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果树害虫发生动态与生物源农药防治技术研究

2021-07-16 06:36刘雪莹高其琴吴江波张伯虎邹佩华李怡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虫防治效果乳油

刘雪莹,王 欣,高其琴,吴江波,侯 伟,张伯虎,邹佩华,侯 猛,袁 涛,李怡萍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2. 乾县农业科技中心,陕西乾县 713300;3. 旬阳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旬阳 725700;4. 宜川县农业科技中心,陕西宜川 716200;5. 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宝鸡 721001; 6.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渭南 714000)

苹果黄蚜(Aphiscitricolavan der Goot)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1],寄主为苹果、梨、山楂、李、杏等蔷薇科果树[2]。苹果黄蚜以成蚜和若蚜聚集在新抽枝条顶端、嫩叶上危害,导致叶片向下弯曲或稍横卷,严重影响新梢生长[3]。该虫在陕西1a发生10余代,以卵在苹果枝条裂缝、芽苞附近越冬。翌年苹果芽萌动时卵开始孵化,5-6月春梢抽发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时期[3]。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u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细蛾科(Gracilariidae),广泛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为亚洲特有种[4],主要危害苹果,其次危害海棠、梨、桃、樱桃等果树[5]。金纹细蛾以幼虫潜入叶背取食叶肉,使叶背表皮鼓起皱缩与叶肉脱离,被害部仅剩表皮[6],严重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结果[7]。该虫在陕西1a发生4-5代,一般第5代危害不严重,以蛹在被害落叶内越冬。翌年春季苹果发芽时出现越冬代成虫,7-8月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时期[8-9]。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苹果黄蚜和金纹细蛾的主要方法,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不断增强,进而造成常规药剂防治效果较差,给防治带来新的挑战[10-13]。生物源农药因具有自然降解快、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果农对生物源农药的使用技术了解较少,没有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以至于盲目多次使用导致防效不佳。因此,明确防治时期并筛选有效生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陕西白水的苹果产业发展较快,苹果黄蚜和金纹细蛾是该地区苹果园发生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防治技术,本研究通过调查陕西白水苹果黄蚜和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筛选高效的生物源农药,以明确两种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科学使用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为苹果黄蚜和金纹细蛾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保障陕西苹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苹果黄蚜发生动态调查

2018年3月至11月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进行苹果黄蚜发生动态调查,在试验站选取3个果园(果园1:富士品种,树龄7 a;果园2:富士品种,树龄13 a;果园3:富士和秦冠两种品种,树龄7 a)。调查无翅蚜时,每个果园5点取样,每点任选5棵树,每棵树调査东、西、南、北、中5个固定方位,每个方位固定3个1 a生或者2 a生的新梢,记载每个固定新梢上端部10 cm枝条或顶梢5~10片叶的蚜虫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有翅蚜时,每个果园挂5个黄色粘虫板(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7 d调查1次,记录粘虫板上的虫数。如调查期间遇刮风、下雨等不良天气,可以适当提前或推后调查时间。

1.2 金纹细蛾发生动态调查

在试验站选取3个果园(试验时间、地点、果园品种及树龄同上)。调查幼虫时,取样方法同上,每个方位调查树冠上中下3个部位(或外堂、中堂和内堂),每个部位随机抽取10个叶片,记载10片叶子上的虫斑数,每7 d调查1次。调查成虫时,每个果园挂5个性诱剂诱捕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雨水屋型诱捕器),每7 d调查1次,30 d换1次诱芯,记录每个诱捕器内的虫数。如遇不良天气,适当提前或推后调查时间。

1.3 苹果黄蚜防治田间生物源药剂筛选

2018年5月15日至5月23日于陕西省乾县苹果园(富士品种,树龄5 a)进行苹果黄蚜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供试药剂见表1。

表1 药剂及生产厂商Table 1 Pesticides and manufacture

共12个药剂处理,用手动喷雾器(宇农3WBD-16)施药,并设置清水作空白对照。每处理为1个小区,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调查3棵树,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个枝条挂牌标记,施药前调查记录各枝条顶梢3片叶上苹果黄蚜活虫数量,并在施药后1 d、3 d、 5 d、7 d各调查1次。通过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来评价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4 金纹细蛾防治田间生物源药剂筛选

2018年7月18日至8月3日于陕西省乾县苹果园(富士品种,树龄5 a)进行金纹细蛾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供试药剂见表2。

表2 药剂及生产厂商Table 2 Pesticides and manufacture

共8个药剂处理,用手动喷雾器(宇农3WBD-16)施药,清水作空白对照。每处理为1个小区,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调查3棵树,每棵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选取2个带虫新梢枝条挂牌标记,施药前调查记录各枝条全部叶片上的金纹细蛾虫斑数,并在施药后5 d、 10 d、15 d各调查1次。通过计算新增虫斑数和防治效果来评价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新增虫斑数=药后虫斑数-药前虫斑数

