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子健康卡探路前行

2021-07-13 07:27刘敏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甘肃省甘肃实体

文/本刊记者 刘敏

患者的电子健康卡长期有效,在甘肃省所有医疗机构均可通用。

患者上医院看病,口袋里要装着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有时还要带着银行卡。而且,很多地方不同的医院还有不同的就诊卡。这无形中给患者看病造成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卫生部门和医院都在努力。甘肃省2018年启动了电子健康卡的探索,数年积累,逐步取得一定成绩。

截至2021年5月底,甘肃全省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2528.41万张,发卡率达到96%。甘肃全省患者通过电子健康卡在线挂号7266.68万人次,检查3714.61万人次,开方9354.47万人次,取药6491.08万人次、缴费6948.44万人次。全省发卡应用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告诉《中国医院院长》,电子健康卡的普及能实现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计划免疫卡,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各类原有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注册管理”,解决了多卡难以有效统一的现实问题。

电子健康卡是实体居民健康卡的虚拟版,也是在线上应用延伸服务形态的创新。医疗与公共卫生等信息融合后,患者无需再保存多张卡片,一张虚拟卡可以在全省各级医疗公卫机构通用。

电子健康卡能普及应用,主要是甘肃具有完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省、市、县、乡、村5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电子健康卡推行后,加快了实名制就医,全省各医院的医生通过居民电子健康卡主索引,可方便了解到患者以往在省内就医的病历及诊疗情况。

二维码取代实体卡

早在2012年,国家推行实体健康卡的过程中,甘肃核算发现,实体卡成本较高。每张卡片成本大约12元,甘肃省2600万人口,仅卡片投入就需要2亿~3亿元,另外还需要建设系统平台的投入,预估整个实体卡建设成本共10亿元左右。当时该省主管部门认为条件不成熟,未启动健康卡,其他大多省份整体推行也比较缓慢。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2016年之后,国家层面开始探索推行虚拟的电子健康卡。由于全省医院信息化条件比较完善,具备相应条件,甘肃省于2018年启动了电子健康卡项目。

此前,国家曾于2012年向部分省份下拨1.6亿元用于基层信息系统建设,甘肃省也是其中之一,甘肃全省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具备一定基础。2016年,在此前的信息化基础上,甘肃省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彻底打通省、市、县、乡、村5级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医院机构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国家支持,2018年底,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就积极争取,成功让该省电子健康卡探索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级试点。同时,2018年10月组织专家组对《甘肃省电子健康卡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建设方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技术架构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尽快启动实施。

甘肃省主管部门按照标准规范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配套的密码机管理、APP认证等工作都迅速推开。由于互联互通的实现及电子健康卡主索引,患者在省内所有医疗机构的诊疗预约、就诊记录、检查结果,均能基于“健康甘肃”APP查询。其申请流程也比较便捷,用户可以登录前述APP或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公众号注册,完成注册后手机上生成的二维码,就是电子健康卡。患者拿着手机到医院各窗口出示二维码,即可进入诊疗环节。

电子健康卡能普及应用,主要是甘肃具有完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省、市、县、乡、村5 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

2528.41万张

2018年12月,甘肃提出取消实体卡,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电子健康卡识读终端及用卡环境安全的通知》。截至2021年5月底,甘肃全省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2 5 2 8.4 1万张。

甘肃电子健康卡项目从启动时就是全省统一行动。

老年人或手机使用不便的患者,可以到窗口出示身份证,申请办电子健康卡。窗口工作人员可以将二维码打印出来,粘贴在病历本上,患者手持此凭证就医即可。医院开出的一些票据上也印有二维码,这样患者就不必时时刻刻拿出手机。此二维码长期有效,在甘肃省所有医疗机构均可通用。

2018年12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首发“居民电子健康卡”。经过试运行,几个月后,该院门诊全面推广使用电子健康卡业务。随后,医院全部取消实体就诊卡,全院全面实现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模式。2020年,甘肃省人民医院原院长钱耀文曾经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就医的患者,除极个别患者之外,基本都办理了电子健康卡。电子健康卡以二维码的形式用于各就诊环节,患者注册后可以在全省各医院使用。

