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创设策略

2021-07-14 23:42林小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4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创设小学数学

林小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十分重要,能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借助疑惑情境、运用直观假象、设置导学问题创设认知冲突,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认知驱动力,促进数学思维的纵深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知冲突  创设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在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在遇到新的学习起点时,就会由此引发矛盾,而且其具有短暂性特点,一般表现为: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呈现差距,由此而引发短暂心理失衡的状态。皮亚杰就此进行以下提炼:平衡、不平衡、达成新平衡。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遭遇认知冲突之后,就会破坏之前的认知平衡,需要学生对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实现新的平衡。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契机,以合理路径制造认知冲突,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能够唤醒其探索渴望,使其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快速实现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一、借助疑惑情境,创设认知冲突

对于质疑而言,是引发思维的重要开端,落实于学习实践中,就是当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之后,常常会因此形成特殊的心理状态,也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其思维状态。所以,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以悬疑引发学生的应知冲突,既能够使学生充满好奇,也能够促使其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時,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负数,难免会产生陌生感,所以,我所利用的就是悬疑情境,借此引发认知程度认知冲突,当然也借助这一模式能够为概念蒙上神秘面纱,引起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开始教学时,我首先拿出温度计:“想必大家对它非常熟悉,这是我们科学课程中经常使用的仪器,但是它今天的功能并不是为了测量温度,而是为了辅助我们的数学学习。”之后,学生立刻表现出欣喜惊奇的表现,显然这种解读打破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温度计不用来测量温度,怎么还能拥有其他功能?”此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很快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温度计是空心的,里面装有红色的液体,上面有数字还有刻度……此时我继续追问:“上面有哪些数字?这些是什么数?”“0,10,20,30,……都是自然数。”我再次追问:“0的位置在哪里?”“在0的下面实际上还有一排数字,和0上的数字相比,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是否相同?”此时学生们才发现原来在温度计中0的上下都有数字,而且0下面的这些数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是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吗?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动下,自然引入本课所学,就此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

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创设的是悬疑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也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新的不平衡,使其产生主动探究的渴望。

二、运用直观假象,创设认知冲突

在面对客观的学习对象时,很多小学生都会做出直观的判断或者选择,这种判断或选择的制定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直观经验,但是却常常因此生成假象,反而偏离了知识本质,引发认知失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作为促使学生展开自我反思的最佳载体,这样学生便能够探根溯源,发现如何有效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的正确举措,还会主动寻求新的平衡。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呈现两道差距悬殊的数学算式题2÷7和1425÷25,要求学生使用自主选择一道题,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计算。很多学生根据直观感觉选择2÷7,认为数字小,肯定更容易计算、耗时也最短,当然,结果并不可能遵循学生预期。学生自主展开对计算过程的反思,渴望可以从中发现原因。在第一道算式中,学生不断往下计算,怎么也除不尽,此时便是引入循环小数这一概念的最佳契机,不仅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也因此激发了探究渴望。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提出假想:这种数字究竟具备哪些特征?很多学生会受制于之前经验的影响,提出个位上应该为3,针对这一特征,我要求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反复验证之后,学生们发现了直观判断的错误,引发了和现实结果之间的矛盾。

基于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如果可以灵活利用学生的直观经验,以此架设认知冲突,既能够促使其展开反思,也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设置导学问题,创设认知冲突

1.设置生活化导学问题

如果设置的问题巧妙且恰当,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设置课堂问题是不仅需要建立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准确把握学情,这样才能成功聚焦学生注意,激活其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可以首先引入学生非常熟悉的自行车,依次设置问题:“自行车的车轮,学生们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将它改成正方形,是否可以或者改成三角形呢?”很显然这些图形都是不可以的,此时教师还可继续追问:“为什么只有圆形才可以?”这个问题立刻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探讨,学生们纷纷选择合理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理,也能够为接下来的主动探究做好情感准备,就此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2.设置悬疑性创设问题

设置悬疑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基于心理产生困惑,也能够就此引发认知冲突,所以,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实践适度悬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可以首先为学生呈现一段故事情境:古代人去买布,卖家量是五拃,买家量却只有四拃,双方争执不下。为什么两个人量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呢?设置这一前天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讨论,探寻导致争辩的根源。当学生得出作为测量标准的“拃会因人而异,长度不一”时,教师可通过视频验证,再次设置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标准去测量物体,必然会产生众多矛盾,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矛盾?”根据学情反馈,教师把握恰当契机,引入本课所学。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立刻聚焦了学生的注意,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还调动了大家探讨、探寻结论的渴望与热情,能够就此展开主动思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能保障课堂教学效能。

3.设置矛盾性导学问题

在面对一个未知事物时,学生必然会因此产生怀疑,这也是思维发生的根源。根据现代教育学理论,问题是推动学习的根本原动力,如果缺乏问题,难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渴望;如果不能感觉到问题的存在,也难以生成思考。所以,在对知识再创造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问题架设桥梁,通过搭建问题情境的方式关联新旧认知,以此制造矛盾,促使学生求解问题,既是为了实现认知平衡,也能够促使学生展开主动思维。

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可以利用一根吸管自主拼接三角形,要求学生任意剪成三段,然后依次排序形成一个三角形,再将结果呈现于黑板上,然后设置提问:“都是剪成三段,为何有的学生可以拼成三角形,而有的不可以?”这一点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不断猜测以及验证的过程中主动寻求奥秘,以此推导出正确认知。

总之,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必要立足于实践,创设合理有效的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认知驱动力,使其产生浓厚的探索热情,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数学思维的纵深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必然充满活力和智慧。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