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理论版隐性要素的三维创新路径

2021-07-14 03:27肖楠
传媒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政治性吸引力

肖楠

摘要:党报理论版存在政治性过强和吸引力不足的矛盾,以往研究多关注显性要素,对隐性要素关注不足。本文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办刊实践为例,提炼出党报理论版隐性要素的三维创新路径:一是注重版面设计和搭配,实现大理论的联动效应;二是栏目设置轻重配合,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三是注重字体搭配,布局疏朗。三维创新路径综合运用搭配技巧,有助于理论文章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政治性 吸引力 党报理论版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党报的突出优势是政治家办报,始终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服务政治大局开展工作。党报理论版通过刊登理论文章,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党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党报理论版在一定程度上过于重视政治性,吸引力不足,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导致理论文章曲高和寡,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党报理论版的政治性和吸引力并非对立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处理好理论版上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能在保证政治性、严肃性的基础上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所谓显性要素,主要包括文章的主题、标题、逻辑和语言等元素。隐性要素则是以比较隐蔽的表现方式,如版面、栏目、字体和行间距等来“包装”文章。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显性要素,笔者从隐性要素出发,分析党报理论版的创新之路。

一、注重版面设计和搭配,实现大理论的联动效应

党报理论版并不意味着单一的政治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遵循“大理论”的指导方向,在深耕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营之外,开辟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空间,在版面布局中增强这些学科之间的联动性,更可以主动设置议题,邀请不同专业的学者就某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打造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

同时,不同性质的内容存在可读性差异,政治性强的稿件读起来比较“硬”,现实性、文史性强的稿件读起来比较“软”。因而,在版面的排兵布阵中,应坚持“软”“硬”搭配原则。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本着“大理论”的宣传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甚至跨学科领域纳入版面设计之中,设置了“新论版”“学习与答疑版”“读书版”“文史版”“学界万象版”“前沿调查版”“话题版”“茶话版”“世界视野版”“北京策论版”等多个版面,注重不同版面之间的排列与联动,增强不同版面排列组合的有序性和联动性。

通常来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四个版面的布局中,第一版为“新论版”或“话题版”,往往政治性最强,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也会放在第一版重点宣传。

第二版根据情况在“学习与答疑版”“世界视野版”“茶话版”三者中选择其一。其中,“学习与答疑版”聚焦社会热点,以回应现实问题和错误思潮为主,现实性强;“世界视野版”刊发以“人类”“世界”“中国与世界”为关键词的文章,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经验,正确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廓清海外對中国的错误认识,视野更为宏观;“茶话版”内容相对广泛,主题较为轻松,以千字文为主,多为散文随笔类文章,对社会现象娓娓道来,深受读者欢迎。整体来说,第二版关注社会现实,与政治性强的第一版形成互动。

第三版为“文史版”或“学界万象版”。“文史版”多刊发中国历史的具体史实或者与文史有关的抽象概念等理论文章,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较少,有助于增加读者的文史知识、提升读者的文史素养,颇得读者好评,如2020年9月14日在该版上刊发的文章《明清通州的“夜经济”》《中国文化中的“幸福”》。“学界万象版”则关注学界各学科领域中的前沿动态,观点比较新颖。

第四版为“读书版”或者“世界视野版”。“读书版”囊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历史等几乎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选题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为两千字左右的文章,篇幅比较适当,提升阅读快感。2020年8月31日、9月7日、9月21日的“读书版”,以三篇与哲学社会科学书目有关的文章为主,搭配若干百字以内的书讯,为热爱阅读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信息。

“北京策论版”则视情况穿插在四个版面之中,以研究北京问题、提供北京经验、为北京市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为主要内容。

二、栏目设置轻重配合,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栏目和栏目之间的巧妙搭配,使政治性、学理性较强的文章和其他不同栏目的文章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党报理论版的栏目设置要轻重配合。党报理论版的栏目总的来说分为政治性栏目和现实性栏目两大类。政治性栏目在版面上的位置靠前,文章体量大、分量重,以解读党中央最新的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是党报重磅打造的栏目。现实性栏目在版面上的位置较为靠后,文章体量较小、分量轻,以关注现实问题、从理论上回应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经济发展、社会问题、错误社会思潮的回应,对于厘清认识谬误、凝聚改革共识发挥重要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轻重互补,既能加深读者对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又能够对读者关于现实问题的困惑进行答疑。

