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角伸展式习练不当导致身体伤害的运动解剖学分析①

2021-07-16 07:47黄坤张佼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式侧向练习者

黄坤 张佼

(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大连 116001;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辽宁大连 116024)

现代瑜伽体式练习往往被认为是一项温和、非创伤性的运动,当进行练习时,其几乎没有风险和副作用[1-3]。瑜伽练习者每年的损伤人数较少,且严重损伤的发生频率较低[4]。但近年来随着瑜伽的广泛传播和练习者的日益增加,有关瑜伽伤害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伤害通常由于练习者的极端活动,或者练习者原本存在某些身体疾病造成。Swain T.A.与McGwin G.认为尽管练习瑜伽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练习瑜伽而受伤的风险依然存在[5]。瑜伽损伤一般为肌肉骨骼损伤或者扭伤、拉伤[6]。一些研究明确指出肩膀、下背部、膝盖为最容易发生损伤的身体部位[1,6]。瑜伽练习不当而造成身体伤害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深入理解瑜伽体式,进而指导瑜伽参与者正确习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三角伸展式

三角伸展式(Utthita Trikonasana)是瑜伽经典体式之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流派,体式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图1、图2分别为艾扬格展示的不同时期的三角式。图3为Sri K Pattabhi Jois传承的阿斯汤加流派瑜伽的三角式。

1.1 体式的形态分析

如图1、图2所示,有别于传统的做法,艾扬格瑜伽体系对体式的要求更加细致。与传统的做法最明显的形态差异表现为艾扬格瑜伽的三角式,双脚分开的距离明显加长。身体以髋关节为中心侧向弯曲,骨盆侧向倾斜的更加明显,同时尽量保持骨盆没有转动和前倾,双侧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平面与身体的冠状面尽量平行。理想状态下,脊柱与双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在冠状面上保持垂直状态。由于减少了骨盆转动和前倾,所以腰椎前屈幅度减小,而扭转幅度加大。如图2所示,艾扬格瑜伽后期的三角式,身体躯干无法平行于地面。如图3所示,阿斯汤加流派的三角式基本上代表了三角式的传统形态,即体式要求双腿站立,双脚分开,间距大约1m。以左侧为例,左脚略外旋,或左转90°,右脚略内扣或不内扣,身体以左侧腰、髋为中心,在冠状面向左侧弯屈。骨盆向左侧倾斜,同时向左前、下方转动。双侧手臂伸直,左侧手掌向下靠近脚踝,或完全落地,右侧手臂向上,双臂大致在一条直线上,相对延展。一般要求眼睛看向右手方向,左肩大致位于左足的正上方。胸腔打开并朝向正前方,脊柱整体向头部方向延展。脊柱一般平行于地面,让整个身体在一个水平面上保持伸展。

图1 艾扬格三角式(早期)

图2 艾扬格三角式(后期)

图3 Sri K Pattabhi Jois指导的阿斯汤加瑜伽三角式

图4 脊柱构造

图5 腰椎构造

1.2 体式的运动解剖学分析

1.2.1 脊柱、骨盆及髋关节运动情况

脊柱、骨盆及髋关节运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三角式中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的运动情况

1.2.2 体式的运动解剖学分析

如图4、图5所示,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4部分组成,整体上具有一定自然曲度。椎体之间有椎间盘,它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椎间盘的中间是髓核,周围是纤维环。椎体周围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所包裹。相邻椎骨的椎下切迹和椎上切迹、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及周围的韧带等构成椎间孔,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穿行。腰椎节段包括5块椎体,在前屈、后伸动作中运动幅度较大,而在侧屈、旋转动作中,运动幅度较小[1,5]。

三角式中身体的运动模式,尤其是脊柱和骨盆的运动模式,相对比较复杂。如图6,以左侧三角式为例,进入体式之后,首先是左侧髋关节外旋、外展,同时左侧膝关节伸直。骨盆向左侧倾斜,同时略微向左侧前、下方倾斜转动。脊柱整体上是向头部方向伸展运动的。腰椎部分的运动方式,不是单纯的侧向屈曲,而是一种同时包含了前屈、左侧屈、左侧扭转的复合运动。胸椎部分和颈椎部分,做出右侧扭转的运动,从而使胸廓转向正前方,头部转向上方。在进行这个体式的过程中,髋关节、脊柱、骨盆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身体的左侧弯曲动作。

图6 三角式示范侧面对比图

人体腰椎部分脊柱侧向屈曲仅约5°,幅度比较小。体式完成后,脊柱与地面基本平行,身体侧向弯曲主要靠腰椎的扭转和前屈来完成。脊柱比较灵活的人,腰椎部分的左侧扭转幅度可以相对较大,体式完成时,骨盆的运动幅度可以相对较小。从外观上看起来,骨盆向左侧前下方的倾斜转动相对不是很明显。而身体比较僵硬、腰椎部分活动不灵活的人,在做这个体式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到双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形成的平面,与人体直立时的冠状面存在较大的角度(如图6)。

