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亲家刘谦初是怎样一个人

2021-07-20 10:42李娉
旅游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烈士党中央山东

李娉

“我现在临死之时,谨向最亲爱的母亲和亲爱的兄弟们告别,并向你紧握告别之手,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这是“四五烈士”之一刘谦初牺牲之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在信中,他把中国共产党比作最亲爱的母亲,饱含了对党的无比眷恋和坚贞不渝的革命信念。

刘谦初(1897-1931),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化名黄伯襄,山东平度人。中共山东早期领导人,毛泽东的亲家,毛岸英之妻刘思齐之生父,“四五烈士”之一。

青少年时代的刘谦初就立下“掌灯苦读为黎民”的宏大志愿,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平度知务中学、平度师范学校读书明志。1916年袁世凯欲复辟称帝, 刘谦初深知“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于是人生中首度投笔从戎,赴青岛报名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东北军共编五个支队,约13000余人,刘谦初等人被编在第三支队炮兵团,并担任团部司书。1916年5月,他随团先后参加了攻克潍县、高密战斗,东北军势如破竹均获全胜。6月袁世凯暴病而死,山东讨袁战役结束。部队在高密城举行庆祝授奖大会,刘谦初和他的同学都是作战有功者,每人都获得了“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夏,刘谦初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预科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刘谦初因文笔优秀而有机会保送至北京燕京大学文理科深造,期间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1925年国民大革命时期,他又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作战。当时他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任股长,兼任政治部刊物《血路》副主编,发表了《“二七”四周年纪念告革命的民众》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刘谦初一直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奔走。

1927年1月,刘谦初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征程。同年他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24岁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的张文秋。婚后仅三天,他们就各奔东西。经历了燕大求学,广州执教,武汉从戎,刘谦初由学生而教师而北伐战士,为了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翻身解放而南征北战,在革命浪潮中自觉地接受洗礼,已成为坚强的共产党人。

刘谦初被捕入狱后,1930年周恩来辗转相送的毛毯

1916年刘谦初参加讨袁战争时获得的“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

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于1928年秋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随后1929年2月刘谦初被党中央调到山东,他以齐鲁大学助教“黄伯襄”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不久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张文秋也被调到山东,同刘谦初一起并肩作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刘谦初恢复和发展了山东党组织,先后领导博山、潍县、青岛等地工人反帝同盟大罢工。尤其在当年7 月,他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一起,发动了持续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工人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8月因叛徒出卖,刘谦初与妻子张文秋先后不幸被捕入狱。

一颗红心,忠勇为党。在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面对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的残忍折磨,刘谦初的意志丝毫没有动摇,反而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置生死于度外。看到遍体鳞伤的刘谦初,张文秋伤心欲绝。刘谦初在狱中写诗鼓励妻子“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只要武器我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他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并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他更把监狱当成了对敌斗争的另一个特殊战场,参与了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秘密与党中央和省委联络,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刘谦初入狱后,党中央对其积极开展营救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为他秘密寄送衣物、书刊。上图中的毛毯是周恩来同志托在上海工作的林育南购买,并设法送入狱中交刘谦初使用的。就是这条不起眼的毛毯,见证了在灰暗无边的黑牢中共产党人忠勇为党的灼灼初心。周恩来曾说“谦初是党的好干部,他像猛虎关入囚笼,无法施展威力,这是党的损失,应当通知互救会,继续想办法营救。”刘谦初下定了为革命牺牲的决心,他给党中央写的信中说到“事已至此,没有营救的可能,请不必进行营救工作,我心里很平静,正在读《社会进化史》,争取时日,多懂一些道理。”

1926年劉谦初在广州执教时所拍全身像

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张文秋出狱。此时,她已有了7个月的身孕。临别前,她让刘谦初给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说:“无论男女,都叫思齐吧,齐鲁自古英雄辈出,让他记住父母战斗过的地方。”1931年4月5日,刘谦初与先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邓恩铭、临时省委书记吴丽实等22人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临刑前他们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史称“四五烈士”。

张文秋曾在回忆录中写到:“罪恶的枪声响了!齐鲁大地上,洒下了它的忠贞儿女的斑斑碧血!烈士们倒下了,几乎在他们倒下的同时,一轮如血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在烈士的遗体上,他们的英灵与天地同在!”碧血悲歌写英名,四五精神照千秋。就像邓恩铭在狱中写的《诀别》诗里:“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革命先驱的鲜血,唤醒了齐鲁大地,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革命义士为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烈士党中央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