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2021-07-19 07:54冯新科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路教学内容同学

冯新科

(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 井陉 050300)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与学,通过有效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提问、对话、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互动呢?我们知道,课堂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提问、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在此,笔者就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提问即一种对话,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是教学方式的一种体现,提问策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提问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是无效的。现列举几种方式。

场景一:教师提出问题后,会的学生举手,老师叫其中的一到几名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下一个问题。

场景二:教师点名回答,回答不对的话,再叫另一名同学回答,直到回答对为止。

场景三:对于多种思路的问题,教师依次提问学生,并说明具体思路和方法,直到没有不同方法为止。

场景四:教师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但回答问题的始终是固定的几个同学。

2 问题分析

上述提问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讲,一是关注提问后问题答案的获得,二是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胆大活泼的学生,对答案的获得过程、学困生及内向学生关注不够,不符合爱生理念;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回答时,往往面向的是老师,是说给老师听的,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的预期,老师理解各个学生的发言,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从互动的有效性讲,互动仅限于老师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其他学生往往是看客或听众,交流范围小,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3 改变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不能仅仅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而要把提问作为启发和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的纽带,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辨别是非、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3.1 关注答案的生成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后,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即使第一个同学回答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对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做任何评判,只是引导和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起来回答,回答完成后,让学生辨析哪些同学回答的对,哪些同学回答的错,对与错的原因是什么。

3.2 关注学困生。教师提问后,若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在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正确回答后,再让其重新复述或进行简单的变通后再回答,看这些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若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别的学生来解释这个学生的思路,以检验其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思路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能从他人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并通过比较来优化思路。

3.3 鼓励学生提问。根据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生的回答,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一方面有助于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另一方面有助于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再一方面有助于将知识引申、推广和创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教与学,不仅是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掉,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创造性的问题。

提问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就是充分让学生“说话”,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表达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并相互启发;提问更要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学科本质的一种对话。

可见,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还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这才是有效的提问。

猜你喜欢
思路教学内容同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不同思路解答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的思路我做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