2 运动损伤分析

三角式是身体的侧向弯曲,而不是脊柱的侧向弯曲。各个瑜伽流派对这个体式的要求都是强调保持脊柱的伸展,尽量避免脊柱的侧弯。身体的侧向弯曲是由腰椎、骨盆、髂关节的共同协调运动完成。由于腰椎的侧向弯曲和扭转运动的幅度都较小,无论一个人的身体灵活度如何,做这个体式的时候都需要骨盆的适度前倾和转动,从而带动腰椎自然地向一侧扭转和前屈,让身体呈现出向侧方的弯曲和伸展,并尽量平行于地面。骨盆作为这个整体运动的中心,它的自然倾斜和转动运动尤为重要。传统瑜伽体系,如阿斯汤珈瑜伽,做三角式的时候更加强调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运动。进入体式的时候,髋关节外旋、外展,骨盆倾斜、转动,脊柱的侧屈、前屈、扭转、伸展等同时进行。骨盆的侧倾、转动和前倾动作是自然出现的。身体僵硬的人,骨盆侧倾的幅度会比较小,而转动和前倾的幅度会比较大。身体灵活的人,骨盆侧倾的幅度会较大,而转动和前倾的幅度会比较小。这种运动模式不会对某个身体局部造成过度的压力,因此不容易造成关节或韧带的损伤。

在某些瑜伽体系中,做三角式的时候,在躯干两侧保持均匀延展的同时,会要求尽量避免骨盆的转动和前倾。这样的运动模式中,身体要做到侧向弯曲,骨盆必须最大幅度的侧向倾斜,髋关节的外旋、外展也必须做到极限。即便如此,体式的最终形态,脊柱和地面也无法做到完全平行。图1和图2是艾扬格大师在不同时期的体式动作,对比可见,他早期的三角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做法。而后期的三角式,骨盆转动和前倾的幅度已经明显减小,但躯干与地面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角度。

体式动作由整体的运动模式所决定,如果限制骨盆的转动和前倾,进入体式后还要追求躯干尽量平行于地面,这不仅会给髋、膝关节造成过度压力,更会使腰椎节段代偿性地增加侧屈、前屈和扭转幅度,对腰椎造成压力。对于身体僵硬的人,如果习练不当,极易造成相关身体部位的损伤。

腰椎节段的过度侧屈会使椎间孔缩窄,并对腰椎间盘造成巨大压迫。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会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变,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的纤维化、钙化或骨化等。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就停止生长,并开始变性。髓核大致在30岁以后逐渐开始变性,50岁以上时这种改变更加明显。年龄偏大且已经具有腰椎和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人群,在习练三角式时,如果练习不当,过度的压力会直接造成腰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7-9],或者使原有的此类情况加重。过度侧屈,或者腰椎在后伸位的侧屈,可使椎间孔缩窄,严重时会对脊神经造成卡压,引起局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年轻且身体状态良好的瑜伽练习者,即便初期不会感觉到相关问题的出现,但随着习练日久,慢性的运动损伤也难以避免。

骨盆过度侧倾,髋关节被迫过度外旋、外展,往往会造成相关肌肉痉挛和疼痛。对于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为薄弱的练习者,过度外旋、外展不但有可能造成肌肉损伤,甚至还会引起髋关节卡压,造成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除引起局部疼痛外,还会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

步幅过大会增加支撑腿的力矩,对膝关节造成过度的压力,容易引起膝关节超伸,进而会造成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软骨磨损、退变的概率明显升高,严重者会造成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带来严重后果。

3 建议

瑜伽体式的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状况,采用适当的练习强度。瑜伽练习中造成的伤害,根本原因在于练习者过于追求体式的完美和难度,而忽视了自身的身体局限。

三角式虽然是相对安全的体式,适合大多数人群,但是为了减少伤害的产生,应该尽量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调整,使得每一个简单的伸展、屈曲、扭转等动作都保持在身体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咨询教练后重新进行体式练习。

初学者往往存在躯干肌肉力量不足、肢体平衡能力弱、身体僵硬、关节活动度受限等问题。在练习三角伸展式时,建议最好采用图3中的传统方式,这样比较安全。艾扬格体系的练习者,可充分借助瑜伽伸展带、椅子,或者瑜伽砖等辅具完成体式。必须注意避免脊柱的过度侧向弯曲,要理解“收卷尾骨”这个口令的含义,切忌在腰椎后伸位做侧屈。髋关节过度外旋、外展,膝关节超伸等不良姿势也应当避免。

猜你喜欢
体式侧向练习者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一起飞机自动改平侧向飘摆故障分析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