膝盖、屁股等动作。

3.游戏环节:教师创设情节性舞蹈“三只蝴蝶”游戏,以《蝴蝶》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让每一位同学都要扮演小蝴蝶用波浪手和半脚尖碎步模仿蝴蝶自由飞舞的样子进行移动,从故事的内容出发,创设一些要与其他不同颜色的小蝴蝶互动并且不能碰撞到其他的小蝴蝶的情节,告诉幼儿们要用戴有“小蝴蝶”手饰的手进行不同小蝴蝶间的打招呼。在自由飞舞过程中,教师手持大蝴蝶在幼儿的上方飞过,飞到哪个小蝴蝶的上方,小蝴蝶就要和大蝴蝶触碰,即眼睛要盯准蝴蝶原地双脚向上蹦跳步,双手伸直指尖触碰大蝴蝶。

4.教学分析:《三只蝴蝶》教学设计导入环节通过讲述绘本故事和蝴蝶道具进行导入,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班4-5岁的幼儿的有意注意以及具体形象性思维开始发展,动作发展中的控制性动作技能和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都有所提高,幼儿的粗大动作和大肌肉发展较快,精细动作也有较好的发展。运用蝴蝶道具可发展幼儿的操作性动作技能,舞蹈内容不再以单一的上肢或下肢动作为主,适当开始加入上下肢复合动作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如碎步前进波浪手、双旁按掌扭胯、点肩耸肩、拍手蹦跳步等。在展开环节中教师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和关于身体部位的上下肢复合动作,让幼儿增加舞蹈动作经验,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游戏环节从根据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和贴切游戏情节的情境音乐出发,结合基本的波浪手和半脚尖碎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在特定的“互动”、“打招呼”的游戏情境下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自由发挥,在音乐中表现自己,促进幼儿对动作构建的个性发展,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三)5-6岁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

大班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以《动物世界》为例

1.导入环节:提前准备各种各样动物的卡片,幼儿:狮子、老虎等。

2.展开环节:启发幼儿对已知动物的模仿,教师观察学生并请3-4个幼儿进行不同动物的模仿;启发幼儿做静态造型,教师观察并加以舞蹈化;引导幼儿做连续性移动动作,教师将幼儿模仿出的动态动作加以优化;教师教授叉腰后踢跳、双旁按掌勾点脚、波浪手转圈等等帮助学生丰富舞蹈语汇。

3.游戏环节:教师创设“动物世界”游戏情境并讲解游戏规则,以《动物世界》的音乐为背景,节奏旋律变化明显,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过渡动作-静态造型-动态移动动作),把幼儿们分为4组,每一次模仿都由一名幼儿当动物妈妈,动物宝宝模仿动物妈妈做出的模仿动作,教师会带领幼儿们做每一次模仿前的过渡动作,教师说口令(袋鼠、兔子等),音乐暂停,动物宝宝们随即摆出相应小动物的“冰冻动作”,如若音乐停止没有摆出相应的动作就要被淘汰出局,用之前教授的过渡动作移动到相应的动物窝里摆出动物自由睡觉的姿势,随后游戏继续,音乐响起,教师说口令(走红毯),动物宝宝们就模仿动物行走的姿势,按照此顺序依次循环,当在做过渡动作时,动物妈妈可用过渡动作移动到动物窝唤醒睡着的动物继续参加游戏。

4.教学分析:《动物世界》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通过动物卡片和设疑提问进行导入,大班5-6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继续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大班5-6岁的幼儿大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都有所提高,精细动作稍比中班较为成熟些,控制性动作技能、协调能力和弹跳力显著提升,在小班、中班的舞蹈动作基础上,大班的舞蹈动作反应更加灵活,进行更复杂的上下肢复合动作、连续移动性动作,如波浪手转圈、摆臂向前勾点脚、叉腰后踢步等。在展开环节,教师一边创设“动物世界”的情境一边将符合大班动作发展特点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幼儿,积累舞蹈动作经验,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在游戏环节选用了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变化明显的乐曲,创设了更加复杂化的游戏情境,根据口令反应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幼儿的动作模仿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引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舞蹈游戏中大班幼儿既学习了基本动作又能进行简单的创编,可以根据自己对动物的理解与想象力“演”出自己心中的动物,让幼儿在扮演游戏中,主动构建舞蹈动作知识,促进幼儿动作发展,挖掘动作编创潜能。

三、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设计实践总结——《小星星洗澡》、《三只蝴蝶》、《动物世界》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3-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笔者设计关于“动物扮演角色”的教学活动,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导入环节都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导入,其相同的地方都是具有形象性,如《小星星洗澡》选用星星头饰,《三只蝴蝶》选用蝴蝶手饰、《动物世界》选用动物卡片,充分调动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3-6岁的幼儿是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特点选用适合幼儿的可接受的舞蹈动作作为学习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舞蹈动作积累经验也不同。从《小星星洗澡》的单一动作到《三只蝴蝶》的简单复合动作再到《动物世界》的复杂复合动作,循序渐进,层层相扣。教师选用符合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的舞蹈动作进行学习,能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更好的激发幼儿在舞蹈游戏中的动作表现。

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丰富幼儿舞蹈动作这一环节放在展开环节。幼儿的游戏环节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情景性,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具体的适宜的材料,教师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引导幼儿们进入游戏的情景中,让游戏精神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再运用展开环节所储备的舞蹈动作经验,完成整个舞蹈表演,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舞蹈表现,达到游戏化教学的最优结合。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动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特点选用适合幼儿的可接受的舞蹈动作作为学习内容,抓住幼儿爱玩的特点,教师需要开发幼儿的身体意识、时间意识、空间意识等从而实现玩教的有机统一,增强了幼儿主动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身体动作的生长发育,调动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情感体验,发展了幼儿的美感、道德感,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与团队意识等等。

注 释

① 孙亚琴.幼儿舞蹈教学游戏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蝴蝶环节舞蹈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