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

2021-07-17 23:00朱小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清政府辛亥革命史料

朱小梅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意识是学生学习历史必备的素养。笔者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實证意识进行分析。

一、史料实证意识培养途径

1.史料教学。

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的最重要途径是史料教学。因此,笔者在执教这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则史料: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师:以上史料是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自认为不能按老路统治下去了,所以实行预备立宪。这则史料讲的是预备立宪的重要成果《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这些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皇帝大权独揽。

师:清政府败于西方,从政治上而言,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君主专制不敌民主制度。

师:从史料上看,清政府改变了吗?

生:显然没有。

师:现在同学们理解了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朽无能了吧?

生:是的,失败了还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即使知道原因也不愿意进行改革,国人怎么能不要求推翻这个政府呢?

通过史料的呈现和师生的问答,同学们基本对课本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

2.辨析史料。

史料浩如烟海,其中有科学的,有伪造的;有完整的,有片断式的;有史实型的,有结论型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史料教学外,还要教会学生辨别史料。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史料时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关于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的史料。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这则史料显然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但是其评价侧重于社会习俗方面,有些片面,还应当从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综合评价。

3.提取史料有效信息。

有些史料篇幅较长,有些史料含义比较隐晦,教师要教会学生将长史料读短,将隐藏在史料内的核心思想提取出来。这样,他们才能形成对于史料的基本意识。

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甚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两句话仔细推敲:一句是“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一句是“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教师提问:不准异族统治说明了什么?

生:中国人自己统治中国。

师:对,这就是民族意识。那不准任何人做皇帝说明什么?

生:要坚持民主政体。

师:对,这就是民主意识。梁启超的这段话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什么影响呢?

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提炼出了这段话的主旨,史料实证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说过:“历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是一门靠史料支撑的学科,可以说所有的历史素养达成,其基础就是史料实证。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让他们在心中形成“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意识,形成自己的证据链后独立思考事件。

猜你喜欢
清政府辛亥革命史料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