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与战略措施

2021-07-19 02:39高旭东
清华管理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系科技企业

高旭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了2021年重点任务的首位。那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战略措施才能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本文是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并特别强调一些软要素(包括远见、勇气等)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是建立独立的创新体系

为什么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因为美国的经济打压和科技封锁,从宏观层面高昂的关税,到微观层面中兴、华为、华大基因、哈工大、北航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高校被列入实体清单,让人们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对有些组织而言,比如中兴、华为,则是生死存亡的挑战。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为什么还这么“不经打”?原因很多,包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些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可以理解;现代科技体系异常复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国际分工合作是必然选择。这都有道理,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过去42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加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而不是建立中国自己能够主导的体系。这样的发展战略在一定时间里有明显的好处:在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可以比较顺利地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即使这些技术比较落后,也能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这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比较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

问题在于,发展战略的这样一个负面作用被忽视了。从微观上看,在可以获得外来技术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感觉不到进行独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压力,忽略了培养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不重视开发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

从产业层面看,本土的整机生产企业能不用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就不用,导致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没有多少机会提高零部件的开发能力,反过来这加剧了本土的整机生产企业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也就是说,本土企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良性互动关系。只要国外卡住了核心零部件的脖子,本土的整机企业就难以生存,更不用讲发展了。华为的困难主要不是华为造成的,而是与我国总体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高端装备的情况与此类似。

上面的分析表明,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必须下决心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在本土的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将同时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与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大体系,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竞争的体系。因为本质是竞争为主,就需要分出胜负,双方都需要拼全力,争取成为胜出的一方。

两个体系相互竞争这一结论,也是其他领域的学者的见解。比如北京大学强世功先生认为,中美关系不再是“冷战”背景或“9?11”背景下的委曲求全的彼此合作,而是在彼此的较量中探寻历史发展的方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单独建立自己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都基本不存在,唯独中美两个大国,事实上没有选择。换句话说,其他国家都需要嵌入到中美主导的体系中。

这也意味着,这两大体系“脱钩”是必然的,虽然也会有合作和重叠。也就是说,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几乎所用的核心技术、重要材料、重要零部件、重要装备,都需要掌握在本土企业的手中。对此,回避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按照哈佛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 的理论,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不单纯是“逼上梁山”,而应该是一种“主动选择”,因为这才是增强我国竞争优势的正确选择。

远见、压力、勇气、方法

如果说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那么,问题和难点在哪里?主要是:(1)远见不够,被动应对;(2)压力不够,心存幻想;(3)勇气不足,行动迟缓;(4)方法不当,效果欠佳。

第一是远见不够,被动应对。前面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判断存在失误,过于相信加入别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好处,而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极力贬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结果只能是,危机出现了,仓促应对;这样做,效果不可能好。就像有人讲的,脖子被卡住了,才想到学武功,结果可想而知。

需要指出的是,犯这一类错误的,不仅仅是一般企业,行业领先企业也需要汲取教训。即使是华为这样优秀的企业,以前也只是做了一些“备胎”,远远不够;更多的企业,则是没做任何备胎。实际上,即使到了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政府部门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国际化”上,寄托在中美关系转好上,这是十分危险的。

第二是压力不够,心存幻想。一位院士指出:技术“卡脖子”的威胁一直存在,但是别人卡得很有艺术,即“不一下子卡死”, 总是在提出苛刻条件以后继续供应核心零部件,即使是技术上不够先进,价格非常高。因此,我们的企业,总是心存希望,也可以说是心存幻想,认为企业总是要挣钱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即使有一些曲折,但是事情总会好起来,了不起就是吃点亏,多让点利、少挣点钱。这次在阿拉斯加的谈判再次说明,心存幻想要吃大亏。

相反的例子是,凡是被死死卡住脖子的,往往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国防、航天等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三,勇气不足,行动迟缓。不是没有企业认识到被“卡脖子”的危险,但是大都缺乏勇气,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上行动迟缓。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别人都坚持“对外开放、技术引进、合资经营”的大环境里,搞自主技术创新,实在太难,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不错了。

