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会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吗?
——基于湖北1 120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2021-07-13 08:35彭继权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旱地水田效应

彭继权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农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仅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目前仍处于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增加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几乎要接近甚至顶破国际价格天花板,农业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的问题进一步被恶化。其实,中国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业领域产前、产中、产后中要素资源使用成本过高。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路径可以从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着手解决,但继续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将不利于本国农业发展,也会造成社会生活成本过高和全面通货膨胀,最终形成“比价复归”的恶性循环。这说明试图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做法并不可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成为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的唯一路径。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比例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必然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改变,因此,厘清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关系,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如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直都是“三农”研究的重要话题。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劳动等成本增加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1],工商资本下乡也能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2]。事实上,农业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公共投资水平,农业公共投资中以农业基础设施最为重要,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和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同时也能有效防范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3]。曾福生和李飞[4]研究发现,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能降低农业生产的平均成本,其中电力、道路和改善农田水土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最为明显[5]。也有部分学者从农业机械使用角度探究农业生产成本问题,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效率会由此降低[6],而农业机械的要素替代作用会对生产成本效率有正向影响[7],不仅自有机械会有此效应,非自有的农机外包服务也能弥补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8]。付秀彬[9]的研究也发现,农业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抑制农产品成本上升,在耕种和收获环节节约成本的幅度最大。

更多学者从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规模经营角度探究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分散地块会增加农业工作时间,地块的边界和田埂造成土地浪费,运输中的泄露和蒸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利于农业机械使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10],耕地细碎会显著提高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并限制农业机械及其他要素使用[11]。土地细碎化也会增加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12],不利于集体协商投资灌溉系统,增加农户获取生产的信息成本,加剧生产决策困难[13],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降低[14-15]。既然土地细碎化已经被证实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不少学者就着手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成本的效应。土地规模经营主要从活劳动消耗、流动资本消耗和固定资本消耗方面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土地规模扩大后会增加农业用工人数,为保证雇工劳动者与家庭内部劳动者的效率一致,生产过程中的监管成本会增加农业的总生产成本[16]。流动资本的可分性并不会导致土地规模扩大后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但固定资本的不可分性会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不可分割性要素(如耕牛、农机等)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因此单位产量所分摊的成本就会降低,进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17-18]。另外,唐轲等[19]发现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成本有负向影响,但生产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降低。张晓恒等[20]发现单位成本与种植规模间呈“U”型关系,即规模扩大会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当规模超过一定值后生产成本又开始上升。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从多个方面探究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因素,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流转势必会影响农业的生产成本,目前鲜有学者探究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尽管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紧密相关,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土地规模经营是从存量角度研究土地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而土地流转是从增量角度研究土地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量变化可能更对政策制定更具意义。基于此,有必要评估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效应,运用PSM和GPSM评估土地是否流转和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净效应,并细分土地类型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土地流转对粮食作物成本和经济作物成本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在湖北省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此次调查涵盖家庭人口基本信息、自然和物质资产、生产经营情况、土地流转行为和农户政策认知情况等。调研地点在监利县和蕲春县,共涉及44个村,每个村调查26名农户,共调查1 144户,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共获得有效样本1 120份。

(二)变量选取

1.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电力和人工等多方面的成本,本文不是分析土地流转对各子类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探究对农业总成本的影响。由于不同作物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考察作物分类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作物分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两大类。基于此,因变量包括3个:农业总成本、粮食作物成本和经济作物成本。

2.土地流转 本文主要分析土地转入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从是否转入土地和转入土地面积两方面来考察,并将土地流转类型细分为水田和旱地,最终生成3种是否转入土地的虚拟变量和3种转入土地面积的连续变量。