甘肃省人民医院的电子健康卡启动后,逐步实现精准预约流程。患者可以到医院当天预约挂号,并且医院安排的专家号数量较多。由于前来就医的多为外地患者,在协调医疗资源方面,医院相关部门也会及时跟进。如果有的专家当天接诊患者太多,医院会尽量安排其他专家帮其分担,争取让患者当天就医。这样就能为患者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另外,患者也可以当天完成检查、检验等诊疗环节,包括抽血化验、彩超、X射线、CT等项目。

全省统管快速执行

一个跨院通用的二维码,取代了实体健康卡,也取代了医院发放的实体就诊卡。这朝着解决前述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际上,电子健康卡的使用,还覆盖了公共卫生。甘肃省全域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发的预约挂号、疫苗接种、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病历查询等功能,都能与电子健康卡融合应用,实现了跨区域、跨机构、跨平台等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

这一项目能够全面推行,得益于启动时甘肃已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有该平台支撑,电子健康卡才能有序推行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内并没有国家部委所属医疗机构,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下发文件,只要工作安排合情合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能比较畅通地执行。据悉,一部分省区市,由于医院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关系复杂,信息系统无法完成全省信息互联互通;或者即使网络打通后,还存在病历数据不能上传到信息平台的问题。

由于具备这些优势,项目从启动时就是全省统一行动。2018年12月,甘肃提出取消实体卡,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电子健康卡识读终端及用卡环境安全的通知》《关于做好电子健康卡用卡数据采集上传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推进这一工作。

2019年3月左右,甘肃省属10家医院率先取消实体就诊卡。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紧随其后,按照要求取消实体卡。1年左右的时间,甘肃就实现了电子健康卡全覆盖,取消实体卡就诊卡。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提供资料指出,电子健康卡启动之初,兰州的电子健康卡推广速度较快。此外,张掖、酒泉、武威、白银等地推进程度也比较好。其中,武威是第1个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市州,电子健康卡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使用率达到70%以上。

而且,项目推进过程中,尽管面临资金困难等问题,还是积极通过内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承担电子健康卡省级平台系统建设,对电子健康卡应用进行管理、统计分析,指导各地开展创新应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自身HIS系统的改造接入电子健康卡系统,同时承担电子健康卡终端的购置。

医疗机构虽然在HIS系统改造方面增加了投入,但从长远角度看,节省了制作实体就诊卡的成本,主管部门有规定,制作就诊卡的费用由医院承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提供数据显示,以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每年实体卡制卡费用达30多万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此外,电子健康卡上线后,可以减少就诊卡制作业务窗口的设立,从而节约窗口的人工成本。同时,信息互联互通后还可以促进医院规范化诊疗。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9〕48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兰州市政府、省卫生健康委予以表扬的通报》,对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典型做法给予了通报表扬。

电子健康卡以二维码的形式用于各就诊环节,患者注册后可以在全省各医院使用。

信息互通拓展性强

患者使用电子健康卡就医非常方便,医师可将就诊病历等信息上传至甘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机构之间可以信息互通。

病历信息打通后,在对各医院进行检查检验方面,也能起到一部分帮助作用。目前,甘肃省正在大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和互认工作。2021年5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印发《甘肃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各市州卫生健康委要认真落实《甘肃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2020—2021年)》,推动辖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这些政策都指出,在促进检查资料共享方面,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协同客户端应用,提高电子病历数据质量。同时着力推动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甘肃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影像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方案(V1.0版)》完成院内系统的接口改造及与全省医学影像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为影像等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奠定数据基础。并且,加强县级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2021年6月底前,甘肃省紧密型医联体内,要实现检查资料共享和结果互认。

下一步,甘肃省根据《互联网加医疗便民惠民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将以电子健康卡创新为依托,推进智慧医院、智慧药房、慢性病管理,同时开展智慧中医、智慧养生等智慧应用。

猜你喜欢
甘肃省甘肃实体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席晓辉作品
甘肃卷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