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情境的运用与备考策略

2021-07-14 12:18李富明李慎中
地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沙地考查情境

李富明 李慎中

摘 要:高考“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载体来实现的。本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框架,结合学科特点和高考核心功能,厘清地理试题情境的内涵及分类,以高考试题为例探析地理情境的学科化设计特点及路径,提出基于情境化的地理备考策略。

关键词:地理情境;设计路径;备考策略

情境是实现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载体。本文尝试在厘清地理情境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以地理高考试题为例探寻试题情境的学科化设计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一、地理情境的内涵及分类

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1]。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结合学科实际,地理试题情境可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2]。生活实践情境主要包括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社会生产情境、生态建设情境等),学习探索情境主要包括以新材料、新问题为背景的地理学习情境和以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为背景的地理学术情境。

地理高考试题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情境活动来考查“四层”内容的表现水平和“四翼”要求的不同层级。基于情境的复杂程度,高考試题中的情境活动可分为简单的情境活动、综合的情境活动和复杂的情境活动三个层次。简单的情境活动是指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基本问题的情境活动;综合的情境活动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情境活动;复杂的情境活动是指在学科思想引领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应用性、开放性地理问题的情境活动。

二、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化适用特征

1.无“情境”不命题是常态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或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学科思想和核心价值为引领,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展现学科素养水平已成为常态。近年来高考试题都非常注重精选典型区域、营造复杂问题情境,系统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现以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探析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特点及设计方式与路径(表1,表2)为复习备考提供依据和支撑。

据表1、表2可以得出:地理高考多选取反映时代主题、生产生活、生态建设、学术研究的素材构建适于核心素养测评的真实情境,体现了情境化命题的普遍性。试题以情境活动承载“四层”考查内容、体现“四翼”考查要求,还原地理知识的产生与应用过程,导向问题解决与实践能力的测评,体现了情境化命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理高考试题凸显学科特点,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建情境,使“信息获取—信息整合—分析、解决问题”成为解答试题的关键路径,以此深化地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2.关注生产、生活、生态,设计综合性情境活动

例1.(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1~3题)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 1~3 题。

【情境创设】试题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模式设计生产情境,以示意图和文字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信息考查治沟造地的目的、作用及其地理特征,对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及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体现了考查要求的综合性。

例2.(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Ⅲ卷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图2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参考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情境创设】试题选取马来西亚开发最大锡矿坑为休闲城的素材创设综合性情境,以区域示意图和文字材料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考查休闲城的位置优势、开发条件、客源市场及开发模式的优点,体现了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重在检测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区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观念,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

例3.(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44题)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3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参考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情境创设】试题围绕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构建生态建设情境,图文信息简洁,但问题综合性强,突出对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核,体现了考查要求的综合性、应用性。解答问题需要在人地协调观引领下,运用人地关系原理综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差异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从平衡、协调的角度提出防控策略,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从而认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融入探究、劣构、学术,设计复杂性情境活动

例4.(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9~11题)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1.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参考答案:9.A  10.A  11.B

【情境创设】试题以堪察加火山群林线、雪线对气候变化、火山喷发的响应为主线,创设复杂的学术情境。首先给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这一矛盾的地理现象创设劣构情境,让考生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判定其形成机制。随后,又引入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林线、雪线的变化问题,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地理因果分析对蕴含其中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关系”做出判断。试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思维素养和辩证思维能力。

例5.(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Ⅲ卷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減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4所示。图5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4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情境创设】试题素材来自“1898—2014年毛乌素沙地湖泊面积”一文。命题选用论文中的两幅统计图及主要研究线索作为信息载体构成复杂性的地理学术情境[4],以毛乌素沙地环境变迁为主线考查湖沼、风沙景观演变的过程、原因,并对未来沙地景观的变化做出趋势预测。第(4)题设计劣构情境,以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对人地关系作出价值选择及阐释,需要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水平。各小题情境活动层次及其对应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如表3所示。

三、构建情境化的地理备考策略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汤中需溶入盐才能有滋有味,只有将知识纳入情境中,才能在体验、感悟中被激活与重构,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与价值认同。

1.借助新情境,培养关键能力

情境和情境活动是高考试题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载体。同理,情境化教学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形成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机械重复和简单压缩。浅层次的重复再现、强化记忆只是知识点的熟练而已,学生在思维和方法上不会有质的提升。复习备考应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知识结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用热力环流原理可具体分析局地的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进而推导大尺度的季风环流、沃克环流、亚洲高原季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乃至全球行星风系。在这条“热力环流”贯穿的逻辑链中,既有“同理可证”的求同思维,又有下垫面因素渐趋复杂化的综合思维进阶。又如,对于“山谷风”,可以2020年山东模拟卷第12~13题为原型补充材料构建新情境,从区分山风与谷风、比较风力大小、判断风向及季节、分析转换时间及成因等角度综合分析。

与高考情境活动以文字或符号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不同,教学情境活动还应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等形式进行,因此,要致力于改变学习方式,用活动引领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展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学会提出和解决问题,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互动探究。

2.引入现实情境,促进思维进阶和素养升级

高考地理试题多围绕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话题选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地理元素设计典型任务,使考生认识地理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因此,复习备考要关注地理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知识来源,有意识地引入现实热点,精选真实情境案例,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问题产生的地理背景,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问题,以人地协调观为指导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情境案例可以从学术素材、社会热点、生活实例中选取,也可以根据经典试题加工改编,如下列案例。

情境1:时隔五年,2021年3月18日北京又出现沙尘暴天气(北京沙尘天气视频)。

问题链:①何为沙尘天气?②沙尘天气是怎么形成的?③为何春季沙尘天气多发?④北京的沙尘从哪里来?⑤沙尘天气如何避免“吃土”?⑥从人地协调的角度,为减少沙尘天气提出可行建议。

情境2: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在三星堆遗迹中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以及各种动物像。

问题链:①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三星堆遗迹出现大量青铜器物的原因(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铜矿丰富的原因;发达的铜铸造技术)。②试分析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差异显著的地理原因(从地理位置、地形及古代交通运输等角度分析四川盆地对外联系的封闭性)。

应对核心素养时代的新高考,实施情境化备考的基本思路:①精选案例素材,设计真实地理情境(有时间、空间、情节和问题);②引导学生将真实情境转化为地理问题,如追问式的问题链、发散式的问题组、聚焦式的问题群。学生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就是自我引导、主动建构的过程;③借助地图工具和学科思维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寻找地理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感悟学科独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发展地理核心素养;④通过展示、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归纳、反思和自省能力;⑤将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迁移、推广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形成举一反三、迁移变通的能力。

3.多途径加强积累,建立情境资源库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巧于借力、逐步积累建立自己的地理情境资源库。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政府部门官网、知网、教学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获取情境素材;也可以关注《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期刊,从中搜寻优秀教学情境资料;还可以通过专家报告文稿、试题、教学设计等途径获取情境资源。

教师要通过资源加工与整合将情境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优化地理情境创设、改进情境活动设计,采用问题探究、主题学习和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探究和操作中领悟地理学科思维模式与探究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素养升级,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本文为相炜地理研究室团队研究成果之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史晨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2019(12):65-69.

[3] 唐永强,刘树材,陈延松.“等级考”背景下绘图类试题备考品析[J] .地理教育,2021(06):24-31.

[4] 徐丹蕾,丁靖南,任永秋.1989—2014年烏素河地湖泊面积[J] .中国河漠,2019,39(06):40-47.

猜你喜欢
沙地考查情境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风滚草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