大唐电信可能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虽然TD-SCDMA 的主要发明者、开发者,实现了我国在3G上的重大技术突破,TDSCDMA成为三大3G 国际标准之一,为后来4G、5G 上的进一步突破、引领打下了基础,但是TD-SCDMA产业化之路千难万险,反对之声贯穿始终,超出人们的想象。大唐电信本身最后也被“重组”。面对这样的自主创新命运,没有大智大勇,是不会进行自主创新的。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凤毛麟角。中石油下属企业东方公司(BGP)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99年时,BGP 亏损8.8亿元人民币,是中石油下属企业里的第一亏损大户。更为严重的是,2002年,企业经营刚刚出现转机,BGP 即面临跨国公司的技术“卡脖子”,不再卖给BGP 相关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软件,或者对相关软件提出极为苛刻的使用条件。企业的未来发展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中石油和BGP 的應对是及时和有力的,决定投巨资(1.4亿元)开发自己的软件。难能可贵的是,当跨国公司得知BGP决定自己开发相关软件因而提出愿意继续向BGP 出售他们的软件时,BGP 毫不动摇地坚持自主创新,在2004年12月31日发布了自己的GeoEast 软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接下来就是10多年的长征,想尽一切办法,特别是运用行政力量,先在内部使用自己的软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现在,BGP 的GeoEast 软件已经成为业内的主流软件之一。

有多少企业有勇气,坚持10年如一日、20年如一日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呢?

第四,方法不当,效果欠佳。客观地讲,有关政府部门对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的危险曾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也想解决问题,比如2006年提出自主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比如国务院有关部委不止一次制定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试图改变国内企业核心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但是收效甚微。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过于相信市场的作用,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因为没有强制性而无法得到有力的实施。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措施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何才能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的研究表明,以下战略措施意义重大:(1)敢于打科技自立自强这一仗;(2)加强理论修养和思想解放;(3)在实现“两个第一”的过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4)以有效的对外经济政策保护本土企业的生存权;(5)旗帜鲜明地对使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的企业进行有力度的奖励;(6)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放在优先位置;(7)采取分类推进政策;(8)大规模提升博士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战略措施1:敢于打科技自立自强这一仗

这是一场硬仗,打这一仗困难很多,但是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夺回主动权,才有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抗美援朝的例子值得借鉴:打,异常艰难,还不一定能赢;不打,看似安全,但最终一定是输。看看当时的实力对比: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美国军队,美军一个装甲步兵师,拥有榴弹炮72、迫击炮160、其他炮244门 、坦克154辆、各种战车3718辆,相当于我们一个军的三倍。

正因为实力悬殊,主流的意见是这一仗不能打。毛主席下决心打这一仗也不容易。毛岸英回忆说:从未见过父亲大声叹气。

但是,毛主席认为,看不透局势,害怕牺牲、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局面,是不行的;不抗美援朝,不把美国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新中国的建设就没有基本的条件。因此,他决定打这一仗,并对彭德怀同志讲:你去朝鲜之后第一仗,先打恐美病!我们两个从政治和军事上共同动手,我打杜鲁门,你打麦克阿瑟!

战略措施2:加强理论修养和思想解放

实践中,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对加入美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好处特别强调,而对其负面影响严重估计不足?为什么没有真正重视建立自己的体系?有人甚至认为,在国际化时代,建立自己的体系就是“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修养不够。实际上,只要对现代管理学有基本的了解,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有基本的了解(比如“资源基础论”,比如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可惜的是,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太缺乏,在政策上的体现更是远远不够。

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例,他指出: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说得轻一点,是不完全的,说得重一点,是错误的。他特别指出,在国际化时代,国家的作用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就不可能集成、配置世界其他地方的资源,更无法掌握主动权。

这就告诉我们,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今天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也需要从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理论开始,从解放思想开始。比如,世界经济的本质需要用什么理论来解释?是自由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学?

