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材智造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1-07-13 04:36蒋晓威熊煦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36期
关键词:高分子实训材料

蒋晓威 熊煦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30130500121008)。

通信作者:蒋晓威(1991—),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熊煦(198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塑料、橡胶和纤维。

摘  要:高分子材料是关系科技发展与民生的基础材料之一,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材智造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产业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地提出高材智造专业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与实训基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跟岗实习;专业建设;“2+1”人才培养模式;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

中图分类号:G712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1-5640-3694

Abstract: Polymer materials is a kind of the basic materials related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eople's livelihood. The cultiv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professionals is crucial. Aiming a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polymer material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ining students. Comb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materi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1" education model is proposed. Explained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curriculum setting, training plan an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Internship, Major construction, "2+1" 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al training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創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原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下简称高材智造专业),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作为工科专业,高材智造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配方设计、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等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汽车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1]具有配方设计、产品加工、分析测试等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2+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能够更深入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高材智造专业的发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国家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3]。

1、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现状

1.1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高材智造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加工工艺方法、检验检测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测试、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质检、管理、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4]。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塑料材料制备

塑料材料的制备需要具备配方设计与工艺制定能力,塑料材料的配混与造粒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设备的维护技能,能够对生产制备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和工艺优化。是高材智造专业的基本能力。

1.1.2塑料制品生产

塑料制备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选择和鉴别。能够根据制品特性进行设备选型,对成型模具进行拆装,对工艺参数设定和优化。改善生产线及产品可能出现的缺陷。掌握塑料制品的后处理工艺,对塑料制品的回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1.1.3塑料材料与制品的质量检测

此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塑料材料及制品相关测试标准、标准的查阅方法。熟悉测试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对仪器进行简单维护,对测试数据能够正确处理和分析,并完成测试报告。

1.1.4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

要求学生能理解塑料制品生产质量控制文件并实施。能够掌握塑料制品的特性,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掌握塑料制品的相关应用知识,协助客户解决相关问题。

各职业院校的高材智造专业对这几个方向都有涉及,但侧重点不同,对于很多专科院校,培养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前三个方向。要求学生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与原理。

1.2 课程设置情况

高材智造专业目前的课程由三大模块组成,通知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大类必修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与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1.2.1专业课没有针对性,部分基础课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基础差

专业基础课程是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体现,目前高材智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课程。专业性很强,但忽略了生源的特点。目前,高分子专业招生主要是针对江苏省内招生,很多学生没有化学基础,甚至有很多文科生。这就导致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极大影响了专业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等相关基础课程,避免学生零基础“上岗”。

1.2.2专业拓展选修课主要是针对学生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目前还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给学生选课,导致学生上课兴趣缺失与社会需求不太匹配的现象。专业选修课应该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选课为主,开展多样的选修课程。

1.2.3实践环节以课内实践为主

课内实践主要有挤出造粒、注塑、分析测试等环节,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和针对性,但由于实训设备有限、时间较短,只能保证每一位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操作技能。由于教学环节和实际生产相差较大,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结合生产分析出现問题。

鉴于此,“2+1”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学生第三年通过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能够实际参与生产和企业运营,从工作中不断实践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从工作中学习,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5]。

1.3就业方向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纤维、橡胶、涂料与胶黏剂,涉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健康医疗、日用生活等各个领域,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年产值达到4万亿,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每年全国本、专科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生不足6000人,高分子材料专业是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之一。就业岗位主要有新材料研发工程师、配方和工艺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新材料销售及应用、生产管理工程师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高分子材料领域成为越来越热门的就业方向。

2、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专业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

高材智造专业与科技、民生息息相关,在日常用品、军工、航空航天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家长和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并没有直观的了解,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学校理论课占大多数,很少与实际生产和应用接轨。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工作的前两年很多学生处在迷茫期,对学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对国家也是一种损失,无形中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在教育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该肩负起职业教育的重任,对专业、行业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本课程与相关岗位进行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

2.2课程设置结构不完善

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配方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在校课程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进行理论知识培养,无法根据行业相应的岗位进行针对性培养,会造成泛而不专的现象。因此,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2+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指向性和契合性[6]。

2.3教学与就业存在错轨

在近期的企业调研中,企业除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出要求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在校期间虽然安排了实训课程,但和实际生产还有很大差别,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存在一定差距。往往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要学习本专业相关技能与知识。这种错位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一种学生不专业的错觉,同时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严重时将造成人才流失。“2+1”人才培养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成为一门课程,在毕业之前进入相关行业、企业学习工作技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知识和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7]。

