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1-07-17 10:36文展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美美的历史

文展宇

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因为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对美的感受有切身的体验。学生有了这种体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就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中学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感受审美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进行。

一、加强直观性,捕捉自然美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常常引导学生欣赏诗人、文学家、革命先辈笔下的祖国山河的秀丽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再实地观光一下。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如痴如醉地迷恋大自然的风光,从而培养捕捉自然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二、激发情感,欣赏艺术美

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欣赏艺术美。中外优秀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焕发着艺术光辉的作品。中学历史课本对一些广为传诵的典型的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书法、文学、戏剧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艺术品,引导学生步入艺术殿堂,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唤起学生美好的感情,促使学生去追求崇高的美。欣赏历史课本中的绘画作品,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画的线条、色彩美,更要了解画的情趣、意境美。

欣赏建筑美可使学生感受建筑的造型美及其结构的意境美。如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外观优美,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河北赵县的渡河上。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而且具有坚固美,尽管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特别是经历了邢台大地震,仍然很牢固。

欣赏书法美,可使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造型美和动态美,以及与书法家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情趣美。

欣赏文学美,可使学生感受诗词、小说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欣赏戏剧美,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的中外戏剧作品动人的故事情节和震撼人心的戏剧矛盾冲突中汲取力量,得到美的启示,从而赞扬真善美,谴责假恶丑。

三、启发联想,感受社会美

美育还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美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同人类的社会进步性相联系。因此,要积极启发学生对马克思所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联想,感受社会美。

首先,使学生感受生产斗争美。我们可以向学生生动地描绘我国古代的世界之最,特别是四大發明,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聪明才智表示由衷的赞美。

其次,让学生感受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美。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直接动力之一。劳动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进行的阶级斗争生活本身是美的。

再次,让学生欣赏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美。历史教材生动地记载了许多中外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崇高品质至今还闪烁着光芒。在爱祖国爱人民方面,可以讲屈原忧国忧民,愤作《离骚》;可以讲杜甫身居茅屋,心忧天下;可以讲孙中山甘当中山樵,为革命披荆斩棘,走上了与共产党积极合作的道路;可以讲李大钊在张作霖的绞刑架前,大义凛然。

在讲抗击外敌入侵方面,可以讲戚继光平定倭寇,可以讲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在讲为科学真理而献身方面,可以讲南朝范缜既不为高压所屈,又不为高官厚禄收买所动,坚持“神天论”的观点;可以讲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一药物巨著。

所以说,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是美的发掘者和传播者,有责任把历史教材中美好的事物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艺术美美的历史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好美的雾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