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的迁建、保护和修缮探析

2021-07-16 17:15邹桂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

邹桂西

摘 要:由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的古建筑根据规划要求,以原状迁建的办法进行保存。进行保护性迁建的目的是延续和传承祖先遗存下来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古建筑。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构建特色城市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古迹资源。文章对南宁孔庙古建筑的迁建、保护和修缮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南宁孔庙

1 南宁孔庙迁建历史

南宁孔庙始建时间的上限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皇祐年间,时称“南宁府学宫”,已有近千年历史。府学宫在宋代为邕州学,元代为南宁路学,明清时期为南宁府学。其址最初设在仓西门外沙市,先后又迁回城内南隅、城西处,其基址经历多次迁移。南宋宝庆三年(1227),安抚使谢守明将其迁至府治北(今南宁饭店处)。淳祐八年(1248),督学使梁应龙进行大修。其间,各署府按照已形成的规制进行整修。嘉靖九年(1530),皇帝下诏祀启圣公,配以颜回、子思、曾参、孟河四人。嘉靖十年(1531),改大成殿为先师庙,中间为圣殿,两翼为东西庑,后为明伦堂,堂后设敬一亭和尊经阁,后改为启圣祠,左右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前为戟门,有泮池,有箴亭、射圃、公廨,前为棂星门,东西侧为礼门、义路,前有照壁。嘉靖十六年至二十九年(1537—1550),知府郭南、朱黼、王贞吉、吴绍志等相继重修,又在戟门左侧修建文昌祠。自此,南宁孔庙形成了完整的规制。明末兵灾后,孔庙仅存棂星门、戟门、圣殿、文昌祠,其余都被推毁废弃。

清朝建立后,南宁孔庙多次得到修缮。民国十五年(1926),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府学宫和关帝庙中的建筑大多数被拆毁,被辟为公园,仅留的大成殿也被挪作他用。

新中国成立后,批孔之风兴盛。1952年,孔子像被迁。1982年因南宁饭店扩建,大成殿被拆卸,大部分构件被存放于广西展览馆,庙内碑记则被移至南宁市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内。

为保护南宁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儒家文化,延续邕城文脉,2002年,南宁市委、市政府将迁建南宁孔庙列为南宁市文化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拉开了南宁孔庙迁建工作的序幕。南宁孔庙迁建工程于2002年立项,2004年完成工程设计,2005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于当年9月30日破土动工,2007年2月完成主体工程招标工作,2007年5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11年1月30日举行迁建落成对外开放仪式和祭孔大典。

迁建后的南宁孔庙位于南宁市著名风景区青秀山麓,占地面积约46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被誉为“寄山体笔架之神运,占仁山智水之胜境”。落成后的南宁孔庙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古朴典雅,集奉祀孔子先师、文化传承、国学教育与研究、文化旅游于一体,为南宁市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心之一。

2 南宁孔庙迁建后园区产生残损情况及其原因

南宁孔庙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环路9号,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实木结构,建筑木结构采取了穿斗式和抬梁式南北两种建筑风格。木结构主要以仿明清建筑为主,所用的木构件新材料全为印尼进口红木,主要的红木材料有菠萝格、甘巴豆、龙脑木……新木材总用量成品方为2100立方米左右。

南宁孔庙建筑群选址坚持按照我国古代依山傍水、左青龙右白虎的传统自然格局选定。建筑群严格按照传统孔庙的建筑规制建设。落成后,按照规制,以棂星门广场起,依中轴线依次为棂星—状元门—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两旁为省牲所、更衣所、东西斋。明伦堂两旁设敬一亭和尊經阁,左右为走道。棂星门东西侧为礼门、义路。建筑结构主要为木石结构。建筑时由于木材成本较高、工期赶工,木材未做防虫干燥处理,长期以来被虫害啃咬的木材较多,横梁出现蛀木虫蛀食过的孔洞,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厢房、大殿等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白蚁、木蜂、粉蠹等虫害的侵蚀。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屋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情况,导致部分瓦件缺失、碎裂严重,瓦面凌乱,瓦垄不顺直。其中更衣所、乡贤祠、名宦祠漏雨情况最为严重。白蚁、虫害、漏水等大大小小受害之处达43处,对南宁孔庙文物的破坏潜力是巨大的。

