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2021-07-20 20:04梁艳峰郭永春杨忠吕煜坤白亚平
高教学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

梁艳峰 郭永春 杨忠 吕煜坤 白亚平

摘  要:由于共同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结合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工科改造升级实践,论述了传统专业在新工科改造中的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和建设途径,提出了党支部和教研室联合开展课程思政素材申报审批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金属材料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5-0152-04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become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university reform due to the common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of "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ion approaches of the traditional specialty in the new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joint applic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by the party branch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teaching & research section is also proposed.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cou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g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与此同时,新工科是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和新方向,是高等教育立足当前的主动作为、面向未来的主动谋划。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走向深入的必然选择[1-3]。

“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开展共同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融入新工科建设实践中,体现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高等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兵器行业特色高校,西安工业大学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在推进“新工科”建设方面和课程思政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作者结合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工科改造升级实践,论述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实践经验和工作机制。

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改革基础

(一)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1955年建立的机械工程专业材料成型方向,1979年设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3年设立铸造专业,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和铸造专业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该专业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二)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新工科改造实践

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早在2010年,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支持下,以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已探索将“材料计算技术”引入到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中,开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2019年,该专业以《中国制造 2025》为指导思想,开始进行新工科改造。

以传统金属材料专业为基础,引入智能制造、新材料设计等新工科专业方向;突出计算技术与传统专业方向的结合,建立材料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材料类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资源保障新途径,解决服务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形成“智造材料”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它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5]。

因此,在对传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的同时,要避免以往科技工具主义的支配下,传统工科课程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范式,课程教学应准确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还应注意到材料、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资源的溶融,使得原有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场域也发生变化;要深刻把握跨学科“融会贯通、互动互应、聚能创新”的大思政精神实质,才能整体提升传统专业在新工科改造升级过程的课程思政的鲜活性和实效性[6-9]。

跨学科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应用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跨界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面向新时代新需求,“新工科”教育倡导培育“∏型”人才(指具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复数领域高深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且能够交叉运用的人才[10]。“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涵盖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11]。在新工科改造过程中,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学科交叉,构建传统材料与智能制造、大数据计算等多学科交叉的材料专业课程平台,构建嵌入交叉学科课程模块,允许跨学科选修等方式来促进学科交叉。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多元综合,成型类课程中纳入智能制造内容,在材料类课程中纳入计算材料内容。这些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变化对课程思政工作必将产生新的影响。提高思政教育与新工科改造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程度,以专业教学,特别是以教学实践环节作为重要教育渠道,不仅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还能够深化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科应用范围,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基础、途径及实践

(一)建设基础

以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为主,所构建的“金属材料教工党支部”于2019年入选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国家样板党支部,一流党支部建设促进“金属材料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支部建在专业上”为工作框架,以专业发展方向和需求为中心,在党建工作机制上, 探索实施了党支部与教研室联合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工作,形成了可复制、便于推广的工作机制。

经验做法包括:

(1)党支部注重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党员教学科研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新材料研发、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智能制造材料等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西安工业大学作为“兵工七子”所继承的传统兵工文化,将思想价值观贯穿于各个环节,做到“课程思政、课题思政”。

(2)深入讲述科学家精神内涵和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为材料学科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党建和思政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切实提升对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培训质量,深入挖掘国内材料学科、机械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中近年涌现的重大科学发现及科学事件所包含的大国方略、传统思想、爱国精神、工匠精神等。

(3)聚焦第一课堂主渠道、着眼全员育人、让每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职责,积极构建具有思政教育亲和力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育人模式,围绕科研创新和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深入挖掘专业教师在新材料研发、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智造”材料研发科研工作中的思政元素。

(二)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1. 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课程内容同规划同设计

专业课课程体系比较严谨,切入课程思政元素需同步设计,有机结合、流畅过渡,避免生硬切入,造成跑题离题结果,重点研究。专业课课程思政要素要与毕业要求中非专业能力的分解指标点产生联系、要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相关联,还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

2. 发挥支部在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中的审核把关作用

设计规范的课程思政元素审核机制,发挥支部在思政元素高阶性方面的把关作用。支部委员会可以介入教学设计的规范和制度制订,支部与教研室可以在课程思政要素把关中进行协作与分工。

3. 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与考核

疫情防控期间全面的线上教学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提供了便利,课程思政要素要与课程内容同实施同考核,包括课程思政效果的课堂评价、课程思政效果进入课程考核体系以及课程思政效果均纳入考核范畴。

(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机制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是教师通过对课程思政要素的设计,实现毕业要求中非创业能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等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再次要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要素进行审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与教研室协作分工;最后还要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将课程思政效果纳入课堂评价、教师考核以及师德考核中(见图1)。

目前,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工党支部和教研室已联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设计制作了“课程思政素材申报表(见图2)”,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凝练思政点,填报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之间联系,例如思政点对应哪一项非专业能力培养(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等),教研室从思政要素与专业的结合紧密度层面把关,党支部从思政要素的高階性方面把关。

(四)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践

在金属材料教工党支部和教研室联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下,本专业在新工科改造升级中,展开课程思政工作教学实践。

1.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内容改进后主要讲述金属、陶瓷、高分子以及复合材料等材料力学行为的微细观物理本质和力学行为的宏观规律,既强调材料强度与韧性的经典理论,又结合实际应用介绍本学科相关的一些科技新成就。课程目的不仅希望学生能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及微结构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材料力学性能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将材料力学性质理论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进行创新的能力。这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指向是一致的:新工科人才不仅能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还要有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具备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难题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材料力学性能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课堂上还蕴含着人文历史、课程思政的元素,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应该将个人的成才梦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此外,本门课程中还引入历史事件,用专业知识加以评述,可以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通过越王勾践剑和刘备双股剑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发现双股剑拉伸强度更高,塑性更好,而越王勾践剑是典型脆性材料。两把剑都是当时智慧的结晶,出现了春秋时期的勾践以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样具有雄心壮志,也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优秀代表人物。他们把一生所学奉献于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如诸葛连弩等这样的高技术水平兵器。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表明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此实现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注。

2. 工程材料学课程思政

工程材料学课程主要是阐述工程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以及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常用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目的是學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同时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材料保证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引入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后,教师通过展示大国重器中与工程材料有关的图片,既显示了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告诫学生作为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知识,具备正确选择材料和加工方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的能力;此外在给学生渗透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将来选专业提供指导性建议,结合材料学科发展的新技术的介绍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视野。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发挥工科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工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新工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加强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从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在新工科改造中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专业教师要根据材料学科特点和新工科改造升级的跨学科特点、找到课程育人的融入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解决传统课程价值引领缺位的问题,实现覆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端,邢延,李文华.新工科理念下工科院校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评价[J].高教学刊,2020(31):65-68.

[2]冯福平,张继红,杨二龙.行业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探索[J].高教学刊,2020(31):73-76.

[3]刘清涛,叶敏,顾海荣,等.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326-328.

[4]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5]赖金茂.“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4):149-152.

[6]孙和军,王海侠.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0(6):22-27.

[7]于力,陈忠道.“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实施——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3-36.

[8]章小峰,杨永,谢谦,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以工科类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1-5.

[9]王俊斌,柏杨.运用跨学科方法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2):84-87.

[10]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11]张立强,龙红明,王海川,等.冶金-材料专业链群新工科改造升级内涵[J].中国冶金教育,2018(2):37.

猜你喜欢
新工科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