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2021-07-16 20:27何国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数学

何国慧

【摘要】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在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上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许多学生存在着态度消极,学不进去的问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更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这种粗暴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抵触心理,甚至放弃数学学习。而毫无疑问,对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来说,知识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讲求严谨逻辑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认识障碍,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在追求逻辑结构完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相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厌学”情绪展开研究讨论,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完成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

一、转变传统观念,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将一个知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再辅以一定量的课堂知识讲解和大量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原本就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更加无法投入到学习中来,进一步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下滑。所谓的引导式教学就不是教师直接将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定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一定的自主探索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特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智力进行发展。

例如,在学习《韦达定理》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在一元二次方程中x1、x2两个根存在x1+x2=-a/b、x1*x2=c/a的关系,那么学生也就只会对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简单的影像,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别说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先让学生解若干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方程两个根的积和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大胆假设,小心取证,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不但能夠让学生对韦达定理印象深刻,甚至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索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两个数满足一定的关系,则这两个数一定是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困惑,即“看着老师的解题过程或者看着答案给出的解题过程明明很简单,怎么偏偏我就想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式教学,只给出解题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的作用,教师更多要做的是设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题目,发现隐藏着的关键之处,学生掌握了和老师同样的解题思路,自然一通百通,而不用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都是积极的正向反馈,这些情绪再反过来推动学生继续探索学习,学生的数学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也自然会渐渐加深。

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创设一些蕴含着学科知识的问题、活动,或者情境都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适当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一支小木签,然后要学生利用手中的作业本上印好的等距行线寻找木签的三等分点,并利用手中的刻度尺的量等分结果。又或者在学习《同类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组学生到讲台上来,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同类卡片发给他们,然后让这一组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去寻找自己的“同类项”,找到紧挨在一起,而另一个被“挤”出来的学生则要再次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这样简单的课堂小游戏,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

三、引入学科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一个好故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家的趣事或者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我国古代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远望巍巍塔七盏,红光点点倍增加,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塔尖几盏灯。”题目的大概意思是;有一座七层宝塔,在宝塔上一共挂上了381盏灯,从塔尖往下计数,每一层所装灯的数都是上一层的2倍,问在这座塔的塔顶层有多少盏灯?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利用逆推法的题目,只要将顶层所装灯的盏数视为1倍,那么从第六层起依次向下数,每层灯的盏数就是第七层灯的盏数的2倍、4倍、8倍、16倍、32倍、64倍,所以,灯的盏数的倍数(1+2+4+8+16+32+64)倍共得总数381,即可求出塔尖装灯的盏数,即3盏。这道题难度并不大,其中所体现的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较为常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其引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这样的题目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以利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再如,数学领域中一则著名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一道著名的数学题。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刻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过路人,这座石墓里安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又过了生命的1/7他才结婚。婚后五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丢番图被称为“代数学之父”,然而最为人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数学成就,而是上面这则独特的墓志铭。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这则墓志铭时一定会感到非常好奇,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对文字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时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习兴趣。像“塔尖几盏灯”“丢番图的墓志铭”这样的有趣的数学故事有很多,在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引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念权.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魅力中国,2017(14):122

[2]刘娜.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0):336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