防治效果=[(对照区新增虫斑数-处理区新增虫斑数)/对照区新增虫斑数]×1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苹果黄蚜发生动态

2.1.1 苹果黄蚜无翅蚜发生动态 苹果黄蚜无翅蚜在3个果园中的平均发生动态见图1。由图1可知,4月下旬苹果黄蚜无翅蚜开始危害,5月上旬发生数量急剧上升,在5月15日达到第1个发生高峰期,也即全年发生量最高峰,百梢虫量平均1 552头,随后发生量开始下降。6月10日达到第2个发生高峰期,但发生数量明显低于第1个高峰,百梢虫量平均776头。此后无翅蚜的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8月下旬少量回升,9月中下旬逐渐下降直至成为越冬卵。由此可知,苹果黄蚜无翅蚜在陕西地区1 a内的大发生时期为5月和6月。

2.1.2 苹果黄蚜有翅蚜发生动态 苹果黄蚜有翅蚜在3个果园中的平均发生动态见图2。由图2可知,同样在4月下旬苹果黄蚜有翅蚜开始危害,在5月15日达到第1个发生高峰期,单个粘虫板每周诱虫量平均20头,随后发生量逐渐下降。在6月24日达到第2个发生高峰期,发生数量低于第1个高峰,单个粘虫板每周诱虫量平均13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有翅蚜的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少量回升,9月中下旬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由此可知,苹果黄蚜有翅蚜在陕西地区1 a内的大发生时期为5月和6月。

2.2 金纹细蛾发生动态

2.2.1 金纹细蛾幼虫发生动态 金纹细蛾幼虫的平均发生动态见图3。由图3可知,5月21日首次观察到可以确认的金纹细蛾虫斑害状(纱网状椭圆形虫斑),百叶虫斑数平均1个。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危害,虫斑数缓慢增加,在7月2日出现第1个发生高峰期,百叶虫斑数5个。7月中下旬虫斑数持续增加,8月27日达到第2个发生高峰期,百叶虫斑数17个。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随着受害叶片脱落虫斑数有所减少,9月下旬至11月中旬虫斑数量又开始回升,在11月13日达到第3个发生高峰期,百叶虫斑数16个。由此可得,金纹细蛾幼虫在陕西地区1 a内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

2.2.2 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动态 金纹细蛾成虫的平均发生动态见图4。由图4可知,金纹细蛾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22日出现第1个发生高峰期,但发生量较少。5月下旬成虫数量开始上升,在6月24日达到第2个发生高峰期,单个诱捕器每周诱虫量平均1 002头。8月12日达到第3个发生高峰期,发生量为全年最高,单个诱捕器每周诱虫量平均1 344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虫数量维持较低水平,直到9月24日出现第4个发生高峰期,之后田间成虫发生量逐渐减少,10月28日以后未诱集到成虫。由此可得,金纹细蛾成虫在陕西地区1 a内的发生有4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2.3 苹果黄蚜药剂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药后1 d,电极粉2 000倍液速效性最好,防效达81.1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防效仅35.18%,其余药剂防治效果较差。药后3 d,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效提高,分别为64.43%和46.9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 000倍液达最高防效42.56%。化学农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000倍和2.5%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4 000倍液防效仍不高。药后5 d,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10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达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液、6%鱼藤酮微乳剂1 000倍液和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防效继续提高,并且均高于化学农药2.5%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4 000倍液。药后7 d,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效仍在80%以上,表现良好的持效性。 1.8%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液、6%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达到最高防效。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绿素Ⅰ号20倍液基本无效。

表3 12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3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twelve pesticides on Aphis citricola

总体来看,化学农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防效较好,生物源农药1.8%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3 000倍液、6%鱼藤酮微乳剂1 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药后的防效都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其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增长趋势最为明显,持效性最好,其他4种生物源农药的防效较差。

2.4 金纹细蛾药剂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药后5 d,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60 mL/667m2速效性最好,防效均为88.23%。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 mL/667m2和0.5%黎芦碱乳油300倍液防效在70%以上,且三者无显著性差异。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防效最差,仅为47.04%。药后10 d,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效持续提高,而其他6种药剂防效开始下降。药后15 d,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效最好且与1.8%阿维菌素无显著性差异,防效均在75%以上。2.2%甲维·氟铃脲乳油60 mL/667m2防效也较好,仍达70%。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和5%除虫菊素乳油800倍液防效较差。

表4 8种药剂对金纹细蛾田间防治效果Table 4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eight pesticides on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总体来看,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处理和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2.2%甲维·氟铃脲乳油60 mL/667m2速效性较好,药后5 d防效最高,为88.23%,持效期7 d左右。其中0.3%苦参碱水剂 400倍液喷雾在整个过程中防效均低于50%,防治效果较差。

