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创新与突破

2021-07-14 03:52李京盛
传媒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影视剧题材影视

李京盛

202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并且,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到两点,一是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重要论述,对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高党史题材影视创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今年是党史题材创作的重要一年,具有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播出密集、宣传声势浩大等特点,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陆续播出,并将取得较强的社会反响。在当前党史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创作、宣传等方面已具备良好发展环境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思想和质量上的新突破,对行业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可谓恰逢其时。

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方面的思索和影视界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近期优秀党史作品的创新点,总结五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创新思路,为行业创作此类题材电视剧精品力作提供参考。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有青春化表达

随着主创人员与历史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创作出的剧目笔调越来越重,手法越来越传统,党史题材的面目也变得越来越凝重。但革命历史本身并不因为年代久远而越来越老,创作者们要找到青春化的表達方式,改变党史题材影视创作越写越老化、越写越重复的情况。

青春化表达对党史题材创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党史题材的青春化表达,要明确中国革命历史自带青春属性,这是对党史题材进行青春化开掘的本质所在。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场青春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留下的丰富思想遗产,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青春的基因。在表达这场青春革命时,如果没有青春激情,没有青春笔法,没有和当代青年产生共鸣,如何能让年轻人感兴趣?当下的年轻人面临着求学、择业等重要的人生选择,在共同的人生问题面前,影视剧要让百年前和百年后的青年相互了解,让当代青年从革命青年身上看到对人生道路选择有价值、有启发的内容,获得情感共鸣和精神启迪。

其次,党史题材的青春化表达,不仅是面向年轻受众而进行的青春化打扮,而是要找到打通当代青年和近代革命者的思想共识和情感通道。近代革命者大多是青年,具有青春的理想、冲动、热情等特质,这些是革命先驱的革命动力之一。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青春》,语言之激昂、情绪之饱满:“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春是革命口号,是革命动力,是革命激情。今年以来,无论是《觉醒年代》,还是即将播出的《大浪淘沙》《红船》《光荣与梦想》等党史题材电视剧作品,都有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青春化阐释,能够让当代青年挖掘出与革命前辈内涵相同的思想共识。

再次,青春化表达还需要找到一条能够让年轻人贴近党史的影视化、艺术化的情感通道。年轻人在评价喜爱的影视作品时乐于用具有激昂状态的“燃”一词。然而,当前大多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往往过于理性,与当前年轻人之间存在一定隔阂。因此,如何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燃”起来,是当前此类题材影视剧创作需要着重关注的点。对此,党史题材艺术创作可与当下年轻人的话题性有机结合,关注当下年轻人的处境,把握青春化表达的内涵,从而能够打动年轻观众,缓解其内心焦虑,助力其实现正确的人生选择。影视剧创作者要在青春化题材选择、青春化表达、青春化人物塑造上下功夫,革命历史题材才能有更加青春的内容。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有对客观事实的主观抒情

党史题材创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宏大叙事、纪实手法、尊重事实。但纪实手法并不是像纪录片那样去还原历史。目前部分党史题材作品存在的问题是“实有余而史不足”,过于纪实导致影视创作的艺术想象力和对题材的主观抒情不够。

首先,主观抒情要求影视创作者对党史拥有饱满的情感,在用镜头语言向年轻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并非一定要同纪录片一般还原历史,而要在影像表达中有态度、有崇拜、有激情。其次,影视作品在呈现历史时,需要有修辞和艺术成分介入,可加入具有饱满情绪状态的史实人物和故事。今年即将播出的几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理想中的中国》和《百炼成钢》均饱含高浓度的情感,不仅展示出真实的革命历史情节,还营造出浓郁的历史场景与社会环境,并投入了饱满的情绪。再次,在情节讲述和场景营造的基础上,把史实升华成对革命历史的情境化表达,力求让观众进入历史想象,产生情感共鸣。主观抒情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是对重大革命历史深入了解后注入的深刻敬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挖掘价值制高点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价值制高点是散发出具有感染当代观众的艺术魅力。以往部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品,往往先描述人们受到剥削压迫、吃不饱、无房住的困难条件,渲染走投无路参与革命的情况。而随着近代史研究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当前建党1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更多开始从价值高度入手书写革命。比如,《觉醒年代》中的革命者先驱,不是因为缺衣少食而参加革命;即将播出的《一大代表》《大浪淘沙》中早期的中共领导人,也不是因为物质匮乏而走上革命道路。引导他们走向革命的,是先进思想,是共产主义,是对国家、中华民族的深切关怀和热爱。

此前影视创作者对重大革命历史的写法是找活路,而如今则是找出路,为民族伟大复兴找到新的出路,为天下人求解放,为天下人谋幸福,这才是革命历史题材当中所蕴含的价值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取得让全世界钦佩的成绩,正是因为党是建立在人类的价值制高点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想与年轻人产生共鸣,在价值表现上一定要具有思想光芒,有照耀力和穿透力。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追求“熟悉的陌生感”

许多观众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内容重复、千篇一律,叙事方式、呈现形式相似。“熟悉的陌生感”正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在建党100周年之时,已有五六部作品都是党史题材,革命主题能为创作者带来无尽的创作源泉,但面对相似题材,如何进行差异化表达则是需要创作者深思的问题。这便要求创作者处理好熟悉与陌生的关系,在相似主题和创新叙事之间找到艺术表达的新手段,在本质不变、历史不变的情况下,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习惯,让党史题材常写常新,是影视创作者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要传承下去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必须要学会的本领。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解决好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如何处理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是需要创作者们攻克的难关。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党史题材创作的“丰收年”。党史题材即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需要呼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主线。今年年初,部分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进入播出序列,《觉醒年代》让党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在建党100周年的展播活动中一炮打响,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创造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的新思想高地和艺术高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虽然《觉醒年代》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当前党史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艺术虚构度还不够。艺术虚构度是用艺术想象力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表达再上新台阶。影视创作者要在党史题材和历史空白处发挥更大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虚构力,让党史题材作品不断高质量发展。

从党史题材创作历程来看,我国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近几年屡屡出现的爆款作品,也得益于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如何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获得年轻观众喜爱的不断探索。相信在深刻的思想内容创作与创新艺术表达的双重指引下,未来将会有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并能与市场价值和观众喜好相结合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影视剧题材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