3.控制变量 ①户主教育水平。户主是家庭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成员,户主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家庭的生产经营决策。②外出务工比例。外出务工会减少家庭的农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成本。③农作物品种数。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较强的务农经验和精细化的田间操作,如果种植过多的农作物,可能不能兼顾农作物的各个生产环节,导致农业成本的提高。④农地水源污染。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田周边的水源受到污染必然会增加农户的治水成本或取水成本,用农户农地周边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衡量。⑤有效灌溉的比例。一般而言,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能够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产,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⑥大棚面积的比例。大棚面积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且能有效降低农业的管理费用等生产成本。⑦复种指数。复种指数能促进农业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避免因单种造成投入要素的浪费。⑧务农积极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农业劳动者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⑨地形特征。一般平原地区比非平原地区更能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各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名称与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选择

一般而言,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土地经营面积得到扩大,所产生的农业规模经营效应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反过来,随着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户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能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实现。基于此,理论层面上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成本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回归模型中需要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偏误。目前,PSM是较好解决模型内生性的方法,可采用PSM方法得出土地是否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净效应。PSM的操作思路为:首先,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估计出每个样本在既定影响因素特征向量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土地流转的条件概率,此概率为倾向得分值(PS)[21],具体表达公式为:

其次,根据倾向得分值将土地流转农户与土地未流转农户进行匹配,确保两组特征相近;最后,利用控制组模拟实验组的反事实状态,比较农户在流转和未流转土地这两种互斥事实下农业生产成本的差异,差值即为净处理效应。农业生产成本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可表示为:

式(2)中,Nt为土地流转的农户,t为匹配后的实验组,c成为匹配前的控制组,y it为实验组中第i个土地流转农户的观测值,yjc为控制组中第j个土地未流转农户的观测值,pi为实验组农户i的预测概率值,pj为控制组农户j的预测概率值,λ(pi,pj)为权重函数,不同匹配方法对应不同权重函数。

PSM方法适用于处理变量为二元取值的虚拟变量,也就只能探究出土地流转和土地未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差异,因此,PSM更多是应用于政策评估类研究。虽然通过PSM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出土地流转降低成本的效应,但不能得出土地流转面积与农业生产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种能处理关键变量为连续变量的评估模型来解决此问题。Hirano和Imbens[22]提出的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能解决此问题,GPSM是对PSM的拓展和延伸,能在每一处理水平上估计出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GPSM假定在控制住协变量的情况下,土地流转面积对应的农业生产成本相互独立,也就说明土地流转面积的分布具有随机性,该方法也就能有效解决与协变量X相关导致的估计偏误。

GPSM估计有3个步骤:首先,在给定协变量的情况下,运用极大似然法估计连续型处理变量T的条件概率分布G(Ti):

式(3)中,y(λXi)为协变量X的线性函数,λ和σ2式待估参数。根据协变量X估计出广义倾向得分值:

其次,使用处理变量T和式(4)估计出的广义倾向得分P̂i构造模型,再求出结果变量Fi的条件期望(即农业生产成本),可得:

最后,将式(4)的回归结果代入式(5)中,进而可以得出处理变量为t时的结果变量Fi的期望值: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匹配效果检验

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前,需要检验匹配变量在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平衡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土地流转户和土地未流转户在户主教育水平、外出务工比例、农作物品种数、农地水源污染、有效灌溉比例、大棚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务农积极性和地形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匹配前各协变量均值差异都高于匹配后各协变量均值差异。只有保证匹配后土地流转户和土地未流转户在匹配变量上无明显差异,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才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匹配后标准偏差是否小于20%作为检验匹配效果的标准,当标准偏差小于20%时,表明匹配效果较好;当标准偏差大于20%时,表示匹配效果不理想。表1中各匹配变量的标准偏差都小于20%,表明匹配后除了土地流转外,各匹配变量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匹配结果较为理想。本文也检验了转入旱地农户和转入水田农户匹配结果的平衡性,检验结果显示都满足平衡性假设,限于篇幅,未在文中列出。