通过选址迁建形式将原孔庙大成殿拆卸下来的材料按大成殿原貌进行修复后改名“崇圣祠”,总面积419.7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87平方米,文物现状不改变,但由于原木架材料存放多年,许多木材料质变开裂,内部腐朽、蛀空,木柱在一定程度上受弯、扭曲。由于崇圣祠原本材料较好,主要材质为岭南铁梨木,木质坚硬,又因平面布局和承重主体结构基本保存较好,主要的残损是西次间前檐柱以及前金柱虫蛀糟朽、开裂、受弯等情况严重,西梢间与西次间交缝处第一进深梁架已出现下沉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修缮处理,西梢间前檐墙和关联的木梁架、瓦屋顶存在随时坍塌的危险。

西次间前檐直径为440毫米,净高4.55米,材质为铁梨木,木柱整根糟朽、开裂严重,后期采用5道铁箍进行加固,但由于糟朽、开裂过于严重,加固已经无法达到继续使用强度,且加固的铁骨裸露,数量较多,影响文物外观。木柱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约50毫米。由于木柱承载性能改变,为确保安全,暂在前部增加临时支顶,支撑梁架。

产生虫害、残损等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空气潮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高温,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风化、雨水直接侵蚀,进一步加快了主体建筑木构件的糟朽及整体文物建筑的侵蚀。

原孔庙大成殿拆卸下来的材料改建为崇圣祠,在迁建时,木料表层次生木质部并未完全刨除,承受荷载的轴心木材截面较小,在外力作用和自然侵蚀共同作用下,木柱糟朽、开裂严重,后期铁箍加固后效果欠佳。另外由于木柱顶部直径略小,梁架卯口较多,临近木柱或梁架发生倾斜后歪闪,木柱受建筑顶部垂直荷载和梁架横向荷载方向改变,木柱产生受弯和扭曲变形。由于年久失修,木柱局部虫蛀糟朽,现木柱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建筑和游客的安全。

由于赶工的原因,有部分墙体已经崩裂,墙面粉化、起皮,西部环型中段处有20多米出现墙体下沉现象,底部横梁由于土质下陷等原因,墙体裂缝较为严重。

3 文物建筑保护及修缮的策略

3.1 文物建筑修缮方式

墙体的修缮需要将已经崩裂的墙体全部重砌,并铲除墙面粉化、起皮的粉刷层,重新抹灰,最后需要将所有墙面重新施作涂料。

柱、柱础则需要按照原规格、原材质糟朽的木柱进行更换,对被白蚁、木蜂蛀空的木柱进行灌浆及剔补加固维修。并且拆除后期采用的平口墩接且规格偏小的木柱,采用原规格、原材质的巴掌隼墩接。

梁架需要将已经糟朽严重的梁、童柱、穿枋、斗拱等进行更换。而被白蚁、木蜂蛀空的梁架需要进行灌浆及剔补加固维修,拆除底部增设的圆木支撑。打点、拨正整体或局部歪闪的梁架。对松动的榫口、斗拱进行重新归位安装,更换变形严重的梁、穿枋。

为了加强木构件的修缮和保护,可以对所有的木构件进行做旧处理。在完成防虫防腐、白蚁防治工作后可以在木构件上均匀地刷上三遍熟桐油。在处理的时候,可以在基层先打一次腻子和纱支,再开始刷油,直到最后清理完毕。首先要进行涂擦,擦涂前,先将无尘布均匀浸润,将过多的熟桐油挤出,尽量拧干。擦涂时用力要均匀,不可过重或过轻。用棉布在木材表面薄薄涂擦一遍,切忌过多。薄擦多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是刷涂,刷涂的过程中必须要添加专用稀释剂(松节油)进行稀释,这样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若是熟桐油比较黏稠,并且是在大批量施工的情况下,可用同是纯植物油的松节油稀释。为方便涂擦,可将熟桐油、松节油按3∶1的比例稀释。或者可以采用毛刷涂刷法来进行施工,熟桐油和松节油的比例为1∶1。

