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滋阴平肝定眩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效果观察

2021-07-19 06:02蒋金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平肝风池滋阴

蒋金华

(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眩指眼前缭乱昏花,晕指头部运转不定,两者多并见同存,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则站立困难,旋转不定,多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多将此病称作头眩、掉眩、风眩、巅眩等,眩晕属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症状,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贫血等以眩晕为主诉的临床证候均属眩晕范畴[1]。无虚不作眩,表现为虚者,其发生眩晕可能性较高,阴虚阳亢证眩晕即为眩晕的常见证型,多因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而眩晕、头痛,故应以治虚为根本大法[2]。本研究用滋阴平肝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平均(55.34±9.1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13±1.76)年。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6~80岁,平均(54.89±9.50)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09±1.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眼花头晕,旋转不定,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②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汗出而面色苍白等症。辨证为阴虚阳亢,头胀痛,面色红,失眠多梦,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口苦,脉弦数。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神经病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颈椎X线片或CT示颈椎肥大性改变或椎间孔狭窄,经颅多普勒(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常反复发作。可有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复视或持物不稳,呈发作性眩晕。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眩晕;③可耐受针刺,依从性较好;④治疗前未使用可以导致眩晕发生的药物,或停药15天以上;⑤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不属于阴虚阳亢;②颅内占位病变、脑出血、脑梗塞、眼源性、耳源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外伤导致的眩晕;③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④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脑部炎症;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药物过敏,晕针或针刺部位或皮肤有外伤感染;⑦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清淡饮食调节、充足睡眠、适度体育锻炼等指导。予以针刺疗法,取风池、太阳、太冲、百会、太溪、三阴交。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取风池穴,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向鼻尖斜刺进针约1寸,施捻转泄法,不留针。随后换为仰卧位,直刺太冲0.5~0.8寸,施提插捻转泄法;百会、太阳,直刺0.3~0.5寸,行捻转平补平泻法;直刺三阴交0.8~1.2寸,行平补平泻法;直刺太溪0.5~1.0寸,行提插手法,以针感向足底部放射或局部出现酸、胀、麻为宜。留针20min,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滋阴平肝定眩汤。药用夏枯草、生龙骨各30g,枸杞子、豨莶草、北沙参、决明子各15g,生地黄、当归、甘草、麦门冬、益母草各10g。日1剂,水煎留汁400mL,早晚餐后分服,1次200mL。连续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头痛、眩晕、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的症状积分,重度、中度、轻度、正常分别记3、2、1、0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可自如行走,不影响工作及生活,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偶有头部昏沉感,但无景物和自身旋转感,能正常生活和工作,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头部有昏沉感,生活和工作受轻微影响,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头痛 眩晕 五心烦热 腰膝酸软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43±0.49 1.35±0.34 2.32±0.59 1.32±0.40 0.87±0.23 0.33±0.06 1.19±0.34 0.51±0.16观察组 43 1.46±0.47 0.66±0.19 2.35±0.55 0.76±0.28 0.85±0.27 0.14±0.05 1.18±0.37 0.29±0.09 t 0.290 11.617 0.244 7.521 0.369 15.952 0.131 7.859 P 0.773 0.000 0.808 0.000 0.713 0.000 0.897 0.000

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胃脘胀2例,停药后自行缓解。

6 讨 论

眩晕是常见疾病,外感、内伤等均可致病,眩以眼花为主要表现,晕则为头晕,二者常并存。眩晕多因影响血液供需的疾病如贫血、血压波动、脑动脉硬化等引发。而中医认为头晕目眩多因清窍失养而发。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滞血瘀、髓海不足、气血亏虚等因素致脑失所养,阴阳失衡,则发为眩晕[5-6]。眩晕之根源在于肾,表现于肝,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常见证型,且多数发病由实转虚,尤以阴虚阳亢型多见。

眩晕的治疗中医主张标本同治,以滋阴潜阳为主。针刺可对机体特定部位产生刺激,起到激发经络气血作用,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要穴,有学者认为“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针刺风池可使肝胆上亢之阳清泻,清利头目,使气血上注于脑,髓海得养,则眩晕渐退;太冲为肝经原穴,针刺此穴可泻热平肝、清头目;针刺百会可调节机体经气,清脑通督安神;太阳升清阳,醒头目,止眩祛风;三阴交属脾肾肝三经的交会穴,针刺可补脾,使脑充精足,故而眩晕自止;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针刺可起到补肾滋阴之效[7]。研究结果显示,在针刺基础上予以滋阴平肝定眩汤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显著,提示滋阴平肝定眩汤联合针刺可进一步改善眩晕临床症状,利于恢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阴虚阳亢型因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而发病;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而骨髓不充,而腰为肾之府,故出现腰酸;肾开窍于耳,精不上承而耳鸣;内热因阴虚而生,故潮热,脉弦细数。滋阴平肝定眩汤方中夏枯草泻火清肝、消肿明目,生龙骨安神潜阳,枸杞子补肝滋肾、明目润肺,豨莶草利关节、祛风湿,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决明子平肝潜阳,生地黄养血滋阴、补肝益肾,当归补血和血、止痛调经、滑肠润燥,甘草补中益气、解毒泻火、调和诸药,麦门冬除烦清心、润肺滋阴,益母草利水消肿。全方有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之效[8]。此外,滋阴平肝定眩汤联合针刺可外治内调,充脑益髓、滋阴潜阳,从而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针刺联合滋阴平肝定眩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

猜你喜欢
平肝风池滋阴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菊花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茵胆平肝胶囊致急性腹泻1例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