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喜欢

2021-07-17 05:08刘斯宇
党员生活·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鸡娃孩子

刘斯宇

人這一生,婚丧嫁娶,喜怒哀乐,都凝缩在一场场乡宴之中。在南昌市扬子洲镇的乡厨喻志勇看来,乡村宴席永远都有市场,而且就业不难,工作压力不大。“我们乡村厨师,主要就靠口口相传,多做几单后,别人觉得这个小伙子会创新、有力气,手艺慢慢地就传开了(P50)。”

相比看起来高大上实则要人命的996、007互联网工作模式,或许这份工作轻松多了。可是,如果提议让你的孩子去干乡厨,你是什么想法?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普通庸常,甚至不如自己的现实吗?大多数中国父母内心深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正是他们拼命鸡娃的原动力之一(P2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叫“鸡娃”。只要是众人眼中的“成功”因子,都可以拿来鸡娃。

网上流传着一则小笑话,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

答:在美国肯定是够的,在中国(海淀)肯定是不够的!

真叫人啼笑皆非!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身不由己。“没有升学压力,谁想鸡娃?小孩受苦,大人受罪!”“我不想鸡娃,但周围亲戚朋友都在鸡娃,我不鸡,孩子以后会不会怪我?”

于是,中国家长成了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营销的对象,孩子成了升学产品,教学过程成了简单粗暴的灌输+刷题,一切都只为了迅速拿到高分。教育完全“KPI化”了:孩子的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

被异化的教育最终伤害的是谁?当然是那个看上去你最心疼最重视的人——孩子。

“门诊量在增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每天50个专家号,都能约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曹晓华说。受睡眠障碍困扰的人也越来越多,竟然催生出了网络“哄睡师”这样的新型职业(P52)。

背负太多注定没有自我。想想我们的孩子,从小承受压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迷茫、困惑、抑郁、失落将会与之随形,最终能否与自我和解,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还得看孩子的自身修为。

“你担心她辞职,最终是怕自己没面子,怕她依赖你,变成你的负担,怕她让你在朋友面前丢人(P58)。”为人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心理学家说,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去担心,不是去焦虑,不是把压力传递给他,而是坚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设计者,是不是更合情合理些。

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个快乐的乡厨也未尝不可,只要孩子喜欢。

猜你喜欢
鸡娃孩子
“鸡娃”之殇
低龄“鸡娃”躲不掉美术课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别把孩子变成“鸡娃”
制造鸡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