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雪斋读画(三)

2021-07-14 08:25黄君寔
中国书画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画

◇ 黄君寔

[宋]吴元瑜 红叶小鸟图轴

42cm×25cm 纸本设色

款识:“元瑜”

收藏印:本幅沐昂(1379—1445)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素轩清玩珍宝;朱之赤(17世纪)钤:第一希有、子孙保之、神物护持;宋荦(1634—1714)钤:西陂诗老书画府印、天官冢宰、臣荦、牧仲、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潘仪增(1845—约1910)钤:伯澄鉴尝;高尔夔(19—20世纪初)钤:子韶审定;周濂(20世纪上半)钤:莲府珍藏;吴子深(1893—1972)钤:子深经眼;吴湖帆(1894—1968)钤:吴湖帆珍藏印、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梅景书屋;王季迁(1906—2003)钤:季迁心赏、王季迁氏审定真迹;钱境塘(1907—1983)钤:钱境塘藏;程伯奋(1911—2002)钤:可庵审定真迹;王韫钤:式园王韫鉴藏之印。

裱绫杨仁恺(1915—2008)题:“此帧曾为吴氏梅景书屋鉴藏,画心钤明清诸家钤印,当有所据也。龢溪杨仁恺。”钤印:龢溪仁恺。

[宋]吴元瑜 红叶小鸟图轴 42cm×25cm 纸本设色

吴元瑜为北宋中期画家,其活跃期应在11世纪后半期。吴元瑜,字公器,河南开封人,曾为吴王府直省官,后为光州兵马都监,官至武功大夫,合州团练使。善画,师崔白。《图绘宝鉴》说他善绘花鸟人物山林。宋御府收藏他的画多达一百八十余幅,题材以花卉鸟禽为主,也有行旅及佛像鞍马。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仇英“人物师吴元瑜”,可见他的绘艺相当全面。北宋初期的花鸟画以院体为主流,继承了五代黄筌、黄居寀父子的写实风格,精妙工细。到宋神宗朝,崔白在精致的工笔中注入了写意技法,把两种笔法和谐地融合在绘画中,风格清新自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双喜图》,清新流丽,构图温馨,是崔白传世最精美的作品。

吴元瑜继承了崔白的风格,《图绘宝鉴》说他“大变唐五代宋国初之法”,成书更早的《宣和画谱》则说吴元瑜“能变世俗之气”,对宋代院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为院体之人,亦因元瑜革去故态,稍稍放笔墨以出胸臆。画手之盛,追踪前辈,盖元瑜之功也。”(《宣和画谱》卷十九)在他的带动下,刻画工整的院体绘画加入了清新的元素,富有自然天趣、赋物抒情的花鸟画大受欢迎。宋代蔡京之子蔡绦在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说宋徽宗早年“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谢稚柳亦认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宋徽宗《柳鸦芦雁图》,较接近崔白和吴元瑜的风格(见《鉴余杂稿》)。可见吴元瑜对宋代院体绘画革故创新的启迪作用。其流风余韵,更及于后代,如故宫博物院藏所藏马麟的《暮雪寒禽图》、传为明武宗所作的《哈叭惊蝉图》,以及数量颇丰的宋元无款团扇页,包括上海博物馆的《鹌鹑图》、辽宁省博物馆的《秋葵犬蝶图》等,皆以工笔写羽毛,意笔写枝干,且能各出新意,自标一格。

据《图绘宝鉴》所载,宋御府收藏吴元瑜的画多达一百八十余幅,但他的传世作品今日却难得一见。为世所知者有日本山本悌二郎旧藏《梨花黄莺图》,现归大阪市立美术馆,无款,但画上有宋徽宗题曰“吴元瑜梨花黄莺”,又再题“妙上上,御笔”,书为瘦金体,虽笔力稍弱,但神气不减,应是徽宗早年所书,图中花鸟描绘皆精,被承认是吴元瑜的真迹。另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荔枝图》则乏宋人风味。此幅《红叶小鸟图》是现今所知的唯一署款之作,“元瑜”二字书写古拙,笔法柔中带刚。画的设色极高古,小鸟羽毛描绘精细,指爪紧握树枝,眼神灵活,舌尖颤动如发清音,状物写情生动传神,定为宋画应无疑问。而且画幅上藏印累累,包括黔宁王沐昂,著名的收藏家宋荦,近代鉴藏家吴湖帆、钱镜塘、王季迁等。虽暂时仍未查有著录,但正如杨仁恺在裱绫中所题,“画心钤明清诸家钤印,当有所据也”。