又比如,靠单纯的市场机制能解决我国的科技自立自强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能解决,早就解决了。我们真正成功的一些重大创新,包括电信设备(从3G 到5G)、高铁、特高压,都是基于政府强力干预市场而实现的。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包括芯片、互联网,很多都是政府培育出来的。市场是手段,政府干预也是手段。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是“举国”而不是“新型”,是不能放弃政府干预的。

再比如,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对外开放需要避免什么误区?按照竞争优势理论,在本土企业技术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下,本土市场越开放,本土企业越不可能发展起来。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在经济追赶过程中的基本政策是大量引进国外技术,但同时高度保护国内市场。大量引进国外技术有利于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高度保护国内市场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提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必要时间和机会。著名管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迈克尔 ?库斯玛诺(Michael Cusumano)教授的研究表明,日本从1960年到1980年长期高度保护国内市场,这段时间进口轿车只占国内销售不到1%。实际上,除了轿车行业,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库斯玛诺指出:这是日本能够产生丰田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日本能够实现技术立国的根本原因。

再比如,国企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是什么?在国内,自由主义经济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总想搞理想化的、不切实际而且危害严重的“纯而又纯市场经济”,把国企消灭掉。但是,应对当前的危局、切实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采取相当多的特殊措施,其中国企、特别是大型央企,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可靠抓手;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国企的地位会上升,国企的规模要加大。

战略措施3:在实现“两个第一”的过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可能在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发展速度很低的氛围中实现。我们的研究表明,需要在“迅速建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速建设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迅速建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必要性在于中美GDP的差距;差距越小,越容易实现合作;越大,越容易出现对抗。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的潜力依然遍布各个产业(高投入/高产出(I)产业,高投入/低产出(II) 产业,低投入/低产出(III)产业,低投入/高产出(IV)产业),认识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提高,认识到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就可以继续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高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实际上,更应该警惕的是单纯强调“高质量发展”,即只重视发展“投入少、产出多”的产业。美国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美国经济江河日下,就是走了这样一条路。在1948~1976年,美国年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为2.79%,1976~2000下降为1.71%,2000~2007短暂上升为2.71%,2007~2016年只有1.17%。

“加速建设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的必要性是类似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中国并非在所有重要科技领域都落后于美国。恰恰相反,在很多领域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包括5G、特高压、高铁、风电、太阳能等。只要下决心“锻长板”,包括把这些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就可以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加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步伐。

战略措施4:以有效的对外经济政策保护本土企业的生存权

作为一个企业,华为为什么受到美国政府有恃无恐的全力打击?外部的原因是一个方面。从我们内部看,是因为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缺乏相应的反制措施。一方面,华为、华大基因等本土企业受“制裁”,另一方面,大量的美国企业,包括苹果,也包括特斯拉,则在中国市场大赚其钱。

这是一个怪现象,是一种不对等,是一个重大威胁。不下决心消除这样的不对等,本土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就会一个个陷入困境,进而失去竞争力,甚至消失掉。那样的话,科技自立自强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如何消除?从理论上看,就是要认识到,对外开放不是目的、不能损害本土企业的利益、不能妨碍科技自立自强。

战略措施5:对使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的企业进行有力度的奖励

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核心是重构零部件生产者与整机企业的关系,让本土的整机企业愿意使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现实情况是,能不使用本土的零部件就不使用。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是依靠少数真正有远见的整机企业的企业家,主动使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主动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二是对更多的整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税收或者贷款支持,激励他们使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策的重点应该是为零部件生产者提供市场而不是单纯为他们提供资金;市场拉动、特别是持续的市场拉动,比单纯的提供资金等要有效得多。

当然,在一些领域,也可以采取更加激进的做法。如前所述,希望在不对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芯片卡脖子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设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生产线。但是,因为受到美国的严重制约,加之技术上挑战巨大,经济上投资巨大,投资回报不确定、甚至极可能在早期出现比较大的亏损,因而单纯靠市场的力量,单纯靠企业的自发力量,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不会承担如此大的风险,问题只会是越拖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其实只有一条:以国家的力量建设这条线。

