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场景设计原则与选题探析

2021-07-14 23:43马璇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4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

马璇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主要让学生基于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于主题式学习,它又能从更广、更深、更结构化的层次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利于学生的成长。

本文分别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场景设计原则和项目选题形式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建立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项目式学习  场景设计原则  项目选题

一、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场景设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项目式学习,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完成问题的发现。很显然,场景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中的项目式学习能否顺利完成。在场景的设计时,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项目式学习就是基于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而产生的,真实性自然是场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提供的元素一定要切合生活的实际,避免空洞、不切实际的素材。真实的生活场景也会带给学生的共鸣。苏教版三下第六单元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老师提供了学校足球场的照片,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提出小组要研究的内容。由于足球场是孩子们上学期间,差不多天天去的地方,异常熟悉。各组的同学由此带来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小组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足球场可以站多少学生?这个问题非常切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其实,真实的情景正是项目式学习的魅力所在。在真实情境中,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求知欲。通过可见的素材,实现数学的自主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逐步抽象过程。

(二)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是项目式学习的目标之一。设计的实际情景如果能给学生充分的启示,自然是设计者所关注的。《小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教材中指出,分母为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和小数刚好是对应关系,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有个小组以“小数的由来”这一看似平淡的数学史知识为主题,设计方案,居然得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成果:(1)小数是十进制在整数部分的延伸;(2)小数的出现是对整数的扩充;(3)分数概念的完善是形成小数的基础。这就解决了很多同学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刚好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才能直接写成小数呢?小数的出现不仅部分解决了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数该怎么记录的问题,为后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功能做好了知识储备,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产生的背景——十进制,这样就把整数和小数有机统一起来,对小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提供了最直接的注解。教师在课堂中看上去不经意的场景设计,其间却包含着丰富的研究内容。

(三)开放性原则。实践之初,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中也有“掣肘”的地方。项目式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多学科的渗透是项目式学习的常态。如果仅仅以一个学科来展现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会不会有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违背项目式学习的初衷呢?在团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学科范围内的项目化,也有精彩的地方,小学数学的项目式也可以呈现充分的开放性。

苏教版六上的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便可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设计。教师在上课之初拎出一个没有拆封的装满饮料的纸箱,孩子们在一番头脑风暴之后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问题:1.做这个纸箱需要多大的纸板?(长方体的表面积)2.这个纸箱有多大?如何测量?(长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3.饮料箱每听饮料有多大?(圆柱的体积)4.如果每听饮料换成长方体纸盒,会节约多少空间?5.长方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其中,第2个问题,关于长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设计方案的研究,对于孩子们是一种挑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将充分感受测量“体”的过程,对理解体积的含义将更加充分。场景的巧妙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教师则需要对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梳理,更方便于每个项目的探究,这与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相对于只出示普通的长方体实物,装有饮料的纸箱会更加“有料”,带给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开放。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具有数学学科特点,就必须设计具有启发的、开放的场景。同时,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充分准备,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加强对教学素材的甄别和挑选。

二、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项目选题形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课标修订后提出来的。这与项目式学习第一个阶段提出问题(项目选题)从本质上一致的。有了真实的生活情景,以问题驱动的形式,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研究势在必行。项目式学习问题的提出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以一个真实情景為中心的系列项目选题。真实场景是数学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呈现一个真实的情景时,往往会出现丰富的数学内容。如果其间包含的多个数学知识刚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项目选题。

跑道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在学习之初,教师播放了一则400米短跑比赛视频,学生发现各个运动员起点的位置各不相同,由此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各个跑道一圈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很显然,一个项目选题诞生了。如果问题提出就此结束,则显得过于急促了。教师此时顺势引导:“关于跑道,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一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系列问题自然呈现:(1)跑道中的行程问题。(2)跑道的塑胶面积问题。(3)赛道的设计。(4)各个赛道的周长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整理,以“跑道”为主题的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内容就形成了。一个合适的现实情景,会引发学生持续的思考,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空间也得到释放。当然,项目选题的过程需要教师全程的指导,如何让真实情景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的指导必不可少。

(二)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的多方案项目选题。目前,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是以递进的知识点为依托的分课时教学。通常情况下,系列化的项目选题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往往并不匹配。以教材中一个课时为基础单元的项目式学习又该如何设计呢?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教材三下的内容。课题组进行了项目式的教学设计,在给出了“12箱南瓜,每箱24个”的情景后,学生顺势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的问题。此时,所有的小组只围绕这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两大类、多途径解决方案:1.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2.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的过程中,项目式学习的两个关键点:一个引发活动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创造出的一个“成果”,都没有缺席。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项目式学习,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体验。学生解决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问题”,探究欲望自然和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可同日而语,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真实应用,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当儿童再次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们感到的将不是“陌生”,而正是他们熟悉的场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思考——以“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Z1).

[3]叶阳,章勤琼.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特征、发展及应用案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0(01).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