3 讨 论

3.1 苹果黄蚜发生动态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地区苹果黄蚜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发现苹果黄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在1 a内大发生的月份基本吻合,集中在5月和6月。5月至6月白水地区温度适宜,平均温度保持在 24~26 ℃,并且正值苹果树春梢的生长期,利于苹果黄蚜的发生,而7月至8月的高温条件以及气候剧烈变化带来的降水不利于苹果黄蚜的生长繁殖。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由于果树有秋梢抽出,有翅蚜会迁回果园继续危害,但持续时间不长且危害程度较小。9月中下旬,随着温度降低与果园环境的限制,苹果黄蚜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最终进入越冬状态。这与陕西省其它地区苹果黄蚜的发生动态趋势大致相符[14-15],但仍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果树的树龄、品种及果园的水肥条件有关。

监测结果表明,5月上中旬是陕西地区苹果黄蚜的始盛期,此时苹果黄蚜的基数较低,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主要以无翅蚜为主。建议使用本研究筛选的生物源农药,并在大发生时结合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及时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苹果黄蚜越冬时期的防治以及苹果树落花后和套袋前的药剂防治。

3.2 金纹细蛾发生动态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地区的金纹细蛾进行虫情监测,探明了白水地区1 a内金纹细蛾幼虫和成虫的发生动态。金纹细蛾成虫发生低谷期与虫斑数高峰期基本吻合,两者的跟随关系明显,说明当田间成虫减少的时候,幼虫数量增多。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成虫盛发时(7-8月)白水地区平均气温分别为30.2 ℃和30.9 ℃,而金纹细蛾大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 ℃,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金纹细蛾的生长繁殖。乔晓亮等[9]对陕西省洛川县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金纹细蛾在洛川地区1 a发生5代,始发期为3月下旬,发生盛期为7月至9月,发生末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以后越冬代幼虫结茧越冬。杜凌君等[4]通过研究发现,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烟台福山区金纹细蛾成虫发生的全年最高峰。可见不同苹果种植区金纹细蛾在越冬时间及成虫盛发期等时间点上存在差异,可能与气候、地理位置以及果园的水肥管理措施有关,但生活史和习性基本相同。

由于金纹细蛾每代成虫高峰期后的7~10 d是其初孵幼虫的高峰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结合当地苹果园中金纹细蛾成虫动态,特别是峰值期的监测,预测关键时期,及时防治[16-19]。本研究发现,陕西白水地区金纹细蛾成虫第1代发生整齐,第2代发生量大,应作为重点防治时期,建议在从4月下旬开始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成虫,6月中下旬进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本研究筛选的生物源农药,在大发生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及时控制。

3.3 生物源农药对苹果黄蚜的防治

通过选取8种生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及电极粉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经比较发现,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持效性好,药后7 d防效达84.93%;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和6%鱼藤酮乳油相对于其他生物源农药对苹果黄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推荐使用以上4种生物源农药。宫庆涛等[20]开展3种果树蚜虫有效防治药剂及剂量筛选的研究,发现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同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宗会娜等[21]发现0.3%印楝素乳油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效仍高于60%,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另外,苹果黄蚜的防治应该尽量避免单一药剂的使用而产生抗药性,建议农药要交替使用,严重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及时防控,同时配合黄板诱杀、人工剪枝、释放天敌瓢虫等其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3.4 生物源农药对金纹细蛾的防治

通过选取8种生物源农药进行田间药效筛选,经比较发现,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该虫的首选,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药后15 d防效仍为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对金纹细蛾也有较高防效,同样可以推广使用。栾炳辉等[22]在室内和田间针对6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金纹细蛾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8%的阿维菌素水乳剂药后15 d对金纹细蛾的防效仍在75%以上,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20%灭幼脲悬浮剂药后5 d其防效为64.71%,药后10 d、15 d防效均降至60%以下,与其他生物源农药相比,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是频繁使用导致产生了抗性。另外,建议交替使用,并与传统常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减缓抗性的产生。同时结合修剪清园、性诱剂诱捕、释放天敌昆虫(如草蛉、瓢虫、蜘蛛)等一些配套技术综合防治。

4 结 论

本研究明确了苹果黄蚜与金纹细蛾两种苹果主要害虫在陕西白水地区的发生动态,提出最佳防治时期,同时筛选了相应的生物源农药,为果农利用绿色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了参考。苹果黄蚜和金纹细蛾在果园内常出现混合发生的局面,因此可以考虑使用本研究筛选的对两种害虫都有防治效果的生物源农药在相应的防治时期使用,即使用印楝素和阿维菌素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进行防治,既可以对两种害虫起到同步防治的效果,又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用量。

猜你喜欢
成虫防治效果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