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无锡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①

2021-07-16 07:47周玉亮李博殷洁森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无锡市体育项目无锡

周玉亮 李博 殷洁森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无锡 214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民俗活动、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助力乡村振兴活动[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拉动乡村发展和建设,需要以体育旅游为依托,利用体育旅游景点、区域环境、地域地貌、赛事资源及政府政策支持等优势,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旅客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而无锡作为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2017年,无锡市积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实现全市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超过300亿元[2]。无锡位于长三角地区,具备旅游资源丰富,集交通、体育设施、体育赛事为一体的城市优势,同时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众多,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和助力乡村振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文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研究无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状,并提出具体发展的路径,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1 无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条件优越

无锡市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包括太湖山水景区、湿地公园、影视基地、农业生态园、佛教主题区域等一系列自然旅游景点,2017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无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分批培育建设15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3]。无锡市致力于打造集物联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旅游风情、历史经典及其他类高端制造特色小镇,其中江阴新桥镇列入首批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除此之外还包括拈花湾体育特色小镇等,同时无锡拥有多个大型设施完备先进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交通配套设施完善,作为“太湖明珠”,无锡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上体育项目的开展,这些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无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政策基础。

1.2 人文资源的天然优势

无锡生活着土家族、苗族、回族、壮族和侗族等53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拥有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文化,不仅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旅游者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规划》中提出的。因此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可知,无锡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众多,在无锡市常住总人口数量中,少数民族占比0.8%,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为依托,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加上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土家族的毽球、抢贡鸡、荡秋千、踩竹马、踏木桩、划龙舟;苗族的射弩、舞狮子、赛马、爬花杆、跳芦笙;回族的武术、踩高跷、木球、斗牛、摔跤;壮族的舞彩龙、耍狮子、抛绣球、打陀螺、龙船赛、打扁担等各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资源和基础,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的眼球。

1.3 政策支持与赛事活动多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场地设施,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推进民族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4]。目前,江苏已建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12个,江南大学无锡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目的是进一步积极推动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江苏省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依托,经常性举办全省比赛,2010年至今,江苏共举办单项或多项综合性赛事21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功举办9届,其中珍珠球、毽球、板鞋竞速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省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赛事的良性促进下,能够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带动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从而有效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 无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中的不足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缺乏

无锡市生活着53个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但是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挖掘和开发,体育旅游中开发利用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大多是出现在比赛上或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据调查,在无锡各大景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形式单一,而且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景区为数不多,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江阴新桥镇的海澜飞马水城及蠡湖风景区的划龙舟。这些项目都是以表演和比赛的形式展现,没有让旅客参与其中,旅客体会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独特魅力,如果加大开发力度,挖掘多个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会增加旅客停留时间,使游客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文化,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感,增加旅游消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从无锡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来看,无锡目前旅游人才缺口为200万,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急缺[2],目前体育旅游是一门新兴的产业,也是一门专业,无锡市内有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开设旅游专业,针对旅游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但是没有一所学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这些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对体育旅游项目缺乏了解,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专业实践上都无法满足行业的要求,而且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数量有限,真正投身于旅游行业且专业素质强的人寥寥无几,懂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5],所以要想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2.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度低、品牌形象弱

无锡作为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没有充分结合、利用无锡旅游资源优势,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单一和缺乏,产品设计不够新颖,很多具有古老气息的体育项目被现代人演绎之后失去了原始的味道,没有很好地诠释出民族特色,一些以节日为载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举办的赛事和活动周期太长,在时间上和游客的实际情况出现“错位”和“冲突”[5],而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以观赏性的形式呈现,对游客的开放力度不够大,游客不能亲身体验项目带给他们的乐趣,深入了解度不强,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难以吸引大量消费者,在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选择上,缺少特色和文化内涵,没有与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结合和展示,推广力度不够,创造意识不强,而且每个民族独特的服饰和工艺品过于平淡,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无法带动相关的旅游产业发展,降低旅游经济效益。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3.1 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色小镇

在国家层面和规划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群众文化获得感增强,当地经济效益提高。2017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3~5年内分批培育建设15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今现有无锡蠡湖小镇、无锡灵山禅意小镇、阳山桃源风情小镇、湖父茶旅风情等特色小镇,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在政府培育特色小镇的趋势下,利用无锡市丰富的少数民族人口资源,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小镇。在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继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必须打造特色乡镇,大力构建培育“龙舟小镇”“陀螺小镇”等,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品牌”举行大型体育表演和赛事,这种展演不仅仅要让游客感受到传统体育的魅力,而且要呈现出少数民族体育独具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应该寻求深厚的民族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3.2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意识,强化体育旅游营销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借助无锡的城市竞争力优势和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资源,通过网络及国内外主流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信息,与各个媒体机构平台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组织机构合作交流,积极推广无锡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意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表1所示。

表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主要节日统计表

借助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赛事活动和演出,使大量观众和游客参与其中,通过体验营销让游客体验无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和文化,获得直观的认识,提高无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相关旅游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富起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3.3 注重挖掘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中提出要“挖掘培养乡土化本土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之一也应该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战略去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更是离不开相关的体育人才,因此,深入挖掘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无锡开设旅游专业的高职及本科院校有8所,但是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院校一所也没有,要想解决无锡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当地的体育院校和旅游专业院校合作,构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实践基地,同时增设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加强体育旅游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当地政府和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人才和专家承担相关教学,针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技能和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构建以学校为主,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为辅的共同协作的培养模式,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成长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4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符合体育强国思想。无锡的体育旅游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要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挖各民族文化内涵,让各民族体育项目与民族文化融合匹配,利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特色,建设“特色村、特色乡”,开展无锡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营销宣传,注重挖掘、培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人才,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仅以无锡市为例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路径,研究面较窄,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还需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以实现“以体振乡、以乡兴国”的发展目标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

猜你喜欢
无锡市体育项目无锡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成语魔方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