3、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课程设置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除学校开设通知必修课程外,本专业为学生开设的课程分为专业大类必修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与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拓展全面覆盖。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校时间缩短,对课程进行了相应调整。

3.1.1专业大类必修课程

侧重于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包含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分析测试、化工原理等基础课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之前,这些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整学年完成。实行“2+1”之后,则调整到第二、第三学期完成,并对课时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化工原理由64课时缩短到48课时,针对高分子专业相应化工设备结构、原理进行讲解,缩短的16课时调整至跟岗实习时由企业导师进行授课。

3.1.2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注重与专业直接联系的理论和技能。高材智造专业专注于高分子制品的加工与改性,本校开设的课程有加工技术、成型设备、配方改性、成型模具等课程。课程内安排相应的实训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动手能力。课时和授课时间也做相应调整,特别是实训课程,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使课程更加契合实际生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专业拓展选修课程

本类别内主要安排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膜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具体应用领域课程,以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并辅助学生找到适合的职业领域,是对本专业方向的具体化和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类课程。只有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整个高分子智能制造专业的理论体系才能完善。此类课程中更应让行业专家做专业讲座,并由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2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是连接理论课程和实际工作的桥梁,是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检验。作为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注重制品的生产技术与配方改性,实训课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实训课程又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环节。课内实践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辅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课程设计是一门单独课程,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性考验,一般是以一种产品的生产为目标,综合考验学生的配方设计、制品改性、设备操作、性能检验等各个环节,也是对毕业设计环节的积累。这些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毕业设计也是实训课程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理论和實操的综合性考验,是对综合能力的考验[8]。

在“2+1”培养模式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则是核心实训环节,是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解决了教学与就业错位问题,让学生更容易认知与理解与本专业相匹配的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让企业能够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对学校、企业、国家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3.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是重要的建设任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硬件基础。高材智造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须且重要的环节。实训基地担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需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

4、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2+1”培养模式的实施

4.1 理论课程实施方案

通知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继续完成少部分通知课程。专业课程从专业基础课到实训课程,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由点到面。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高中学习的物理、化学课程为基础,从小分子不断深入,让学生由浅至深地理解高分子的概念、结构、分类与应用。加工技术、成型设备、配方设计和分析测试等专业必修课,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分子成型与应用的通用技术、原理。这两部分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而作为专业选修课,又由深到浅,拓展学生知识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材料理解与知识的巩固,此部分课程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

4.2实训教学的实施

“2+1”培养模式中,实训除校内环节外,新增一年的企业实践环节,分为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环节以认识学习为主,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安排相应课程,学生参与到生产环节学习。此环节使学生的专业认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在此环节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学生职业认知也将不断走向成熟。学生可以在企业中通过岗位转换,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与职业,最终减少人才流失。在学校层面,与企业的合作培养,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更适合社会需求。对于企业则能减少人才流失,同时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将推动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经过跟岗实习后初步掌握的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具备本岗位上岗资格后进行的实习阶段。学生进入这一阶段需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顶岗实习是正式成为企业员工前的最终实习阶段,也是“2+1”培养模式的最终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初步稳定,符合企业和学校的要求,经过此阶段,学生将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分子智能制造专业毕业生、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与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9]。

4.3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已有完善的高分子生产制造实训基地、包含原料预处理、挤出造粒、注塑、检测等实训设备。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后,则能成为完善的、与实际生产更为贴合的实训基地。企业也应结合实际生产提供相应的实训场所,供学生提高实操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甚至是创新创业能力有更好的培养效果。在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之前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5 结语

高分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是和科技、民生紧密相关的工科专业,涉及的行业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日用百货等各个领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能力。“2+1”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解决教学与就业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相关培养方案与考核标准。“2+1”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对学生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贾红兵,宋晔,王经逸.高分子材料[M].3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255.

[2] 余暕浩.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9,26(9):78-79.

[3] 仇益梅,韦莹,李明樾.基于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5(22):163-164,166.

[4] 张园园.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20.

[5] 任志军.企业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决策的研究——基于共性与差异视角的实证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6):66-72.

[6] 石永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团队建设改进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7] 磨虹任.基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2+1”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7(5):33-38.

[8] 陈金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64-65.

[9] 李方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2):34-37.

猜你喜欢
高分子实训材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美材料人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