战略措施6: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面临技术“卡脖子”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落后于实践,因此需要把主要科技资源投向基础研究。在大部分产业,这种认识是偏颇的, 不符合基本的历史逻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处于追赶阶段的大国是首先成为基础研究的全面领先者,然后再成为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全面领先者。到目前为止,历史的基本逻辑是相反的顺序。

实际上,即使是基础研究领先了,也不一定能够在工程技术上领先。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通常需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今天遇到的技术卡脖子问题,主要不是科学问题、基础研究问题,主要是工程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之所以出现工程技术落后的问题,核心是前面分析过的:42年来,我们选择了加入美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一个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本土企业进行自主的技术创新,建立自己主导的创新体系。

这就告诉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需要把主要资源投向工程技术的攻关,而不是优先考虑基础研究。更准确地讲,起码在现阶段,应该遵循我国著名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所讲的: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提炼相关科学问题,以科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工程技术问题的更好解决。也就是说,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工程技术挑战展开基础研究,而不是试图现阶段就在基础研究上全面开花。

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要求对现行的科研和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比如,谁来组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比高校和研究所更擅长。因此,应该由企业来组织“工程问题”的解决。 但是,单纯让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者来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整机企业不参与进来,整机企业不配合研发、不使用早期的“不合格”零部件,零部件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使用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是建立不起来。

实践中比较有效的做法是:(1)大企业既是用户又是核心零部件生产者,他们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市场把零部件生产与零部件使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来,前面提到的BGP是典型的例子,中石油内部还有更多的例子,中兴、华为、徐工也有很成功的例子;(2)有远见的用户积极支持上述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深圳地铁坚定不移地推动地铁车辆和设备国产化是非常成功的案例;(3)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屈不挠地推动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大唐移动推动TD-SCDMA的产业化是经典案例。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意愿和能力来组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有这种意愿和能力的是少数优秀企业。既然这样,就需要把这些优秀企业挑选出来,给他们布置具体的任务,包括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零部件使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给他们以特殊的支持,并辅之以有效的考核。这是现有的科研体制所做不到的。

又比如,高校的科研应该怎么做?一方面,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要做,否则就没有未来;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力量,需要聚焦于“工程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如果聚焦于“工程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招聘、考核、晋升,教师科研与企业需求的关系,都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写一般的学术文章就不应该再是主要的目的,而这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国际、国内排名,哪个校长敢这样做?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做出各种决断,包括坚决治理国内以灌水文章为重要指标、以规模为重要指标的各种排名。

在厘清了科研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之后,资源配置也就比较清楚了:以优秀企业为核心,以突破工程问题为中间目标,以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零部件使用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最终目标,资源配置围绕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展开。

战略措施7:采取分类推进政策

如前所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是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在我国的科技和产业都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情况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根据不同产业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分类推进。

比如,根據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本土生产者的技术状况(比如:世界领先或者比较落后)和市场状况(已经成功实现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或还处于市场化的探索之中),我们提出5种基本类型(见图1):(I)生产者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产业;(II) “技术水平高、市场实现突破”的产业;(III)“技术水平高、市场艰难开拓”的产业;(IV)“技术有重要突破、市场艰难开拓”的产业;(V)“技术有待突破”的产业。

这5种类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情况(I)表明,在这类产业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已经取得巨大成绩;情况(II)则表明,在这类产业里,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已经取得突破,未来潜力巨大,但是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情况(III)则表明,这类产业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技术基础,但是市场开拓还有待突破,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还处于非常艰难的探索阶段;情况(IV)看起来类似于情况(III),但是有很大的不同,比情况(III)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至于情况(V),挑战性非常大,需要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双突破, 但是也有有利条件,即容易取得共识,这不同于情况(IV)。

图1 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

对情况(I),重点是促进产业在国内外的更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强化本土企业的主导作用。这也比较容易做到,更大的需求就可以拉动产业的发展。因此,政策的着力点可以放在扩大需求方面。比如,对内,出台新的产业政策,以特高压为基础,大规模扩大风电、太阳能对火电的替代;这也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出台类似的政策。