画幅钤收藏印记多达20余方,其中最早的是沐昂的“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一印,沐昂(1379— 1445)是明初黔宁王沐英(1354— 1392)第三子,沐英安岐凤阳人,随明太祖起事,朱元璋收为义子,平定云南,战功最着。先后镇云南十年,垦田至百余万亩,卒封黔宁王,子孙世袭。沐昂以武功封定边伯,兼能诗文,集明初滇南二十一家诗编成《沧海遗珠》,著《素轩集》。黔宁王府藏书画甚多,尤以宋元册页及手卷最精,上海博物馆米元章《多景楼诗》册、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柳堂读书图》团扇页、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夏圭《风雨行舟图》,以及沃雪斋藏吴炳《渌池擢素图》等,都钤有与此画上相同的印章。

宋荦(1634— 1714)字牧仲,号西陂、漫堂,河南商丘人。他的父亲是明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宋荦生而刚勇,曾随侯方域等习诗文。康熙时屡获重用,先后出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宋荦诗书皆能,藏书数万册,尤精古书画鉴定,所收名迹有马麟《层叠冰绡图》、林椿《果熟来禽图》、张中《桃花幽鸟图》等。他在本轴上所钤的“纬萧草堂画记”印,与在《韩熙载夜宴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卷》等传世名迹上所钤的是同一方印章。清代学者朱彝尊有诗云“妙鉴谁能辨毫发,一时难得两中丞”,所指即是宋荦及当时的另一鉴赏家卞永誉。宋荦著有《西陂类稿》《漫堂说诗》,辑《国朝三家文钞》等。

朱之赤是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鉴藏家,字卧庵,号伏符,安徽休宁人,侨居江苏吴县,入清后为南京朝天宫道士。他通天文术数,能书法,精鉴别,所藏宋、元、明古籍珍本及法书名画甚富,著有《朱卧庵藏书画录》。历代名迹经其庋藏者甚多,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唐寅《虚阁晚凉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沈周《盆菊幽赏图》、故宫博物院藏王守仁《龙江留别诗》等皆钤有他的收藏印。

潘仪增(1845— 约1910)是潘季彤从孙,潘飞声从兄,广东番禺人。字伯澄、伯澄、伯征。雅好收藏,其藏印多为黄士陵所刻。辑有《小神仙馆古铜印谱》《兰亭砚斋印谱》等。

周濂(20世纪上半)字莲甫,亦作莲府,无锡人。他在1922年与乡人浦水清合力购得怀素《四十二章经》的墨迹真本,翌年交由中华书局以玻璃版印制,并集资刻石嵌于无锡锡山公园内。今石已不存,但仍有刻本传世。其后《四十二章经》墨迹本流入日本,入藏有邻馆。

吴子深(1893— 1972),名华源,字渔村,后字子琛,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他曾赴日本观摩当地藏品,所绘山水布局雅正,笔墨清秀,远宗董源近师董其昌,竹石师文同。他与吴待秋、吴湖帆、冯超然有“三吴一冯”之称。

“子韶审定”是近人高尔夔的收藏印,他字子韶,号怀轩,为杭州巨富。早年从吴门姚凤生学书法,笔法颇精,著有《澹蔼轩遗墨》。他是民国时知名的藏家,杨晋《花果图》卷、南京博物院所藏沈周《东庄图》卷等,皆钤有“子韶审定”印。其长子高存道(1876— 1960)善画松,次子高野侯善画梅,三子高络园(1886— 1976)善画竹,皆有名于时。

钱镜塘(1907— 1983),原名钱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晚号菊陪老人,浙江海宁人。工书法绘画,能治印,爱好诗词戏曲。居沪上,独资经营书画,收书画金石精品极多,其中范宽《雪山图》、徐熙《雪竹图》等皆稀世之宝。又大量庋藏明人书札、近现代海派名家书画等。

[宋]吴元瑜 红叶小鸟图轴 42cm×25cm 纸本设色

程琦(1911— 2002),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安徽新安人。其家世业古董,早年曾随傅增湘(1872— 1949)问学。他是20世纪海外重要的书画收藏家,二十余岁即购得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该图后来辗转成为王季迁宝武堂镇斋之宝。程氏收藏以宋元名迹为主,书法有苏轼《昆阳城赋卷》、米芾《腊白帖》、周邦彦《特辱帖》、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及明人周臣、仇英等书札孤本等,曾由日本二玄社编成《宋元明清四朝翰墨》出版。绘画则有宋徽宗《金英秋禽图》及《四禽图》、巨然《山居图》、燕文贵《溪风图》、王蒙《南村草堂图卷》等。著有《萱晖堂书画录》。■

猜你喜欢
书画
书画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