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视角下非遗在活化和转译过程中的思路研究

2021-07-17 00:14程华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非遗设计

程华媛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且幅员辽阔,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各地产生的文化也大不相同,因此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如何在继承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取得標新立异的效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文创产品;非遗;转译;设计

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侧重点在于和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能通过其彰显民族个性,和人之间的联系紧密,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物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大环境。非遗文化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特性,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经久不衰,必定有其独到之处。保留非遗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代相结合,发扬其文化魅力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这便是非遗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

二、非遗的视觉转译活化

非遗的视觉转译活化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维度和多视角的视觉活化;第二,关于非遗现状的批判与思考,超越非遗对象本身固有的物质表达形态,探索视觉转译活化的价值;第三,非遗视觉转译活化方式可能性实验,对传统非遗保护方式进行突破。本文从现当代视觉艺术视角有序启发、有步骤实践,阐释立足于有现实意义的非遗视觉转译活化研究。

视觉转译活化是承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未来的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自身挑战和对其内在的连续统一进行追踪而进行的必要尝试。非遗是有生命的,观念流转、传播需求的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视觉艺术交汇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从前人和过去的历史中继承了非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中国语境中加以运用、弘扬,在延续历史的同时通过视觉创造而对其加入新的意象。

非遗的视觉转译活化创新在于以活化来弘扬和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和引导解决非遗和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可能,打破传统技术、手工艺和现代视觉艺术之间融合的界限,逆向思考对待当下非遗传承、传播方式。借助图形形式的具象物——非遗本身存在的具象物质,通过对其构成关系的分析性解读,有选择地从中提取构成要素,并从中剥离出能够进行转译活化的视觉关系;主动寻求实验性的、探索性的、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态度,对非遗的一般保存、保护、传播方式表示非全盘认可,对传统模式的固化提出挑战;遵循艺术和合理原则,在非遗传承与现实情境中对非遗进行视觉梳理与重新认识,活化思维,探索艺术精神;对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意识层面既是对非遗传承方式的郑重审视,也是对传统在现代语境下表达方式的改革。在视觉设计发展过程中,西方观念和视觉设计成果对我国影响深远,通过对中国传统非遗的研究,建立从技艺到艺术设计的角度转换,使设计观念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在当下尤为重要。

三、视觉转译活化设计的特质

视觉转译活化设计相对于文化遗产主流传承方式带有实验性、综合性、交叉性特质。从视觉艺术角度研究非遗,挖掘、整理具体非遗项目,对非遗状态进行相关图表分析;非遗的视觉转译活化,对视觉的刺激、视觉产生的非遗记忆,以及领域交叉带来的崭新体验往往会引发非遗新意态的生长。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设计学,可为此提供纵向理论支撑;非遗传承人、非遗舞台演出、非遗博物馆、非遗著作、非遗产品,可横向组织结合。多个研究方向发生交叉,实验性的空间构建,微电影、实验文学等,也是研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可以尝试的手段。人文的、环境的、社会的交叉因素都可以成为视觉转译活化设计关注的内容。虚拟现实、科技也丰富了故事类非遗的发展。非遗的种类与劳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新生的元素在非遗发展的同时难以避免地走入非遗,成为非遗的时代印迹。

形式其特征在于强调形式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主义较少或不关心艺术作品的内涵、意义和象征性内容,而是专注于作品的形式特征、艺术手法和风格倾向等方面。非遗视觉转译的活化形式思辨并不存在“绝对的形式和绝对的功能”,非遗的活化并不希望走入极端形式主义,视觉转译形式的建立是有基础的,不是孤立的、绝对化的。部分非遗项目属于传统技艺,有人提出传统技艺过时、对现代社会有无功用、传统手艺的消亡、非遗保护的角度和着眼点等问题。并不能用实用主义观点看待活化,视觉转译活化偏向于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形式与艺术风格、传承和坚持、艺术创作与纵深的理论开发等方面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遗是“活”的,非遗必须保持“活”的形式才能让精神延续,就像火种,烙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而“薪火相传”。视觉转译的内容与外化形式体现着对非遗的传扬及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对非遗进行视觉转译活化,好比向火中添柴。非遗是活化石,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所以非遗的视觉转译形式,要体现非遗的积极向上,核心是关于民族精神的表现与传递。

四、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

(一)加强产品品牌宣传意识

没有文化价值,IP 就难以持久,而且文化价值正是 IP 凝聚淬炼、从产品“跃升”为文化符号的核心动力。文化产品的品牌价值自古以来就有,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例如:黄鹤楼、孔子庙等建筑。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并没有刻意加入文化元素,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历代文人骚客不断提及,赋予了其新的文化内涵,使其名声广为流传。这就给我们的非遗文创产品宣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只有结合本地知名的文化元素,让文化价值展现在产品之上,才能使品牌价值得到宣扬。文化价值影响产品价值,而产品的最终价值还得取决于品牌宣传价值。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现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所以,以文创产品为依托,大力宣传非遗文化,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才是加强品牌宣传的目的所在。

(二)产品与科学技术结合

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对于文创产品来说,科技也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想要弘扬非遗文化,我们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比方说,用摄影机记录下非遗文化的影像资料,使其具象化后,融合到文创产品中;利用投影的形式,让场景还原更加活灵活现,增强游客代入感;通过电脑成像技术,使古代名作跃然纸上,参考动态《清明上河图》;使用 3D 打印技术,带给人们更强力的视觉冲击和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借助 VR 和 AR技术的推广,让人们更加感同身受。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虚拟现实展示技术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非遗文化只有充分和科学技术结合,才能使文创产品具备新鲜感、设计感和科技感,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三)创新产品文化理念

文化理念的创新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过程。对于非遗文化,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肯定是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同非遗文化一样,文创产品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文化理念的继承,也要考虑到和当今文化的交融。放弃陈旧古板的文化糟粕,提取文化理念中的精华部分,再注入到文创产品之中,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非遗文化的元素符号化即是个不错的点子。把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以符号、图腾等具体化形式展示出来,作为城市名片宣传,体现在土特产包装、服装设计等方面,起到文化输出的作用。当然,如果能顺应时尚趋势,掀起“复古”潮流,使非遗文化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那将是文化理念的一次创新。

非遗视觉转译活化研究从意义、形式、方法等多角度分析非遗与视觉之间的关联,讨论中国传统非遗和现代视觉语言之间的碰撞,从而试图论证非遗的审美视觉感受可以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转译活化,在非遗与现代视觉艺术之间打开一条通道,从传统与现代互相凝望变成相互滋养。非遗中蕴藏了中国人对事物情趣的体味。非遗的美,不是单凭客观、理智、理性去判断,而是靠直觉、感性,靠观、靠寻味感受,更可用视觉转译活化来表达非遗的大美。进一步思考非遗视觉转译活化由视觉感觉进入到精神感悟,再将感受到的愉悦与美用视觉创作手段变成外化的可视艺术,这便是非遗视觉转译活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峥,黄迅.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 [J].明日风尚 ,201(5):10.

[2] 肖雷.基于非遗保护的新媒体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J].芒种 ,2018(10):58-59.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非遗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