对情况(II),重点应该是加速对国外产品的替代,尽快把市场规模做大,真正确立本土企业的主导作用。这也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在美国打压的新形势下, 对本土技术和产品的抗拒大大降低了。真正需要做的,是加速这一过程,突破企业自然增长的限制,尽快释放潜力,尽快上台阶。从具体措施看,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 一是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特别是金融资源),可以是国开行(更有可能),也可以是商业银行,二是提供更多的市场支持(国家采购、国企支持等)。

对情况(III),重点应该是通过各种示范项目、特别是政府主导或者支持的示范项目,尽快取得市场突破,大大加速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的过程。虽然潜力非常巨大,比如远大集团的芯板材料,但是情况(III)的困难会非常大,因为我国这几十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能力上,已经被深刻地“洗脑”和“缴械”,对政府干预经济已经非常陌生了;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资源,也是捉襟见肘,做该做的事情的机动能力大大下降了。

对于情况(IV),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动市场突破。市场突破的困难很大,或者由于国外产品没有被禁运(至少是没有完全禁运),对国外产品仍然抱有希望/幻想,或者由于本土企业产品的劣势,相比于国外产品,技术水平(特别是可靠性)、甚至价格,都不占优势。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才取得相当技术突破的本土技术和产品得不到大规模的应用,特别是不能进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良性循环,导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少产业都会被跨国公司牢牢控制。

现在看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采取“非市场手段”,要求行业内的国有企业在采购核心零部件时,必须给本土企业留下足够的市场份额。 这是我国3G成功、进而带动4G、5G走向世界领先最宝贵的经验。很显然,这样的“非市场手段”,也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需要特殊安排、特殊机制。

这就告诉我们,情况(IV)的核心是首先解决市场问题、生存问题,然后不断升级。这就需要有充分的信心。按照迈克尔 ? 波特教授的理论,起点低一些不要紧,关键是要不断地创新。在情况(IV)里,只要建立起了本土零部件企业和本土整机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快速迭代就可以迅速解决卡脖子问题。

情况(V)看起来是最困难的,因为既需要通过“技术攻关”,尽快取得技术突破,还需要适时安排市场突破。但是,也不尽然。比如,更容易达成共识,因为国际压力、国际禁运,没有别的选择。

以让大家非常心焦的高端芯片产业为例,既然基本共识已经形成,那就下决心建立完全自主的高端芯片产业链。我们建议采取大企业引领的模式:挑选出来担任特殊使命的大型用户。开始的起点不一定太高,比如28纳米,但是迅速迭代、迅速提升。这里的核心要求是一把手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在此基础上,政府给予挑选出来的企业以全方位的支持。

类似于情况(IV),对情况(V),政府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为有关企业创造市场,或者帮助有关企业获得市场。市场拉动、特别是持续的市场拉动,比提供资金等要有效得多。我国企业、科研机构不是没有研发出操作系统和芯片(比如中科红旗、龙芯等),但是成效不大,核心问题是过于相信市场竞争,政府没有提供可靠的市场支持,因而有关企业只能在自发的市场中勉强维持,更多的是自生自灭。

政府创造市场或者帮助获得市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直接的政府采购,比如军事订货。订货量大当然好,其实稳定的小定单也可以发挥大作用,特别是创新的早期——起码这样的稳定订货可以维持创新的连续性,等市场足够大了,市场力量就可以接过去了。这也是美国军方订货的成功经验。

战略措施8:大规模提升博士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归根到底,科技自立自強需要以人才为基础。在各种人才中,博士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博士培养是在进行最前沿的研究中实现的,因而博士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美国2017年授予博士学位180000个,含法律博士、医学博士等第一职业学位,德国授予博士学位28404个。 2017年,我国的数字是58032个。考虑到人口的因素, 再加上历史的积累, 我们的博士培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能不能提一个目标,让我国培养博士的人均水平尽快赶上、最好是大大超过美国?

除了规模,同样重要的是培养质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二是博士生的研究选题,大部分要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出发,而不是主要从西方学者的文章和研究出发。

猜你喜欢
体系科技企业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