文物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文物古建筑具备不可替代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因此在修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维持文物建筑的原型,而且至少要确保五年为一个防治周期。在此期间,为了减少虫害给文物建筑带来的损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预防,在购置木料时应进行详细检验,确认木料中没有白蚁等虫害的寄生。并且在使用木材前应适当进行高温干燥处理,再对木料的表面进行打光、油漆等处理。最后则需要使用化学制剂处理木材,如木料药剂浸泡、木料钻孔处理等。

另外还需要做好对蛀木虫、木蜂等虫害的防治,先要对园区所有的木质结构建筑物和绿化区进行全方位喷洒或涂刷,连续反复多次喷洒让药液渗透入内部。尤其需要注意灌注、注射危害部位。对尚未受到侵害的一些角落,用虫胶漆或清漆等涂料涂刷木材的表面,能使蛀虫与空气隔绝,达到防蛀的目的。

木材被虫蛀时,可用注射的方法将药液注入木材表面的蛀洞,杀灭蛀洞内的害虫幼虫。使用药液对受害处全方位喷洒,让药液渗入木材内杀死全部蛀木虫。一旦发现蚁害,可以找到蚁巢或者蚁路,将灭蚁粉喷洒到蚁巢或者白蚁身上,使其具有传染毒性,达到灭蚁效果。若是发现蚁害在木质门窗处时,可以按一定距离钻孔灌注药液,并对周边土壤同时喷酒药液。在木材和土壤都含有一定毒素的情况下,白蚁一旦进行活动、取食就会中毒而亡。另外如果发现了活体白蚁,可以在蚁路上安装白蚁诱杀系统,能够起到高效灭杀整巢白蚁的效果。还可以在木质结构建筑物周围埋设地下白蚁监测站,在蚁站中投放灭蚁饵剂,诱杀白蚁。

需要做好木构件的防虫、防腐工作,尤其需要注意隐蔽部位的防虫防腐。埋入墙体的木构件,要先进行防虫防腐后再涂刷沥青方可安装。另外在进行白蚁和木蜂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先对已被白蚁、木蜂侵蚀的木柱及梁架等木构件进行灌浆及剔补加固维修。如果木柱内部已经出现腐朽、蛀空的情况,但表层的完好厚度不小于50毫米时,可采用高分子材料灌浆加固、剔补。若是柱心完好,只有表层腐朽且剩余截面尚能满足受力要求时,可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依原样和原尺寸修补整齐,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接,如是周围剔补,尚需加设铁箍两道。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南宁孔庙进行全面的白蚁、木蜂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的原则,不要因为病虫防治而影响了文物建筑的原貌。在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药杀处理、喷粉处理、药物灌浆、毒土处理、诱杀灭治、灯光诱杀成虫、设置白蚁和木蜂智能监测控制系统、设置隔离带沟、挖巢等多种手段进行白蚁、木蜂防治。

3.2 加强群众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不但需要政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提高保护意识。文物建筑的存在是整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既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享受,还能够从精神上为群众带来抚慰。因此政府需要面向群众加强对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宣传,让群众明确认识到自己也能够为文物建筑保护贡献一分力量,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积极投入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4 結束语

中华民族古建筑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一段文明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古建筑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将不复存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任务,它关乎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社会各界都应当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给予重视。通过了解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材料来进行保护和修缮,并积极培养相关人才,维持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原貌,延长古建筑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刘菽,赵杰.山西长城的价值与保护开发[J].晋阳学刊,2020(5):123-126.

[2]余丽燕,廖敏超,王婷静,等.历史建筑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探究—以衢州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0):191-193.

[3]石拓,程建军.东莞明代祠堂若干特征试析之二—有关屋顶坡度、用檩、塾台、水束[J].华中建筑,2020(2):119-123.

[4]厉樟.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87.

[5]张高杰.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中的设计服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