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2021-07-14 23:43徐从凤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徐从凤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推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明确成为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也逐步成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活动。

本文以旨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并触发设计创造意识的引导课《让我们的PPT页面带些设计感》为例,来探究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转为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一、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找到有效施教点

(一)熟悉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其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指向各有侧重,整体上又相互渗透支持。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只有先熟悉其内涵,然后才能灵活运用。

(二)掌握核心素养各要素外显方向,找到有效施教点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是概括的指向,要想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还要具体掌握其各自的外显特征,如信息意识的其中一个外显特征是: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愿意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在一些适合的章节设计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侧重培养。当然具体课堂教学中这些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穿插的,所以要对核心素养各要素外显特征透彻掌握,找到施教点,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学。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获得的有效支撑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今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从学科本位到学生本位的真正转变,课堂教学实施要求也由教师主体彻底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学的目标不再停留在学生习得当节知识技能,而是通过当节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模仿等所指向的浅层学习是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只有以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知识迁移、探究合作等能力为目标的深度学习才最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深度学习能有效支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决定有效教学需要指向深度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偏实践应用性学科,对知识识记性要求比较少,而对技能性与实用性要求比较多,死记硬背基本没有实践效用。教学中要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运用该知识技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真实情境的创设、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灵活迁移的引导、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不可或缺,而这些也是深度学习所指向的。

(三)教学设计要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的变化和教学主体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确定与设计,必须站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度。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要求也为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重心,指明了方向。

三、深度学习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培育出学生相关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设计出能导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通过教学中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为提升学生制作水平而加设的一节引导课《让我们的PPT页面带些设计感》为例来探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引导深度学习?

(一)本案例教学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节课安排在教材3.3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中间位置,在学生掌握PowerPoint基本操作衔接内容后,集成制作多媒体作品前实施。

(二)设计的必要性

发现问题:在抽查学生的PPT作业时发现,他们制作时只知道从网上搬来素材,再利用教授的技术放到页面上,页面布局、内容设置等都没有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多数同学没有这种意识,当简单要求后,又发现很多同学无从下手。

问题原因诊断:

(1)乡镇高中很多学生没有小学和初中学习基础,衔接内容过多的相关能力的提升在前期教学中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2)在中期PPT学习制作中的问题:高中学生有基本思辨能力,但比较分散,指向性和专业性不强,思辨意识薄弱;在制作过程中难以发现问题并作出改进;模仿性强,主动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差;由于技术局限及对相关制作作品接触有限,制作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

所以加入本节引导课,只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才能落實本章节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分析

(1)引入:直观对比,突破思维

通过同主题作品对比,直观感受不同设计手法下作品的价值,提升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再运用简单操作对标题从设计思路到一步步改进的过程做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制作中没有设计感不一定是技术限制,简单的技术也能让设计感呈现,想制作出有创意、有特色的作品,首先要有设计意识。

(2)以文字设计为例,激发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环节1:你是什么样气质的字体?

任务一:给图片更改合适的字体,记录到表格。

环节2:文字,我该如何设置安放你?

任务二:选择一张图片,对文字做进一步调整,给出改进原因。

讨论:文字还有哪些属性的设置会影响设计感?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所针对的问题:学生制作时模仿性强,创造性弱,文字加入后除了改变一下大小位置外,字体也不改,敏感度低,相关信息意识薄弱,对内容呈现缺少批判性思维,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展现。此过程中先通过选取对比效果强的同图同字不同字体几对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其视觉冲突的不同,意识到:有了设计想法时,哪怕只是改改字体和大小就能让其设计感十足,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分析中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了其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打开思维的状态下,通过任务一,更进一步加强了相关思辨能力和意识,也加强了知识技能迁移应用能力。通过设置讨论,让学生主动挖掘字体的其他设计属性,并预设可用场合,在探讨分析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

(3)对设计中色彩维度进行分析 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设计影响因素

环节1:配色小游戏,给不同场景上的文字加颜色。

环节2:播放《PPT配色》视频

任务三:在视频分析过程中,提取出色彩关键词,对不熟悉的关键词作标注,通过搜索对关键词作简要说明并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此环节针对的问题:学生在页面制作时选图、设置文字、设置背景时往往无从下手,或搭配没有原则,选不好就五颜六色全用上。上一环节文字的设计不足原因是学生相关设

计意识不强,而页面中对色彩运用不灵活,除与设计意识有关外,还与学生对配色原理不熟悉、对色彩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视频播放,在学生制作时常出现问题处暂停并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色彩设计规则与技巧。

由于牵涉到的色彩概念较多无法说明,所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取并运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工具搜索并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4)学以致用,及时总结

环节:找一找,每个小组推选出讨论作品,通过讨论找出制作作品片头设计的优缺点,给出改进方案并记录。

设计意图: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交流意识欠缺,作品制作多停留在个人思维层面,往往难以发现问题所在,难以取得突破。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共同探索沟通中分享经验,及时记录反馈,理解并整合多个观点从而得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学会合作加强了团队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深入地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显特征,真正站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位设计课堂教学,改进更新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及时诊断教与学的问题,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努力构建能导向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