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习共同体,实践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2021-07-14 23:43汪尊明程琨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倾听伙伴

汪尊明 程琨

摘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学习共同体建立活动,采用了改变座位格局、开展伙伴合作、课堂上注重倾听能力培养、教师使用串联与反刍等教学措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伙伴  倾听  串联与反刍

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各种教育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自主学习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

在我们学校,有关学习共同体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已进行两年。在共同体学习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向“伙伴”的询问:“嘿,这里该怎么办呢?”“这里我还是不明白,你能跟我说一下吗?”而伙伴的帮助使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交流在孩子们的眼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提问者没有因不会而感到羞怯,回答者也没因指点别人而高高在上。这样的课堂,使我们感受到学习活动的真正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们班在构建学习共同体,落实倾听和合作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科学编制人文编组,建立和谐“学共体”

传统班级的组织形式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教师收发作业、开展活动往往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反馈。

而要满足共同体学习的需要,四大组的组织形式明显做不到。考虑到我们班级的人数以及教室的空间大小,经过与班主任老师的深入探讨,我们把全班50名同学划分成十个学习共同体,每个由五名同学组成。小组内成员围成圈坐,以方便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共体”成员的搭配上,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当然,也要考虑到男女生比例、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度,关照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创建一个个温馨而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

二、开展校内校外活动,密切伙伴共生关系

在我们的认识里,“学共体”成员之间应当有着比同学关系更为亲密的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努力营造“共生、互助、成长”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校内校外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一)校内活动,创建有个性的共同体文化

“学共体”组建后,班主任要求每个组要有自己的小组文化,以增强组员凝聚力。有的组就给自己小组命名:“奋进组”,他们的口号是“携手共进,别树一帜”;有的组制定了组内公约、开展星级评价,围绕思考、倾听、互助进行组内互评,各项做得较好加一颗星,不能做到扣一颗星。班级也对“学共体”表现的反馈做了一些革新,我们把“学共体”荣誉榜置于班级文化墙上,各科教师按规定给“学共体”打分, 以此激励各成员努力向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班级开展活动(如主题班会)时,把活动主题分配给各个“学共体”,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所有学生都能參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

(二)校外活动,密切“学共体”成员的关系

以书会友。假期间,“学共体”成员共同选择喜欢的一本书,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体会,在交流中了解每位成员的想法和爱好。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在家阅读的经验,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书会友,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公益活动。“学共体”的成员不仅仅学在一起,而且还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公益活动,传递爱心。一般情况下,在活动开展前,各成员都会一起策划,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长也被孩子们的爱心所感动,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小“学共体”变成了大的家庭共同体。

社会实践。 动员家长运用社会资源,把“学共体”的孩子们组织起来,一起开展各种职业体验活动, 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社会,体验不同职业的魅力。在活动中,孩子们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建立“三维”倾听模式,构筑合作学习基石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关注学生有没有听讲,而不太关注学生的倾听和对学生发言的倾听。 在“学共体”实践的开始阶段,我们有着种种不适,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我们的预设。每当这时,我们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我很好地理解了他的意思了吗?前面同学的发言对他有启发吗?

通过研究,我们对倾听关系进行以下梳理,即从三个维度来关注课堂上的“倾听”关系。

一是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机会发言,这些发言是对教师提问或是学生提问的回应,也是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注意倾听,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也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基础。二是学生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当一个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从同学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对自己的认识进行比较、修正,完善自己的认知,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在共同学习的情况下,同伴的解释弥补了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三是学生要倾听教师的发言,这是让知识得到提升,形成知识网络的关键,无论在串联还是反刍中,学生注意倾听教师的讲解都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更加顺畅,我们对学生课堂的行为有一些要求:互助交流时后降低音量;发言时要大方面对全班同学,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在开始阶段我们对学生发言进行了一些规范性的培训。如:下面由我来说说我的想法;我来补充一下某某的发言;某某,你刚才说的我还不是太明白,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我最喜欢某某的发言,因为……发言时别的同学要注意倾听、记录,质疑要等他人说完,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课堂变得安静了许多,这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倾听是构筑合作学习的基石。

四、巧妙串联适时反刍,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们期待“学共体”成员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分享心得、对话交流有一些新的发现,并对自己之前的想法进行反思,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如何能够保障这样的学习活动发生呢,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串联与反刍。

我们始终给自己绷紧三根弦:学生的发言是因教材中的哪一句触发的;学生的发言是受先前学生的哪些发言触发的;这次发言与他之前的发言有什么联系。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六至九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师:能结合语句谈谈你的感受吗?(对同一位学生提问)

生:通过“就算……还得……又……”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抓住了三个关联词,让他感受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感觉也是很复杂,结合前面介绍生产米所需的劳动过程,我感受农民伯伯非常辛苦。

师:你真会读书。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做成,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重读“就算”“还得”“又”等词语,突出劳动的繁杂。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的想法,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学生静心和同伴对话、和自己对话、和教材对话。老师通过巧妙串联,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其深刻体会“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反芻”是一种动物将没有消化的食物重新咀嚼的行为,佐藤学先生用来形象地比喻成课堂上对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的再处理过程。以《年月日》一课为例:

师:1900年是不是闰年?

生:是的,因为1900÷4能除尽。

师:很遗憾,1900年是平年。(学生疑惑)

师:大家再回到课本看看闰年的定义,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安静思考)

生:老师,我发现问题就出在“一般来说”这里。

师:是的,有一般就会有特殊,特殊情况还是在书里,看谁能先找到。

终于,学生们找到书中的注释部分:整百年要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以用心倾听作为基础,教师通过对话串联儿童的思考,反刍课本上的陈述,将教学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倡导的是以伙伴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合作团队意识的同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孩子们也带来很多欣喜,让我们改变了对一些孩子的看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出色,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如何使共同体课堂更加高效……其实,我们做的这些尝试,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合作学习,且行且思。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倾听伙伴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