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式论述题的解答技巧

2021-07-17 23:00张建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5期

张建平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历史高考命题改革也逐渐走向深入,原来单纯的问答题从形式到内容,到命题思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在近年的江苏历史高考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

一、通看全题,明确问题

回答材料式问答题时,首先应将题目通看一遍,找出题目问的是什么,弄清楚究竟要回答什么、有几个问题要回答,要养成一边读题一边用笔标注关键语句的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看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还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果是前一个问法,则答案必须从材料中归纳;如果是后一个问法,则要从材料和课本中归纳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复看材料,提炼观点

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的内容入手提炼材料的中心主题和观点,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细化和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形成简单的思维轮廓。

三、肢解提问,化整为零

针对题目中的问题和材料的观点,以材料的观点为线索,将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细小的问题,使其形成一个大主题下若干个小主题的形式,从小处入手各个击破,使回答得更为具体和明确。

四、编写提纲,以分确点

作答时,可以针对问题编写一个清晰的提纲,通常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以构建一道问答题的整体知识框架。在具体的要点上,则看问题所对应的分值数,以确定所要回答的大致的要点数,一般是按一分一个要点的原则来罗列答案,每步要有相应简略的提示语。

五、正式作答,精简语言

按照拟订的提纲及相应的提示语进行作答,书写要规范。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要有适当的间距,语言必须简洁,要符合历史学科的语言特点。答题要坚持“要点化、序号化”的原则。一般而言,一个问题分一段,答案要点用序号排列。而且卷面整洁,不得随意涂改乱画。

【例题】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问题: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4分)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2分)

第一步,閱读整道材料式问答题,明确题目的问题是三个:一是“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是什么”,二是“两种观点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三是“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是什么”。

第二步,重新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整段材料围绕一个观点,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展开论述。维新派认为“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突出了一个自身的主观因素;而义和团认为“只因鬼子闹中原”,突出了一个外因,即“鬼子”因素。同时,维新派主张“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理论”,实质上就是主张改良;而义和团认为“挑”“砍”“毁坏”“杀尽”,实质上就是主张流血的革命方式。

第三步,结合前面的分析,对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细化处理。如第一问,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两个小问题:第一是“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是什么?”第二是“对于当时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是什么?”

第四步,对整个思维进行重新整理,编写出一个清晰的提纲及相应的提示语。

第五步,按提纲一步步地作答,并用历史语言作适当的处理,从而节省解题时间,提高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