比如,《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栏目,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党中央最新文件的学理依据,政治性很强。“热点思考”“独家观察”“名家茶座”等栏目作为典型的现实性栏目,关注社会最新热点事件,以学者之笔写社会之思,及时回答读者关注的现实问题。如2020年10月12日的“新论版”,“新论”栏目作为头条,刊发了对“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建议类文章,读起来比较硬;“热点思考”栏目刊发了对科创精神的两篇解读文章,读起来比较软;它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共同增强了版面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不同类型的理论学习需要。

2.党报理论版的栏目设置要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读者参与媒体内容生产的诉求与日俱增。党报理论版也应该与时俱进,设置与读者互动的栏目,有针对性地为读者进行答疑释惑。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让读者对作者进行提问,可以就某些观点进行商榷和探讨,共同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二是让读者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编辑提问,请编辑邀请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答疑释惑,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主动设置趣味性强的栏目,或以留言的方式简明扼要地表达新观点,或以故事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宣传精神文化,或以图片的形式直截了当地展现历史进步,丰富理论版的表现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理论文章。

在增强互动性方面,《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设置了“争鸣·一家言”“争鸣·回音壁”栏目,读者可以对某个学术问题或已发表的文章进行观点争鸣,可以反驳学界的某个概念设定,或者反对作者的某个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006年11月27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发了《学者称“天皇”“国民党军”等提法不科学》一文,对我国的抗日战争史著作中沿用过去很多并不科学的提法提出质疑,如“事变”“天皇”“国民党军”等,认为这些提法要么沿用了日本的一些提法,要么沿用了国共战争时期的很多用语,认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应该尽快改正过去不科学的话语系统。

在增强趣味性方面,《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设置了“名家留言板”“老一辈故事”“图说奔小康”栏目。如2020年9月14日的“新论”栏目,摘编刊发了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发言,指出放任自由的全球化不可持续。同期还在“图说奔小康”栏目中刊发了《政策‘明白袋暖人心》一文,以图片展现了2003年蒙城县农民收到“明白袋”解释中央惠农政策时的喜悦心情,言简意赅,图文并茂。

三、注重字体搭配,布局疏朗

毛泽东指出,“《时事简报》是极大黑墨字,稀松七八条,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是真正群众的读物。”这可被理解为从群众立场提出的隐性要素创新。的确,字体、字间与行间的距离会影响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帮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和增加审美快感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就字体而言,不同的字体带来的阅读体验不同,如楷体相比宋体更显疏朗。字体的变化、与字体字号相匹配的字间和行间距,能增加版面的美感和阅读的舒适感。另外,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在不同字体间进行搭配。如,正文一般使用宋体,“本文语粹”“读者信箱”“编著者言”等文章的附加元素则使用宋体之外的字体,与正文形成区别,丰富版面语言,避免单一化,增加美感。

另一方面,字体、字间和行间距应与文章内容相互配合,以呈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主题比较严肃的文章适宜使用正式感较强的宋体,行间距不宜过大,弱化字体和行间距在排版过程中的存在感,有利于突出文章本身的重要性;主题相对轻松的文章适宜使用楷体或者仿宋等艺术感较强的字体,行间距可以适当增加,总体上增强排版的艺术性,有利于增强阅读体验的审美快感。

如《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新论版”头条,正文通常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党中央最新文件精神等内容为主,使用宋体,常规行间距;而与之相搭配的“本文语粹”,则通常使用楷体,行间距较大,把正文中精华的语句提炼出来,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又如,“茶话版”的文章通常主题较为轻松,多对社会中的新现象、学界中的新概念、生活中的新事物进行描述或分析,一般使用楷体,多篇文章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版面上,形成相对疏朗的版面布局,视觉效果更为美观,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马克思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实践是理论之源,党报理论版的活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隐性要素的创新需要立足人民群众立场,对版面、欄目和布局等进行相应的创新,巧妙搭配,满足群众的理论学习、宣传和组织需要。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研究”(项目编号:18CDJ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国平.浅析新闻党性原则的发展轨迹[J].中国广播,2011(06).

[2]肖曜,梁锋.新闻工作者是建设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J].新闻前哨,2013(06).

【编辑:甘露】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政治性吸引力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
寄小读者的信
夜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