表2 倾向得分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

此外,通过对比匹配前后倾向值分布效果图,更加直观反映匹配的效果(图1)。图1中分别为土地流转户(实验组)和土地未流转户(控制组)的PS值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可以得出,匹配后两组样本倾向得分概率分布更加接近,说明两组样本各方面特征更为相似,表明匹配效果较好,满足倾向得分匹配法要求的共同支撑假设。本文也对比了转入旱地农户和转入水田农户匹配前后倾向值分布效果图,结果显示匹配效果都较好,限于篇幅,未在文中列出。

图1 匹配前后倾向得分核密度分布

(二)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PSM估计

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半径匹配法(匹配1)、核密度匹配法(匹配2)、局部线性匹配法(匹配3)和马氏匹配法(匹配4)分别估计是否转入土地、是否转入水田和是否转入旱地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平均处理效应(表3)。从转入土地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平均处理效应来看,匹配前土地转入对农业生产成本会显著提升0.81个单位,采用4种匹配方法估计后,土地转入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依然显著,各匹配法所估计的ATT值依次为0.79、0.78、0.78和0.80。由于各匹配方法的估计结果相差不大,下文主要以核密度匹配法的ATT值作为模型的最终解释结果。总体而言,通过匹配法消除样本差异后,土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0.78,要小于未匹配时的回归系数,说明样本偏误确实会高估土地转入的效应。匹配前水田转入对农业生产成本的估计系数为1.02,各匹配法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01、1.05、1.04和1.03,即水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1.05,说明匹配前也高估了水田转入的影响。匹配前旱地转入对农业生产成本的估计系数为1.19,各匹配法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88、0.64、0.59和0.66,即旱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0.64,说明匹配前也高估了旱地转入的影响。总体来看,水田转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作用更大。

表3 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PSM估计结果

从土地流转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来看,匹配前土地流转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估计系数为2.65,各匹配法的估计系数分别为2.67、2.69、2.70和2.71,即土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2.69。匹配前水田转入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估计系数为2.05,各匹配法的估计系数分别为2.09、2.21、2.15和2.21,即水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2.21。匹配前旱地转入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估计系数为1.86,各匹配法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79、1.66、1.83和2.12,即旱地转入净效应ATT值为1.66。可以看出,水田转入更能降低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从土地流转对经济作物生产成本来看,土地转入对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ATT值为0.57,水田转入对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ATT值为0.76,旱地转入对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ATT值为0.32。可以得出,水田转入更能降低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

综合来看,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能有效消除样本选择偏误所带来的内生性等问题,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也就是说土地转入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固定资本投入的不可分割性,规模经营可以对机械、加工和储存等固定资本投入成本起到分摊作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规模经营会促使农户加强经营管理能力,购买农机、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单位产出,经营面积扩大所带来农业补贴的增加也会提高农业收益。另外,土地流转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幅度最大,可能原因是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更适合规模经营,由规模效应所降低的生产成本也就更大。从不同土地类型来看,水田转入比旱地转入更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且水田转入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幅度依然最大,可能原因是水田地块经过土地流转后,水田的整地和平地成本更低,且更适宜农业机械作业,进而导致水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作用更大。

(三)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GPSM估计

倾向得分匹配法主要是评估处理变量为虚拟变量的净效应,不能估计出处理变量为连续变量的净效应,即PSM只能分析出土地是否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但不能评估出不同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后者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为了得出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拟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此问题。首先,运用Fractional Logit模型估计广义倾向得分,并对经广义倾向得分调整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平衡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列出三种土地流转类型的Fractional Logit模型估计结果,由估计结果可知,所有协变量对农业生产成本有显著影响,表明模型中的协变量较为合理。根据Hirano和Imbens[22]平衡性检验的思路,首先需要对样本进行分组,由于处理变量土地流转面极值化后的取值在[0,1],通常的分组方法是观察处理变量极值化后的分布,根据对处理强度较小区间进行细分和对处理强度较大区间进行粗分的原则,选择的划分临界点为处理强度的0.1和0.86。

表4 广义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及平衡性检验结果

根据临界点将不同类型土地流转样本都分为3组,并检验不同类型土地流转匹配后样本在3个子区间的各匹配变量条件均值差异。表4为平衡性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地流转中3个子区间内各匹配变量的平均偏差基本都不显著,说明各匹配变量经过匹配后不与处理变量相关,也说明各匹配变量在匹配后不存在系统性差异,匹配结果满足平衡性假定。然后,利用上一步的估计结果再测度出结果变量不同类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成本的条件期望,为更好拟合农业生产成本,采用二阶逼近式进行估计。不同类型土地流转的二阶逼近式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及其平方的估计系数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倾向得分变量及其平方的估计系数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两者交互项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限于篇幅,三种土地流转的二阶逼近式估计结果未列出。本文也检验了结果变量为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平衡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满足平衡性假定。基于此,由于两者交互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式(6)中需剔除两者交互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第三步估计。

表5为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的估计结果。根据式(6)可以估计出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农业生产成本的期望值及其边际变化。运用二阶逼近估计法回归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的处理效应一直为负,且三者的处理效应随着流转面积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处理水平上的边际效应有所差异。从全部作物农业生产成本来看,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在0~0.2处理水平上,增加土地流转面积会显著降低农业总生产成本,但降低效果不够明显;当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超过0.2处理水平时,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的处理效应提升较为明显,说明土地流转对降低农业总生产成本存在边际效用递增的作用,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也基本遵循此规律。可能原因是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存在一定的门限值,只有超过流转门限值后土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更加明显,或者说,当土地流转面积较小时,农业规模经营增加的效益还不足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从不同类型土地流转来看,不同处理水平上水田转入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旱地转入的边际效应,且水田转入的边际效用递增趋势更明显。可能原因是水田流转后的平地和整地成本更低,且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更大,更能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表5 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来看,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的处理效应依然为负,土地流转的处理效应依然呈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且水田转入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边际效应更大。从不同作物生产成本来看,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在不同处理水平上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边际效应更大,可能原因是粮食为大田作物,土地集约化对提升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作用更大,也就更能降低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

由式(6)估计所得的期望值和边际效应,就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成本的处理效应函数,限于篇幅,图2给出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处理效应函数的示意图。图2中的实线表示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函数关系,另外两条虚线分别代表GPS估计函数95%的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该处理效应函数式通过自举法(Bootstrap)重复500次所得。由图1可知,不同类型土地转入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能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且水田地块的作用效应更大。

图2 全部土地、水田和旱地转入面积对农业生产成本处理效应函数的示意图

四、结论与启示

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不仅是农户增收和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强国的有力举措。基于2018年湖北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PSM和GPSM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PSM估计可得,土地是否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土地转入比土地未流转更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0.78个单位;从不同类型土地流转来看,水田转入比水田未转入更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1.02个单位,旱地转入比旱地未转入更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0.64个单位,说明水田转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效应更大;从不同作物来看,土地转入比土地未转入更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的2.69和0.57个单位,水田转入比水田未转入更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2.21和0.76个单位,旱地转入比旱地未转入更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1.66和0.32个单位;(2)由G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的处理效应一直为负,且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作用更大;不同类型土地流转面积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且水田转入面积更为明显。

中国农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仍需不断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助力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必经之路,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促进土地的流转与集中,使得土地流转后能充分利用土地规模经营效应降低成本。同时,应适当加大水田地块的流转率,通过规模经营效益更大程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提高粮食比较收益,运用市场调节机制让农户自发地调整自身农业种植结构,达到粮食安全和农业收益提高的双目标。然而,也需要防止土地流转成本过高的反作用影响,在制定不同类型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的基础上,建立竞争性的农地承包权交易市场,探索构建农地低成本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和相关配套服务机制,避免因农地流转成本过高而磋商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再者,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协作发展机制,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利益联结机制,促成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协作生产,降低小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打造农业内部利益互补、产业链利润共享的利益格局,形成农户农业比较收益持续提升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为农户规模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旱地水田效应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懒马效应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